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处暑,“吃一肉”,“喝二茶”,做好三件事,少生病,更健康
“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8月23日,就是处暑节气了,这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处暑,也叫“出暑”,意即炎热离开,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
那么,处暑有什么习俗,你知道吗?
处暑习俗
习俗一: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上一座灯盏或者是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它自由的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习俗二:开渔节
对于沿海的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一个大好时节,每年处暑节气,在浙江省沿海一带,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
开渔节的主要内容,有千家万户挂渔灯、千舟竞发仪式、文艺晚会专场、海岛旅游、特色产品展销、地方民间文艺演出等活动。
习俗三: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
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习俗四:拜土地爷
处暑,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
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明日处暑,“吃一肉”
民间有:“处暑送鸭,无病各家”的俗语,所以,处暑时节,要吃鸭肉!
鸭肉,性寒、味甘、咸,归脾、胃、肺、肾,可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滋阴养肺、润燥生津。
鸭肉的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处暑百合鸭等。
值得注意的是,皮下脂肪高的鸭子,不适合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肥胖人群食用。
自己动手做,处暑百合鸭
材料:鸭子、百合、芡实、姜和盐
做法:
1、将百合和芡实洗净,备用;
2、将宰好的鸭子切块,汆水捞起,备用;
3、煮沸的清水倒入炖盅,放入所有材料,隔水炖上两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
鸭肉,味甘微寒,可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还兼具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咳息惊等功效。
百合,味甘微苦,有补益心肺、清心安神之用。
以百合炖鸭,醇香清润,又可清润身体,非常适宜此时节食用。
明日处暑,“喝二茶”
处暑时节,一方面,气温常常居高不下,暑热难消。
另一方面,空气湿度,开始有所下降,气候逐渐变得干燥,阴虚、湿热体质的人会较难适应,易出现不适症状。
此时,不妨喝两杯茶,来改善不适症状,助力身体健康。
阴虚者,防秋燥,喝人参百合玉竹茶
防秋燥,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多喝水,饮茶水,可以很好的润燥、排毒。
材料:人参、百合、玉竹,蒲公英,苦荞
做法:
1、人参烘干,切片,磨碎,备用;
2、百合烘干,磨碎,备用;
3、玉竹根将去须子,洗净,烘干,切莫,磨碎,备用;
4、蒲公英根洗净,切段,烘干,磨碎,备用;
5、苦荞洗净,烘干,磨碎,备用;
6、取人参、百合、玉竹、蒲公英根、苦荞,按照1:1:2:2:4的比例,做成茶即可。
人参,滋阴补生,强心气、补肺气。百合,养阴润肺,增强抵抗力。
玉竹,滋阴润肺,生津止渴,改善燥热咳嗽,咽干口渴。苦荞,清热降火、改善微循环。
蒲公英,清热去火,性微寒,可改善人参滋补容易上火的问题。
五种搭配在一起, 滋阴润燥,养心安神,是秋季对抗秋燥不错的饮品。
湿热者,避暑湿,喝蒲公英马齿苋茶
湿热体质的人,常常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疮疖,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等。
暑时节,还处于长夏期间,雨多湿气重,并会使人有闷热感。此时,不妨喝点祛湿茶,健脾祛湿,改善身体不适。
材料:蒲公英根、赤小豆、薏仁、淡竹叶、马齿苋、槐米、芡实、绿茶
做法:
1、野生蒲公英根洗净,切段,烘炒制成茶,备用;
2、赤小豆、薏仁,炒熟,备用;
3、淡竹叶洗净,炒制成茶,备用;
4、马齿苋,洗净晒干,备用;
5、槐米、绿茶、炒制成茶,备用;
6、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叶0.2g、马齿苋0.1g、槐米0.1g、芡实0.3g、绿茶0.2g,全部碾碎,做成茶包即可。
蒲公英,擅长祛湿热,可泻火、利尿、除湿,改善湿热所致恶心、舌苔发黄、红肿痘痘等。
马齿苋,归脾、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水祛湿之效。
赤小豆,健脾利湿、消肿解毒。薏苡仁,消水肿,健脾益胃。芡实,健脾祛湿、固肾止泻。
淡竹叶,以渗湿泄热见长。槐花可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绿茶不发酵,祛湿效果佳。
几种搭配在一起,去除体内湿热,效果尤佳,不妨试试!
明日处暑,做好三件事,少生病,更健康
第一件:多睡一小时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因此,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建议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
这样做,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对于年轻人来说,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学习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
第二件:注意“秋冻”
“春捂秋冻”,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
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
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秋冻”要十分注意,保护好肚脐、肩膀、双脚,避免受寒,危害身体健康。
第三件:调养脾胃
《脾胃论》里说:「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
这是脾胃病发病的一个规律,自古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一说。
所以,在处暑时节,一定要调养好脾胃,为秋冬进补打好基础,助力身体少生病。
粥与肠胃相得,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此时,不妨吃点小米南瓜粥、山药粥、山楂粥等。
茶疗,在调理胃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根据“通则不痛”的原理以理气、活血、和胃、止痛,达到治根的目的。
茶疗,温和持久,是调理脾胃,最便捷的方式之一。
所以,处暑时节,多喝点热茶,有助于调养脾胃健康。
适度运动,有养胃健脾、增加胃动力,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散步,是比较好的一个方式。
晚饭后半小时,养成散步的好习惯,帮助胃消化,有助胃部健康!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