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热下寒再论

文 / 中医师郑芝环
2018-06-15 00:57

很多人身体会出现一些矛盾的症候,上热下寒是其中的一种,主要表现为上部火热,而下部阴寒的寒热错杂的证候特点。

上热下寒不只是包括几个简单的症状,其中上热的表现很多,比如脾气暴燥、咽干口燥、口腔溃疡、眼睛干涩、牙龈出血、长痘、胸中烦热,心烦多梦等;而下寒的症状包括下肢冰凉、腰腿酸软、性功能下降、尿频、大便稀溏、女性痛经等。

以上这些症状不一定每个人都会出现,当出现上面两组症状的兼杂,程度有不同而已,大体都可以称之为“上热下寒”。

很多老百姓不明所以,见到上火的症状,就开始使用清热降火的药物,而见到下寒的症状,就开始盲目使用温补药,这样导致的结果,有时候反而适得其反,就是清热药可能加重下寒的证候,而温补药可能加重上火的证候,这样就颇为棘手,很多医生也为此头痛不已。

本来热往上走,寒往下走,是大自然的规律,但是正常的人体并不会出现寒热两极分化的现象,这就有赖于体内的气血和中焦的运转,使得寒热调和。

脾胃是人体的中枢,脾主升清,胃主降浊,靠着脾胃中焦的枢纽升降作用,能够使得本来积聚在上的火气下行,也能够促使下焦的阴寒消散。

所以,治疗上热下寒,调理脾胃中焦的方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思路,这是在反复的临床总结而来,也能得到验证,当然,每个人的脾胃情况有所不同,每个人的寒热证候特点也有所不同,用药用方没有千篇一律,我临床常用附子理中丸、健脾丸、香砂六君丸、温胆汤等方药调理这类寒热错杂的症状,总的疗效还比较满意。

当然,调理脾胃并非唯一的路径,另外有几个技巧必须要考虑。一来,可适当加入一些引火归元之类的药,比如肉桂、附子、牛膝、细辛、骨碎补、砂仁等;二来,相对于清热,要更重视温阳药使用和比例,因为温阳药多有促进脾胃的运化升降的功能,这也是治本的方法,而滋腻清热之类的药,有碍脾胃,损伤脾阳,对病情长远不利,很多人使用滋阴降火,越滋阴越上火,也是上面的道理,这也就说明上热下寒病机并不是阴虚火旺那么简单,完全是两回事情。

还有适当泡脚,用吴茱萸肉桂等药粉敷贴涌泉穴,注意意守丹田,练习站桩等都是引火归元的辅助方法。

最后强调几句,良好的心态和生活饮食作息习惯, 才是疾病恢复保健养生的基本法门,比如不熬夜都是顾护人体阴阳津液的基本方法,三餐规律节制有时,是保证胃肠升降出入有常的基本要求,节制性生活就保存肾精肾阳肾阴的最好方法,这些都不能忽略,药物只是辅助,病去七八分,剩下三成靠自己养,大体疾病如此,上热下寒也不例外。

关注我,获取更多中医养生文章;文章作者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