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草药和保健品”的三成肝损伤,这个锅,谁来背?

文 / 刘医生讲中医调理
2019-03-07 10:19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中国的两位医生在消化类疾病的专业期刊Gastroenter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及病因学》,立即引起广泛关注。

对这篇文章中的相同数据,两篇“重磅”标题的文章甚是扣人心弦:一为《重磅:中国近三成的药物性肝损伤,来自草药和保健品》,一为《重磅:中国超七成的药物性肝损伤来自西药》。

这两个“重磅”的意思大家自己理解,这里就不作评价了。

我们要看的还得是原文中的数据:

在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因构成中,占比最高的是第一项,即各种保健品、草药和中药,占26.81%;剩下的是西药,占73.19%。

就此,我有以下几点疑问。

1. 保健品、草药、中药,是不同的概念,为什么会归为一类?据此想说明什么问题?

2. 有很多保健品甚至都不是中国产的,这和中药归为一类是否合理?

3. 草药和中药不是一个概念,为什么不分开?

4. 中药有复方汤剂和中成药,为什么不分开?

5. 除去保健品、草药以外,因为中药导致的肝损伤究竟是多少?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6. 如果是因为中药导致的肝损伤,那么,这些用中药的是什么人?究竟是不是正规的中医?这个问题是重中之重!

01

保健品、草药和中药,这三者之中,用的最多的是保健品。

保健品的意思就是保持健康和保护健康的产品,当然就是无毒的,是可以放心用的,是不需要医生开处方的,到处都可以买到的,不仅到处都可以买到,而且有很多人热心为你介绍、推荐、推销。

老年人应该是大多数的人都用过保健品,除非是买不起的人,关注健康的人也大都用保健品,很多家长也给孩吃保健品。

保健品之所以这么普及,就是因为大家都希望健康而又不太健康,当然也还有经济的因素,即保健品是一个利润丰厚的产业。

那么,应当无害的保健品怎么就成了损害肝脏的毒物了?这,是谁的责任?

02

草药,是药典和教材中没有记载的一些药物,不是中药。

这些药物有的毒副作用比较大,治疗作用只是一些人的经验,正规的中医一般不会用。

如第一个“重磅”中所列举的肝损伤的例子就是用“土三七”所致。

03

中药,有中成药和复方汤剂之分。

中成药,正规的中医也用,但不是太多,因为中成药是固定的配方,必须病人的临床表现与中成药的主治符合,而且病情单纯的时候才会用,否则疗效就不可能太好。

用中成药用的多的,其实是西医,特别是在一些西医本身治疗方法少、治疗效果不好的科室,如肾病科。

对于肾病,西医本身的治疗方法少,于是,中成药便被大量使用,西医院的肾病科中成药的用量比中医院的肾病科多。

我在临床上经常碰到一些肾病的病人在西医院就诊后又来找我治疗,西医给病人开的大部分是中成药,但同时又跟病人强调不能看中医,而且他们开中成药的时候并不按照中医的理论来开。

正规的中医以复方汤剂为主,一是要对证,二是要配伍,三是要注意煎服方法。

药物就是能够治疗疾病的物质;医生就是学习和研究正确运用药物等手段对疾病进行治疗的职业。

药物,在药店是可以买到的,为什么不能自己去买药就来把病治好,还得费神费力地要去医院找医生诊断开药?

就是因为人体和疾病都很复杂,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正确的运用药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需要有专门的人来进行学习和研究。

并且,这个职业对人的要求还必须特别高,让世界上最聪明、最有责任心的人来当医生,应该没有人会有意见。

事实上,在人类现在所有的学科门类中,医学就是最难的,对医生的要求也是最高的。

医学,它的教学学制是最长的,而且,对医生终生都进行着考核和要求,即使政府、社会不对医生进行要求,医生也在终生学习,因为治好病是医生的唯一目标。

如果治不好病,或者把应该治好的病治坏了,这对病人是灾难,对医生同样是毁灭性的打击。

一个医生如果出了一次重大的医疗事故,也就意味着职业生涯的完结,正规的医生谁敢冒这样的风险?

04

正规的中医,一辈子都在学习研究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规律、煎服方法、毒副作用等,一辈子都在学习研究人体的生理规律和疾病的规律、疾病的诊断规律、治疗规律等。

医生的职责就是为病人提供疗效最好、毒副作用最少、费用最低、使用最方便的治疗方案。

最核心的问题是给病人开的药是对证的,只有对证才会有治疗作用,而不会有副作用。

因为中药本身就叫“毒药”,治病的原理是“以药性之偏以纠正人体之偏”,用对证了就可以治病,就是药,用的不对证,就是毒,就会对人本产生损伤。

比如附子,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有温肾壮阳,回阳救逆,散寒除湿镇痛等功效。

对于肾阳虚衰的病人,附子是良药,对于心肾阳气虚脱的危重病人,附子是救命仙丹;可是,对于没有肾阳虚衰的人,或者是阴虚、热盛的人而言,吃了附子则很有可能中毒,甚至毙命,如此一来,附子就是催命的毒药。

所以用附子一要对证,必须用肾阳虚衰或残阳欲脱的病人;二要配伍;三要久煎。

《伤寒论》中的四逆汤用于肾阳虚衰欲脱的危重病人,表现为四肢厥冷、大汗淋漓、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用生附子,配干姜和甘草。

用生附子的大辛大热之性味以温肾壮阳,回阳救逆,挽救病人欲脱之残阳;

配伍同样是辛热的干姜增强其温肾壮阳的功效,同时干姜有解毒作用,可以降低附子的毒性,姜是中医常用的解毒药;

配伍甘温的甘草,一是增强姜、附的温阳作用,即辛甘化阳,也就是辛味的药和甘味的药同用可以增强温阳的功效;

甘草的甘缓之性还可以使附子、干姜的温阳作用持久,因为附子、干姜温阳的力量大,但是不持久,中医叫“走而不守”,而甘草的甘能使温阳的作用更持久;

最重要的是,甘草还可以解附子的毒,即保持附子的温阳作用,去掉附子的毒性;附子要久煎,要求煎1小时以上。

这个以有毒性的附子为主的急救名方四逆汤,按照上面的方法用,就会疗效好而且安全。这就是正规中医用中药的要求。

现在的药理研究表明,附子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升压作用、抗休克作用等等,但也有明显的毒性,特别是心脏毒性,其毒性成分主要是乌头碱。

附子经过长期的煎煮后,乌头碱水解为乌头原碱,毒性大减,而强心成分不被破坏,故呈现明显的强心作用。

有人用薄层扫描法对附子单煎,附子、干姜混煎中,毒性成分的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共同煎煮后,干姜减少了附子中3种有毒生物碱的含量,从而使其毒性大大降低;在药效方面,干姜可使附子的强心作用和升压作用明显增强。

还有研究表现,单用一定量的附子可引起小白鼠死亡,但附子与甘草配伍同煎,则完全可以避免动物死亡。

有人用薄层扫描法对附子配伍甘草前后毒性成分的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发现,配伍甘草后,附子中所含3种有毒乌头生物碱的含量减少了,并且随着甘草用量增加,有毒乌头生物碱的含量相应减少。

有人经实验发现,其解毒机理是由于甘草中的解毒成分甘草酸可以与附子中所含的生物碱结合成难溶的盐类,从而使之含量减少。

研究还发现,甘草可使附子的强心、升压作用增强并且更持久;甘草还可以增加附子的镇痛作用。

显然,单纯地说附子,特别是附子中所含的有毒成分,说它们对人体有害,附子会对人体产生毒性,甚至会导致人体死亡,是毫无问题的。

但是,如果说正规的中医用附子会使病人中毒或者死亡,就是对中医不了解的表现了。

05

中医治病为什么很少用单味药物,而以复方为主?这就是配伍。

上面列举的四逆汤,附子配干姜,可以增强附子的回阳救逆的力量,提高疗效;配甘草,则可以抑制附子的毒性,同时还可以延长附子和干姜的药效,对于危重病人用生附子300克,配伍60克甘草,就不会有毒性。

再比如麻黄,用于寒邪束表的太阳伤寒,则配桂枝,增强其发汗散寒的作用,以迅速地解散寒邪,达到汗出病瘥的目的;

如果是湿邪在表的,也要通过发汗以祛除,但湿和寒不一样,湿性粘滞,难以速去,不能像散寒那样快速,要减缓发汗的速度,这时就要配白术,就是麻黄加术汤;

麻黄本身是辛热的,可以发汗散寒,宣肺平喘的作用也很强,对于热邪壅肺的喘,如西医诊断的大叶性肺炎等,这时要清肺热,也要宣肺平喘,所以要用麻黄,但麻黄的热性和肺热本身是矛盾的,麻黄的热会加重肺热,加重病情,怎么办?

为了去掉麻黄的热性,保存麻黄的宣肺功能,就配伍大量的生石膏,用生石膏清肺热,同时去掉麻黄的热性,这种治法叫清宣肺热,代表方就是《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

所以,配伍对中医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用中药,不懂配伍肯定会出问题。

06

中医治病为什么以复方汤剂为主?

汤剂就是把配伍好的所有药物用水同煮。同煮就是让这些药物发生协同作用,药物和药物之间通过煮的过程发生作用。

中药和西药的不同之处就是,西药是单纯的成分,越纯越好,越纯治疗效果越好,但是如果有毒副作用,也会越纯越严重;

中药,不同于单纯的成分,即使有的中药用现在的成分分析方法发现了一些成分,有时候单用这些成分会有毒副作用,但是,在复方汤剂中用这味药,就不会发生毒副作用。

所以,汤剂的这个“煮”的过程很重要,即如上述,把配伍好的药物通过煎煮,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这是不能省略的。

这也是为什么煎药的过程这么麻烦,中医也不可能放弃的原因所在。

现在为了服中药的方便,出现了免煎的配方颗粒,结果有的病人明显的感受到不如煎的汤药效果好;有的人因为出差不方便,只能用配方颗粒,把这些颗粒放在一起煮一下了再服,认为可以提高疗效。

显然,西药如果有毒性,谁用都会存在,怎么用都会存在,如雷公藤多苷片,即使是最顶级的西医肾病教授用,损伤肝脏的副作用也会存在;可是,附子虽然是有毒性的,正规的中医用就不会有毒,非正规的中医不按中医的理论去用,就可能出现毒性。

并且,我当医生几十年,没有病人因为服中药出现肝损伤,这从一个方面也可以反映出,正规的中医按照中医的理论正确地用中药不会出现肝损伤。

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马兜铃酸肾损伤和其他一些中药肝损伤的案例,其实都是很奇特的例子。

比如,有人为了减肥,长期、大量地服用关木通。长期、大量、没有适应证地去服用一个药物,怎么会不出现问题呢?

我们能长期吃的只有主食,哪怕是山珍海味,长期吃也会出问题呀!

医学的主体是医生,用药治病的人必须是合格的医生,而出问题的责任在人,不在药。

说完了这些,我们还是回到最开始提到的数据。

在这第一项的26.81%之中,有多少是可以算在正规的中医用中药治疗的头上的呢?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


我是刘医生,个人微信:housheng68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