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认识一味中药:莱菔子——理气消食
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纲目》莱菔子
今天
给大家介绍一味中药药材
莱菔子
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干燥成熟的种子,它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可以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满,大便秘结,积滞泻利,痰壅咳喘。
莱菔子消食化积,可以用于食积不化,中焦气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者是腹痛泻痢。与山楂、陈皮等同用,莱菔子降气化痰,可以用于气喘咳嗽,可与白芥子、苏子等同用。此外气虚无食积痰治痰盛者慎用。
性味归经辛、甘,平。
归肺、脾、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甘消散,质重而降,性平不偏,药力较强。入脾、胃经,善消食除胀,治食积胀满;入肺经,善降气消痰,治痰壅咳喘。
免费咨询微信
功效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主治病证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配伍 1、治痢疾有积,后重不通:莱菔子五钱,白芍药三钱,大黄一钱,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2、治跌打损伤,瘀血胀痛:莱菔子二两,生研烂,热酒调敷。(《方脉正宗》) 3、痰嗽:杏仁(去皮、尖)莱菔子各半两。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2g; 或入丸散。
免费咨询微信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不宜与人参同用。
药理促进回肠节律性收缩和抑制胃排空。
药方选录①治一切食积:
山楂180克,神曲60克,半夏、茯苓各90克,陈皮、连翘、莱菔子各30克。上为末,炊饼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②治习惯性便秘:
莱菔子、当归各20克,加6倍量水,煎熬2小时,共煮两次,取滤汁加蜂蜜200克,煮沸,每日服200毫升。(《湖南中医杂志》1987,(1):11)
③治痰嗽:
杏仁(去皮、尖)、莱菔子各15克。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④治小儿腹胀:
莱菔子(炒)、紫苏梗、干葛、陈皮各等分,入甘草少许,煎服。食少加白术。(《万氏家抄方》)
⑤治痢疾有积,后重不通:
莱菔子15克,白芍药9克,大黄3克,木香1.5克。水煎服。(《方脉正宗》)
据传,慈禧有一年做寿,游园看戏又品尝各种寿字图案的佳肴,一时高兴而吃多,病倒了,精力日衰。要太医每日给上等人参煎独参汤进行滋补。开始有效,后来非但不效,反而觉得头胀、胸闷、食欲不佳、爱怒、鼻流血,太医无策,即张榜招贤“凡能医好病者必重赏”。3天后,有位走方郎中(也有资料说是苏州名医曹沧州进京为慈禧治疗),对皇榜细加琢磨,悟出了太后发病机制,便揭下皇榜。郎中从药箱中取出了三钱莱菔子,细研后加面粉用茶水拌,做成粒丸子,用锦帕一包呈上,且美其名日“小罗汉丸子”,嘱咐每日服3次,每次1粒。
太后服下1丸止鼻血;2丸下去,除内胀;3丸服下,能吃饭。太后大喜,赐给郎中一个红顶子(是官衔的标志)。当时盛传“三钱莱菔子,换了个红顶子”。
——莱菔子换官点击了解茯苓健脾膏
-END-
长按关注了解更多中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