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手法秘诀,书上很难学到的绝技

文 / 彦年鼻炎
2019-04-04 19:20
特别提示:骨质增生,如无复位手法,仅能好转,不能愈。这一点为95%以上的医生忽视。因此才有骨质增生不可能完全治愈的缪论。

第一步:检查偏歪错位的椎体。

首先确定第四腰椎的位置,两骨盆连线的中点即为第四腰椎。向下则为五腰椎,向上逆推则可知三、二、一椎。

先熟悉脊椎定位歌颈七腰五胸十二,肩胛胸七盆骨四。

大椎颈七向上推,逆推方便定病位。

所谓逆推:是由下向上推按。经多年经验本法对脊椎偏歪,增生比向下推按更容易,更方便定位。

检查方法
1、用拇、食二指分开由下向上推按,仔细体会有无硬结,条索状或压痛点等异常情况。
2、望诊法:正常的脊椎若无病变则脊椎颜色无异常,当脊椎偏歪或错位日久则在相应的椎休附近出现:青紫,红等色或点状,片状的色素沉着,斑生在哪一椎为那一椎有病变,对应的脏腑也有病变。
3、看突起:哪一段椎体在人站立时向后突起则该脊椎必有问题。突起一般不是单一,而是几全椎体“排状突起”胸椎上段突起为肺心病无误。中段突起则为肝胃胆病。当然凹陷也为病变。记住:过人的观察能力,是造就一个名医的首要条件。学会认真的观察是成功的前提。


第二步手法:放松肌肉
凡腰腿病放松必须由胸七放松至承山穴为止,这一点为极大多数按摩技师或医生所忽。由上向下用按、摩、揉、推、拿、提滚等手法放松,共3---5分钟。


第三部手法:点穴法
压痛点,肾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每穴按30—60秒。指力不足者可用点穴笔代。


第四部手法:复位手法
现在流行的“斜扳法”极易出医疗事故,本人在这个基础上改良后定为“旋扳法”。本手法实即借鉴颈椎复位手法。
“旋扳法”:即利用上下,左右四种交叉旋转的力量,(即内家拳的螺旋力)综合运用,上面在肩部的手必须要有向上向后的力量。放在臀部的这只手必须向前向下的力量。四力形成旋转力度。则医生用力小,病椎易复位,病人无痛苦。

要点:

1、严重腰椎病在复位时,病人必须将头转过来,面向医生。

2、腰椎上段及胸椎错位者,医生在肩部的力量必须大于在臀部的力量。腰骶椎错位者,下部用的力量必须于上部的力量。

“旋扳法”适用于左右错位者,不适用于前后突出者。
曲膝扳骶法:
病人仰躺,医生用一手拉起一腿曲膝向胸部按压,凡有病的那一侧椎体必压不到胸部,然后叫病人双腿曲膝,医生用一手横肘按于胫骨部并向下压,一手向上向前搬顶腰骶部,两手协同上下,一起用力。本法适用于凹陷或前凸。
向后突者:用双手交叉按压法,按在病人病椎,叫一助手拉病人双腿向后拉。两人同时用力,即可复位。要点:后拉,下压必须同步。


第五步:协同疗法(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本法的理论。即:人是一个整休,一个人不论是胸椎,颈椎,腰椎。那一个椎休有病变,必将影响其它的椎休,如果只在其病变椎休复位,而没有在其“协同病椎”复位的话,那么这个病只治好一半,完全有复发的可能。
腰一对颈五,腰二对颈四。腰三对颈三,腰四对颈二,腰五对颈一。
即:腰一错位日久则颈五必有错位。在腰椎复位的同时必需复位颈五椎才是完整复位手法。望各弟子记住了。


第六部:复位后再从胸七放松至承山1---2分钟

以轻揉手法为主,不能让病人感到一丝痛苦,以免又引起肌肉痉摩,造成疗效降低。


颈腰椎病定歌一三七颈难前后,二五六椎侧弯难。
唯有颈二旋转难,颈椎有病垂先变,
腰一有病前弯难,腰二病难左右弯。
腰三左右难转动,腰五不敢往后弯
前后左右都难动。必是腰四病无疑。

颈椎

四牙三耳二睡眠,眼睛突变二造成,
偏头疼痛也是它,四连肝胆俞在颈。
触觉不灵在颈五,肩周痛来找六七,
负重不一是胸四,三处管定上肢病。

胸椎
咽喉肿痛胸二三,耸肩仰头后背疼,
感冒咳嗽甲亢肿,失言难咽它造成。
胸五主肺六主心,七为心包八管胃,
九主肝胆十主脾,小肠大肠往下推。

气短憋闷胸五椎,咳嗽感冒源在肺,
虽是单行也成祸,五脏华盖扰脾胃。
咳嗽原因见五相,张嘴短急气管伤,
脾涎肺脓心出血,肾咳空空在晚上。

胸六椎是心之根,血压增高要加肾,
血质狼疮是其一,癔病抽风头汗因。
胸七本来主心包,心悸血压往低跑,
加上小肠低血糖,头晕缺血是根苗。

腰椎

腰二里急鸡鸣泻,消渴之源腿易肿,
血压变化必参与,结石无它难形成。

腰三酸软眩晕症,耳鸣脑涨听不清,
站起身来天地转,睁眼看事更不行。
阳萎早泄性无能,妇女淤血肚子疼,
传宗接代有障碍,胃里返酸秃头顶。

腰四疼痛膝变形,肌肉萎缩单侧重,
走路形态罗圈腿,骨桥形成难较正。

腰五坐走蹲起难,髋轴变形生炎症。
上楼难把台阶迈,天气变化更严重。

骶尾椎
站走不成蹲着行,咳嗽翻身更加痛,
腿长粗细不一样,骨盆不正摔造成。
连接全靠四个一,各司其职更甭提,
临到未了尾主足,脊柱一串是枢机,

要注意
骨桥骨癌加结核,溶合软化与空洞,
手法施治应禁止,否则将会憾终生。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