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中国国医节,五千年的中医文化你了解多少?给你普及一下!

文 / 吉报调查
2019-03-18 06:01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对人类健康有着卓越的贡献。昨天是第90个中国国医节,你知道它的来历吗?

昨天是中国国医节,五千年的中医文化你了解多少?给你普及一下!

中国国医节的由来

1929年2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西医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另拟"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呈教育部,并规定了6项消灭中医的具体办法。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废止中医案"。

1929年3月17日,全国17个省市、242个团体、281名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大会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要求政府立即取消议案。同时,全国总商会、中华国货维持会、医药新闻报馆,以及南洋华侨代表等电请保存国医。社会公众舆论也支持中医界,提出了"取缔中医药就是致病民于死命""反对卫生部取缔中医的决议案"等声援口号,议案最终未被采纳。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医学界人士将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

中医起源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昨天是中国国医节,五千年的中医文化你了解多少?给你普及一下!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医学名医

一、针灸之祖——黄帝,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歧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此书治疗方法多用针刺,故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亦特别详细,对俞穴和刺阖、刺禁等记录较详。

二、脉学介导者——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公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三下。《史记·战国策》载有他的传记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

三、外科之祖——华佗(?-208), 又名敷,字元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亳州)人。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对"肠胃积聚"等病,饮麻沸散,须臾便如醉肠洗涤,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

四、医圣——张仲景,名机,汉末向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人。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昨天是中国国医节,五千年的中医文化你了解多少?给你普及一下!

张仲景

五、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六、药王——孙思邈(581-682), 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因治愈唐太宗唐太后头痛病,宫廷要留他做御医,他扯谎采"长生不老药"献皇上,偷跑了。监视人谎报采药时摔死,太宗封孙思邈为药王。

七、儿科之祖——钱乙,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著《小儿药证直诀》共三卷。以脏腑病理学说立论,根据其虚实寒热而立法处方,比较系统地作出了辨证证治的范例。

八、法医之祖——宋慈,宋朝福建人。1247年总结宋代前法医方面的经验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写成《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

九、药圣——李时珍,字东壁,号频湖,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参考历代医书800余种,经27年的艰苦,著成《本草纲目》,所载药物共1758种,被译为日、法、德、俄等国文字。

昨天是中国国医节,五千年的中医文化你了解多少?给你普及一下!

李时珍

十、《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字文吉,清朝安徽歙县人。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它是中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又最简要的一种。

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

昨天是中国国医节,五千年的中医文化你了解多少?给你普及一下!

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黄帝内经》为当今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好的版本。《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性著作,成书于距今2200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期。该书系统总结了公元前2世纪以前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实践经验,揭示出中医学的生命观、思维方式和认知方法。《黄帝内经》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模式至今仍然被传统医药学运用和西方医学借鉴,是世界医学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好见证。

《难经》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释。

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神农本草经》

昨天是中国国医节,五千年的中医文化你了解多少?给你普及一下!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在李时珍出版《本草纲目》之前,该书一直是被看作是最权威的医书。

中医文化不断创新

已有130个中医药类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医针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昨天是中国国医节,五千年的中医文化你了解多少?给你普及一下!

中医药成为影视作品热门IP,我国已有多部展现中医药魅力的影视作品,如电视剧《大宅门》《大清药王》《神医喜来乐》《本草药王》《女医明妃传》,电影《刮痧》《推拿》,纪录片《本草中国》……,极大地创新了中医的宣传方式。

2017年7月1日,《中医药法》正式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是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制定的办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2月25日发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将产生深远的国内国际影响。

昨天是中国国医节,五千年的中医文化你了解多少?给你普及一下!

中医药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医药法针对中医药自身的特点,改革完善了中医医师、诊所和中药等管理制度,有利于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同时,中医药法对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有利于规范中医药从业行为,保障医疗安全和中药质量。此外,中医药法的出台有利于提升中医药的全球影响力,在解决健康服务问题上,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样本,为解决世界医改难题作出中国的独特贡献。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