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介绍:常按一辈子不得脑中风,神奇的万能大穴——合谷穴!

文 / 营养玩家
2019-03-11 09:21

穴名:合谷穴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位置:在手背,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穴性: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清利五官、醒神开窍、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主治:1.局部病症;2. 头面及五官病症;3. 关节、肌肉病症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第2掌骨之间,俗称"虎口",意为人体的重要口。

一、定位取法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第2掌骨之间,略靠第2掌骨中点处。

针灸治病,选穴、取穴非常关键。穴位取得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像合谷这样治疗作用非常广泛、针灸临床很常用的穴位,我们应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取穴方法,以增强其治病效果。

这里我教给大家4种正确取准合谷穴的方法:

①解剖标志法:手背1、第2掌骨之间,略靠第2掌骨的中点。

②简易取穴法:将第1、第2掌骨并拢,肌肉隆起最高点。

③拇指测量法:张开一只手的第1、第2掌骨,将另一只手的拇指横纹放在张开手指的指蹼(像鸭掌的那个蹼)上,并压向第2掌骨中点,指端点到处便是合谷穴。

④指压感觉法:用一只手的拇指在另一只手的第1、第2掌骨之间按压,有酸、麻、胀、重、疼痛或者经气行走感觉的地方。酸、麻、胀、重是按压穴位比较准确的一种感觉,疼痛往往是身体病变的反应,而经气行走感则表明此人的经络系统比较敏感。怎么样?这4种方法都能掌握了吗?我们学会了合谷穴的4种定位取穴方法,下面再来讲讲合谷穴治疗作用。

二、治疗作用

穴性: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清利五官、醒神开窍、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合谷是全身要穴之一,主治范围:

①合谷穴的治疗作用很广,我们先从手背局部开始,它对手背、手指及整个上肢的红肿、疼痛、麻木、酸软乏力、瘫痪、肌肉萎缩等具有最直接的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作用。

②针灸学中有一句歌诀,叫"面口合谷收"。意思是说,对于头面及五官病症,我们都可以用合谷穴来治疗。"收"在这里有"收拾"之意,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叫做"摆平"、"搞定"。尤其是治疗风火上炎引起下牙痛的特效穴。可见,合谷是治疗头面、五官病症的第一主穴。

我们都知道,人体数我们的头面最重要,因为头是我们人体的司令部,面部分布着五官七窍,所以是一个人外在形象的第一标志。所以,过要给一个人处以极刑,首先选择的就是杀头。

但是苦恼的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面临很多"面子上的问题"。什么"面子问题"呢?那就是头面、五官的疾病。诸如前额痛(包括眉棱骨痛,青光眼、鼻窦炎、牙病引起的头痛)、面瘫(即面神经麻痹)、面部肌肉痉挛、眼皮跳动、三叉神经痛、下颌关节炎、腮腺炎、面部水肿、面痒、面部蚁行感、面斑、青春痘、面部疮疖,以及各种眼病、鼻病、耳鸣、口腔溃疡、口舌生疮、牙痛、咽喉疼痛、中风失语、流涎、舌体麻木等。对于如此众多的"面子问题",合谷穴可以说是头、五官病症的克星。

这里要重点说一下牙痛。有的人平时非常爱喝酒、吃辣椒、吃火锅、吃油炸食品,这样出现牙痛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这种牙痛患者的牙龈是红肿的,有时甚至还可以见到牙龈出血。中医称之为"风火牙痛"。遇到这种牙痛患者,你按压他的合谷穴,它会觉得牙齿有一种清凉的感觉,就像含了薄荷的感觉一样。因为风火牙痛是源于风、火、热毒,合谷穴在这所起的作用就是清热泻火、消炎解毒、消肿止痛,所以牙龈局部会有清凉的感觉。但是要注意,基于大肠经经络的走向,合谷穴治疗牙痛的目标主是下牙齿疼痛。上牙齿疼痛用合谷穴也有效,但不是主要的穴位。

指压治疗风火牙痛最好用拇指指甲掐按,力量要尽量重一些,局部穴向穴位深层按揉,使穴位局部发酸、发胀;四肢部穴位一定要顺经掐按,同时向上揉动,不要横向按压,横向按压的结果会人为地造成经脉中断,气血受阻,经气(指压时出现的酸、麻、胀感)也不能上传,疗效即会大打折扣。若能出现向上方(头面部)放散的指压感则疗效更佳,敏感的病人有时口腔和牙齿会有清凉之感。每次每穴按压2~3分钟,病人同时配合做咬牙或叩齿动作。

有一次我在江苏省推拿按摩学校上课,有个女学生正好牙痛,课间有同学给她做了合谷穴按压,没有收到效果,下课以后她就找我给她看看。她痛在下牙,属于风火牙痛,我说下牙痛取合谷穴是对的,怎么能没有效呢?我也是给她按压了合谷穴,结果手到病除。她说怪了,怎么老师一按就好了,我们同学按不好啊?我问那个学生是怎么样按压的?才发现她们用的是错误的横向按压,所以收效甚微。合谷穴为什么能够重点治疗这些头面五官病症呢?因为它所属的大肠经脉是从手走向头面的,并入下齿龈、绕口唇,经脉在交人中之后,从左至右、从右至左到达面部的,止于对侧鼻孔旁。针灸学有这样一句话,叫作"经脉所通,主治所及",意思是说:一条经脉,它通向哪里,那么它上面的穴位的治疗作用也就能够随之延伸到哪里。正是由于大肠经是从手走向头面的,并入下齿龈、绕口唇,所以,合谷穴的治疗作用也就能随之延到头面部了。

合谷穴是我们人体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常用的穴位,它的治疗范围十分广。除了治疗手指、手背、上肢,以及头面、五官的各种病症以外,还能通活络、行气活血,用于治疗周身关节、肌肉的红肿、疼痛、麻木、瘙痒、痪、伸屈不利;能祛风清热、止痛,用于治疗感冒、发热(38℃以内);能调和脾胃、调理肠道,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呃逆、腹痛、腹胀、腹泻或秘;能养血活血、化瘀通络,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乳汁、乳腺炎;能醒脑开窍、镇静安神,用于治疗部分神志病,如意识丧失、志不清、癫症、狂症、痫症、癔症、神经官能症等。

在上述治疗中,为了加强治疗效果,与合谷配用最多的是位于足背第、第2跖骨之间的太冲穴。

由于合谷与太冲这两个穴位在手、足的部位相似,一个位于上肢手"虎口",一个位于下肢足"虎口",是人体四肢的四个关口,所以,两穴相配又称为"四关"。四关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平肝降压、养肝明目、醒脑开窍、镇惊宁神等多种作用,广泛应用于针灸临床内、儿、妇、外、骨伤、皮肤、五官各科病症的治疗。治疗上述病症,都应该首先针灸这4个穴位——打开四关,让病邪能在针灸治疗作用的鼓动下从四肢末端离开我们的身体——给病邪以逃遁的出路。比如说风湿性疾病,身上有的肌肉或关节会疼痛,我们一般都可以先掐按合谷、太冲,把四关打开,再在相关病变部位取适当穴位治疗,古人称这个叫"开四关"法。如果你不把"四关"打开,你身上的病邪就无路走。

三、操作方法

用合谷穴进行家庭保健,可以酌情选用指压、按摩、艾灸、皮肤针叩刺或皮肤滚针滚刺等方法。当然,对于已经掌握了针刺技术的人来说,针刺也是非常安全的。那么在家庭穴位保健中,合谷穴究竟应该怎么操作呢?因为合谷穴就在手背,用起来比较方便,随手都可以操作。所以尽管很多人能够准确找出合谷穴,但是可以说几乎百分之百的人拿起合谷来都是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横向按压的,这种人为地阻断经脉的按法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顺着经脉的走向按压。

1.指压法:为了避免拇指妨碍对合谷穴的指压操作,不妨将一只手的手指指尖对准自己的胸部,拇指与示指自然分开,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端顺着经脉的走向按压,一边向深层按压,一边向前后揉动(图18-4)。你会有明显的酸、麻、胀的感觉。

2.按摩法:用大、小鱼际或掌按摩穴处2~3分钟。

3.艾灸法:艾条温和灸或隔姜2~3分钟。

4.皮肤针:皮肤针叩刺或皮肤滚针滚刺法不管你从哪个方位来刺激都是可以的,这个不存在方向和阻断经络的问题。但是最好要刺激到它出一点血。为什么呢?因为合谷穴的主治有一个特性,偏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即治疗实性病症,比如上面说的风火牙痛、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等。还有青春痘啊,都是热毒所致,如果不敲出血来的话,那么热毒就得不到宣泄。所以对于实刺出血来,是顺其穴性、提高疗效的必要措施。合谷穴在实际操作方面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呢?有。

第一,由于大肠经的经脉在面部的走向具有"左右交叉"的特点,即左上肢的经脉到脸上以后就到了右边,而右边的经脉到了脸上以后就走到了左边。这就告诉我们:合谷治疗面部病症应该注意左右交叉取穴。即左侧面部的病症取右侧合谷,右侧面部的病症取左侧合谷,以增强治疗效果。

我湖北老家的姐姐,有一次打电话给我说她面瘫了。我问她有没有做针灸治疗?有没有取手背上的虎口穴?她回答说做了,虎口穴也用了,但是治疗半个多月了,还不见好,没有效果。我就说那不对啊,合谷穴本来是个很常用、效果很好的穴,针灸治疗应该是很有效的。于是我又问她是哪一边面瘫,医生用的是哪一边手上的穴位?她说是左边,虎口穴也针的是左边。这就错了,我让她到另外一个医院去找我的一个学生治疗,那个学生毕竟是科班出身的,她就知道用左右交叉取穴法,结果前后治疗十几次就完全好了。

但是由于大肠经的经脉循行是进入同侧下齿龈的,所以,下牙痛还是取同侧的合谷为好。

第二,基于合谷的活血化瘀作用,这个活血化瘀作用它可以治疗女性由于气滞血瘀导致的痛经、闭经,还有像古代医书中记载的那样需要堕胎流产的,都是利用合谷的活血化瘀作用。现在对合谷穴的研究表明:重力刺激合谷穴,会引起子宫的强烈收缩。加之合谷穴对各种刺激均比较敏感,强刺激能引起子宫的收缩,孕妇应谨慎使用,以免动胎流产。我有一个学生,在一家大的宾馆医务室工作,有时一些部门经理喜欢到他那里玩玩、看看,有的还向他学习一些简单的医疗保健知识。有一次,一位经理找到他说自己的爱人怀孕流产了。问起缘由,原来经理的爱人夜间突然牙痛,我们这位对合谷穴治疗牙痛一知半解的经理为了在自己爱人面前"露"一手,就为爱人重力掐按了合谷穴,牙痛当时很快就止住了。没想到两天之后爱人就开始小肚子疼痛,同时伴有阴道流血现象。经医院妇科医生检查,确认是流产了。所以,对于成年育龄期的女性,如果涉及需要用合谷穴的情况之下,事先一定要了解她的月经情况,在排除了受孕的情况下,方可取用合谷穴。切不可马虎从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