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就开始学中医,这样真的好么?
最近,一则新闻引起了医学界和教育界的双重讨论。
浙江省,12岁的小学生们将开始上中医课,学习推拿的益处、如何养成“顺应四时”的饮食习惯,以及如何做针灸。这一全国“首创”,引发了热议。网上甚至出现了“中医粉”和“西医粉”的论战。
小学生是否应该学习中医呢?
首先“中医”指的是传统中国医学,毫无疑问这是一项经验科学,是在中国千百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而“西医”则的意思是现代医学,是近百年来,建立实验科学基础上理论较为明晰的医学。中西和西医仿佛是天然敌对的两派,不仅站队明显,而且谁也说服不了谁!西医的信徒大都是大城市年轻人,很多从小接受更加开放的西方教育;而中医派很多都是中老年人,每天在朋友圈里汲取知识。在这里,不要再去争辩“中医”和“西医”哪个好?有一点绝对没问题,就是两者都有效,要不然也不会有各自的理论体系。
“中医”和“西医”真的要分的这么清楚么?
从小孩子开始,就如此迫切的让他们加入中医和西医的不同派别么?科学真的有国籍和派别么?屠呦呦的诺贝尔奖仿佛给中医粉打了一针兴奋剂。“你看中医都获得诺贝尔奖了!”“我们国家还是要搞中医,西医不行!”这样的言论很愚昧,也很可怕。“青蒿”,是传统中药没错,中医理论的试错原理也没有错,但是化学提纯,这明显是西方医学交给我们的研究方法。而“青蒿”从诞生开始,他的脸上就写了中医或是西医么?从天然植物里提纯获得的药物,到底应该写上冠名中医还是西医呢?如何可以分的清楚呢?再回到中小学教材,教材中涉及如何吃晚餐和糖尿病的内容。这就是“中医”,而非“西医”么?如何吃晚餐,不属于现代营养学的内容么?糖尿病不是西方医学中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么?
真正的教给孩子一些“医学知识”,还是让孩子去站队?
关于孩子的医学教育,我有些建议,比如现场急救、安全保护、防病治病,甚至包括性教育,这些难道不是孩子健康医学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内容。你也许在多年前学习过“健康教育”课本,两性内容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和我一样,被老师安排自习。“科学没有国界!”这已经是科学界的共识了。英国人李斯特,发明了无菌术,是不是应该归类为英国医学?德国人伦琴发现的X射线,是不是归类为德国医学?学习医学的时候,是不是应该讨论英国医学更有效,还是德国医学更可靠?“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医学的最终目的是治疗疾病,改善人体健康状况。既然如此,为了同样的目标,那么多的分类和站队还有必要么?有人不屑西医,却愚昧的把中医吹嘘的无所不能;有人看不起中医,但是殊不知西方医学也并非无懈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