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的“恩人”在农村,摘点泡水,血压稳定,血液不粘稠
引发血管疾病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血液粘稠以及血管狭窄。
血管出现堵塞,常发生于心,脑,肺,下肢等部位,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数据显示,每天有超过9,000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即每9秒就会有一人因心脑血管疾病而丧生。
73岁的吴大爷三年前,在乘坐公交车时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司机立即将他送往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心梗发作。幸运的是,由于发现及时并通过治疗,症状有所改善。
时隔三年,吴大爷的妻子吃完晚饭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同样出现呼吸急促,并伴有恶心和呕吐。当即,吴大爷就拨打120了将妻子送往医院,检查发结果出来后,发现他的妻子也是心梗发作。
随后,医生了解到二老都喜欢肉食,经常一天三顿不离肉,摇了摇头。
医生提醒:这4种食物是"祸根",别再大意!
食物1:高脂肪食物
经常食用高脂肪食物,会导致脂质代谢异常。一旦"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水平失衡,常会加速动脉硬化和血管壁上"斑块"形成,血管堵塞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常见高脂肪食物,如炸鸡、薯条、油条、肥肉等。
食物2:高糖食物
糖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很多人认为吃甜的食物可以改善心情。
但过量摄入糖会导致糖尿病,且持续高血糖环境会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血液供应,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常见的高糖食物包括冰淇淋,饮料,糖果等。
食物3:高盐食物
盐,味咸,是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也是人体的必需品。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过量摄入会导致高血压,是引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如果盐的摄入量超过每天6克,中风的风险就会增加17%。
常见的高盐食物有,泡菜、方便面、香肠和各种调味料,这些都是"隐形盐",日常饮食要注意少吃。
食物4:高胆固醇食物
血管斑块中约30%的胆固醇来自食物。如果饮食中胆固醇过多,进入到血管会使血管内皮受损,很容易形成血凝块,从而加速动脉硬化。
常见的高胆固醇食物有咸鸭蛋、动物内脏等。
从生活中的这些病例可以看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一"杀手"。
因此,一旦有以下不适,一定要保持警惕!
胸口处4处异常,警惕心梗发作:有这些症状,建议立即拨打120就近就医。
1,突然剧烈胸痛或胸闷,疼痛超过15分钟;
2,出现心慌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烦躁等;
3,休息时间充足的情况下,频繁出现疲劳现象;
4,胸痛背痛,肩颈酸痛,手臂疼痛,上腹痛,牙痛等。
头部5处异常,警惕脑梗:
1,突然发生头痛,且头痛不断加重;
2,突发头晕,走路不稳,双手持物不稳;
3,说话困难,嘴巴歪斜,流口水;
4,视力突然模糊,眼前猛地发黑;
5,突然感到脸部一侧或身体一侧手脚麻木,活动不方便。
养护血管,预防"梗塞",谨记:常补3物,常做3事!
常补3物:
1、红色食物
中医上有,五色入五脏,红色入心,可见多吃红色食物,有益心脏健康。
同时,研究表明,红豆中含有丰富的铁,可以滋补气血,促进心血管健康。
临床上,红豆具有改善心脏活动,降低血压和降低血脂的作用。
经常食用红枣,可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增加血液的携氧能力,心脏的氧气供应,并让心脏更好地完成血液循环。
2、 槲皮素
槲皮素,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重要元素,对人体有降血压、血脂、增强血管抵抗力的作用,经常食用有助于清血液垃圾、扩张动脉,预防心梗、脑梗等血管病。
增加摄入槲皮素,可以显著抑制恶性细胞生长,减少血液垃圾在血管中沉积,起到防血栓、平衡血管环境,预防慢性疾病的作用,因此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补充。
3、镁元素
镁是细胞内液中更重要的阳离子,可促进心脏和血管的健康,调节心脏活动,降低血压,预防心脏病。
镁有助于降低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保持心脏弹性,并预防中风、心梗发作。成人每天需要服用250毫克至300毫克的镁。
食物来源:各种坚果,绿叶蔬菜等。
常做3事:
1,常运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新陈代谢会减慢,身体的毒素也不会及时排出体外。
运动是改善血液循环的最佳方法。同时,还可以控制体重,保护血管和预防慢性代谢疾病。
运动时,最好选择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瑜伽,打太极拳等。
建议每天锻炼30-60分钟,可根据自身情况增减运动量,避免运动过度。
2,常按摩内关穴
内关穴,被称为养心穴,具有宽胸宁神、和胃止痛、除烦的作用。
多用于治疗心烦、心慌心悸、心绞痛、冠心病、失眠等症。
右手按于左手臂内关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间),按揉25-30次,双手交替即可。
3,常微笑
情绪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状态。
愤怒和焦虑的情绪会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刺激血管,引起心脏和脑缺血等缺氧和缺氧,并容易引起心律失常,头晕和头痛等不适。
因此,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学会释放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