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补阳,温中散寒……家家都有这味料,夏天喝它最好

文 / 冯医生的小红书
2018-06-13 10:05

我们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夏季吃姜,是一种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但怎么吃才好呢?

姜,向来被医学家视为药食同源的保健品。它不仅富含姜油酮、姜酚等活性物质,还含有蛋白质、多糖、维生素等多种微量元素,集营养、调味、保健于一身,可以说是“一姜多用”。

鲜姜鲜姜有解半夏之毒、温经散寒、止吐、止咳等功效;兼具温肺之功。偏重于发散外在风寒,主治风寒感冒,也能祛点内寒。

如常见的风寒感冒,可将鲜姜与薄荷以1:1比例,用开水冲泡饮用。

干姜干姜,性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能散能守,既能发散外在风寒,也能祛脾胃的虚寒。

用干姜泡姜水,能温补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寒,四肢冰凉的人群;同时还可辅助抑制抑郁。

炮姜炮姜,味辛,味苦,走理不走表,偏重于只守不散。只适用于人体内部虚寒,常用于临床治疗。

姜的性状不同,效用也不一样,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但需注意的是,姜虽是辛温之性,但它是发散的。发散时间太长,也会对人体的气造成耗损。所以量没有把握好,会出现上火、嗓子疼、牙疼、长溃疡,还可能诱发痔疮。因此不宜食用过多。

夏季是一个热盛于外,而阳虚于内的季节。作为夏季助阳的佳品,姜还可以帮助我们调养不同的脏腑阳虚问题。

1、心阳虚高温天人体特别容易出汗,有时大汗以后,人会感觉特别疲乏劳累,其实就是伤了阳气的表现。汗出的多了,时间长了还会出现“阴阳两伤”。而这对于阳虚人群而言,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阳虚人群最怕心阳虚,因为心阳虚容易导致心梗的发生。

【心阳虚的症状】心悸而痛、胸闷气短、自汗 动则更甚、面色㿠白、神倦怯寒

温振心阳 醋泡紫姜 【做法】鲜姜切成片,放进干净的容器里;将醋倒入容器中,没过姜片;密封于容器中,储存1周以上。

【食用方法】夏季有心阳虚的人群,可以在每天午时(11点~13点)以前佐餐服用。

【禁忌人群】胃溃疡的病人慎食。

2、肺阳虚夏季还有人经常出现咳和喘,千万别小看了。除了风热和风寒感冒两种外邪引起的咳和喘,以及本身有器质性疾病的情况外,那么多半都与肺阳虚脱离不了关系。

益肺和阳白芥子姜泥 【方法】鲜姜捣碎取汁,加入白芥子粉,和成泥贴敷穴位,外打胶布固定。

【功效】白芥子化寒痰,贴在膏盲穴和肺腧穴上,以达到益肺和阳的功效。

【适应人群】适用于有慢性肺病以及肺阳虚人群日常调理,一次贴6个小时左右。

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3寸,肩胛骨内侧。

健脾补阳,温中散寒……家家都有这味料,夏天喝它最好

肺腧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健脾补阳,温中散寒……家家都有这味料,夏天喝它最好

两个穴位比较近,专家建议两个穴位交换贴,比如今天贴膏盲穴,明天贴肺腧穴。

3、脾阳虚由于天气炎热,夏季人们常食生冷寒凉之物,并且长期待在冷空调房中,这其实极易伤害脾阳,从而导致脾阳虚。许多夏季常见的急性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严重了转为慢性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往往都是由于脾阳长期失运而产生的。

【脾阳虚的症状】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健运脾阳 砂仁姜汤 【做法】将凉水倒入锅中,鲜姜切丝加入锅中,煮10分钟;出锅前5分钟加入五六克的砂仁即可。作代茶饮服用。

【适宜人群】脾阳虚人群用以日常调理,中午、晚上喝小半杯即可。

【功效】砂仁,味辛,性温,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的功能,用于湿浊中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


4、肾阳虚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阳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将精血津液转化为能量,推动人体的生理活动进程。但素体阳虚、年老肾亏、久病不愈等因素都会累及肾脏,使其阳气虚衰,应及早补足肾阳,避免肾衰竭。

【肾阳虚的症状】神倦乏力、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

补肾通阳 大盐姜包 肾阳虚人群,不仅可以在日常中食补,还可以进行热敷。

【制作方法】干姜切片,加入粗颗粒的大盐,装入布包扎紧;加热后成热敷包,贴敷在神阙穴(肚脐)和命门穴,两个穴位各一次,直至热敷包不热为止。

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1阴虚体质的人以免加重阴虚症状。阳虚主要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等。

2内热较重者如患有肺热燥咳,胃热呕吐、口臭,痔疮出血,痛疮溃烂等疾病的人不宜食用生姜。如果是热性病症,食用生姜时一定要配伍寒凉药物中和生姜的热性。

3肝炎患者姜引起的燥热对炎症的消除不利。经常吃姜也易引起肝火旺。想要克制吃姜引起的肝火旺,可以同时选择一些可舒肝、理气的食物,比如用山楂、菊花泡茶喝,这样就可以消除生姜引起的燥热,而不伤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