脚后跟有个“坑儿”,专治坐骨神经痛!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9-04-04 21:19

(本文为原创文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中国针灸学》、《针灸腧穴学》、《临床常用百穴精解》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列位看官,今天我们来和您聊一个病,这就是坐骨神经痛。

说起这个病,咱们日常生活中有太多人受其困扰了。它的患者为何这么多呢?几乎一半的责任,在咱们的腰椎。看官须知,这个坐骨神经痛,是一个症状。它有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其实,原发性的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炎所致。这个,其实在临床上是很少见的。大部分的人,都是继发性的。那么,是什么引起坐骨神经痛呢?主要,就是腰脱、腰椎管狭窄。

所以说,这人啊,一到了岁数,八成都有点这坐骨神经痛的毛病。为什么呢?因为咱们的腰老了。

现在,本订阅号告诉你一个信息。这就是利用咱们脚后跟部位的一个“坑儿”,可以很好地调治坐骨神经痛。它不如吃药来得快,不如手术来得彻底,但是它安全,方便,适合咱们老百姓自己操作。

这个坑儿是哪儿啊?在我们的足部外侧,外踝后方,跟腱和外踝之间的凹陷处。它就是我们足太阳膀胱经上的昆仑穴。这个穴位,您记住,就有调治坐骨神经痛的作用。

为什么呢?这得谈到古人对坐骨神经痛的认识。

在中医学里面,压根儿就没有“坐骨神经痛”这个词儿。古人不知道哪里是坐骨神经。但是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在古代确实有。那古人怎么认识的呢?古人认为,这是风寒湿邪,郁滞膀胱经所致。

咱们的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几乎和坐骨神经痛症状发作带是吻合的。太阳经,又是一身之藩篱,故而风寒湿邪袭击人体,最先遭殃的,就是这膀胱经。所以,风寒湿邪郁滞膀胱经,引起经脉所及之处的疼痛,这就是古人眼中,坐骨神经痛的来历。

当然,这么说,未免简单了一些。但是,它是比较简明、易懂的表述。

对于这个情况,咱们的昆仑穴,就有很好的调治功能。

昆仑穴,乃是足太阳经经穴,五行属火,乃是本经气血流行的关键之处。这个穴位在外踝骨凸起部分附近,所以古人将踝骨比喻为昆仑,所以这个穴位被称作“昆仑穴”。昆仑穴,古人将其看做壮筋补虚的要穴,能振奋太阳经阳气,散寒祛风而通络。它对膀胱经所及之处因为寒湿之邪而导致的痛症,都有很好治疗效果。其中,腰部痛症的治疗效果,尤为突出。对此,《针灸大成》、《医宗金鉴》等都有详细记述。《中国针灸学》明言,其主治包括“肩背腰腿痛”。1994年《菏泽医学专报》曾经撰文,介绍针刺昆仑穴治疗坐骨神经痛113例的实践经验,直刺0.2寸,得气后留针半小时,每5分钟行针一次,效果显著。《千金翼方》记载,它主治“腰痛不能俯仰”。

不过,在这里,咱们得清楚一点,这就是,从中医分型来说,坐骨神经痛又不只是风寒湿所致这一种。所以适合昆仑穴的人,一般都是腰腿冷痛,遇寒或阴雨天症状加重,平时畏寒畏风,痛处得温则减,局部屈伸不利,舌淡苔白。这样的人,用昆仑穴最好。

说了半天,怎么用呢?每天晚上,洗脚后手指掐住昆仑穴,揉按200下,力道始终,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后艾灸15分钟。只要每天坚持,当见良效。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本订阅号微信平台sywmz2014开放,欢迎您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