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能祛湿气?医生透露:“湿气重”祸根不是“湿”而是它?

文 / 司马上健康
2021-08-19 00:27

在我国民间,尤其在春夏季闷热潮湿的南方,“湿气”是常被提及的一个词。

头昏流鼻涕?是湿气重吧!

手脚上长了小水泡?是湿气重吧!

大便粘腻、私处瘙痒?是湿气重吧!

人们对于“祛湿”有着执着的追求,并为此作出了持久不息的尝试。

但“湿气”这个东西,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到底是啥原因?所谓的“祛湿神器”真的管用吗?

今天,腾讯医典就来为大家揭开“湿气”的真面目。

民间对“湿气”的症状描述之一是:“头昏沉重,像裹着一块布;四肢沉重,浑身不舒服,还有发热、微微怕冷怕风,流清鼻涕等表湿证”。

其实,这很可能是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春夏交界之际草木葱茏,气候温暖湿润。这正是各种花粉、霉菌孢子传播的时期,同时也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

由于身体免疫系统对这些外来物过于敏感,触发了组织胺等炎性介质释放,就会引发喷嚏、鼻痒、流涕等季节性过敏的症状。

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只是花粉过敏,下雨天能减少花粉传播,反而是好事;但如果对霉菌或螨虫过敏,遇到下雨、回南天就非常难受了。

如果过敏性鼻炎发作严重,晚上鼻塞呼吸不畅,会导致睡眠不足,白天也会疲劳乏力,影响工作和学习。

认识一位过敏性鼻炎的朋友,她的日常是这样的:

鼻子经常不通,拼命流鼻涕,一天能用两卷纸。晚上最让人头疼,全程用嘴呼吸,根本睡不好觉。早上醒来嗓子痛得冒烟,黑眼圈也越来越严重。

对照一下你的症状,有没有中枪?

你不是真正的“感冒”,你只是鼻炎发作了。

春夏之交,有些人皮肤上会出现一些疹子或风团。小如针尖米粒,大如蚊子咬过的肿包,奇痒难忍——这些症状也会被说成“湿气重”。

其实,这些问题大多是花粉、霉菌、螨虫过敏,或由于出汗,真菌、细菌在皮肤和毛孔中大量繁殖造成的。

古人不知道这些微生物的存在,只能怪到“湿气”头上。

其中,真菌最喜欢在温暖潮湿的地方生长,尤其是有褶皱夹角、容易出汗的部位。

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叫做“毛囊炎”。很多人背上长的“小米粒”,多半跟它有关。有一类是细菌性毛囊炎,也有真菌引起糠秕孢子菌毛囊炎(也叫马拉色菌毛囊炎)。

被毛囊炎缠上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点:

1. 长时间待在潮湿环境(如洗浴中心工作人员);

2. 皮肤容易出油出汗(年轻人、运动员);

3. 免疫力较差。

对付它最有效的方法,除了外涂抗菌药膏,必要时还需口服对应的抗菌药。

还有你们熟悉的脚气(足癣),实际也是一种真菌导致的皮肤癣菌病。

它和透气性差的鞋有关,也和热带、亚热带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它的俗名“香港脚”,就是18世纪北欧侵略者登陆香港被传染后起的名字。因为在干冷的北欧,几乎没人得这种病。

另外,湿疹也经常和“湿气”联系起来,但其实湿疹更怕干燥,需要保湿。有的湿疹病人在温暖湿润的天气,症状反而会减轻。

很多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有这样的体验:一到阴雨潮湿天气,关节疼痛就开始发作甚至加剧。

而类风湿这个名字,听上去也像与“风”和“湿”有关,因此民间普遍认为“受寒、受潮”就是它的罪魁祸首。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寒冷、潮湿的环境本身并不会导致类风湿关节炎。但是对本身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而言,寒冷和潮湿的确会诱发和加重关节疼痛。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目前还存在争论。

一种解释是:

当气压降低时,关节受到的压力也会降低,这会造成病人的关节产生水肿,压迫本来就敏感的痛觉神经,导致疼痛加剧。

也有人认为,这是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

虽然类风湿关节炎不是冻出来的、也不是天气变化激出来的毛病,但对于已患上类风湿关节炎的人群,还是要注意保暖和室内空气流通、被褥干爽,避免关节疼痛加重。

揭开了“湿气”的真面目,让我们再来看看民间流传的所谓“祛湿方”

10多年前,足贴在大陆开始销售。自称来自美国、日本,甚至泰国的各种产品在市场涌现。

一些足贴的说明书上,有类似这样的字眼:“睡前将足贴贴于足底,起床后拿下,足贴由白色变至褐色或黑褐色,这表明身体中湿气被排出。”

有人深信不疑:你看,足贴真的变黑了呢!

背后的原理,简单到让人吐血:

足贴的主要成分是竹炭、竹醋,只要往足贴上滴上几滴水,或吸收了脚上的汗液水气,足贴就会变黑[1]!

在云贵川等西南地区,常年潮湿寒冷,很多人认为吃辣可以“祛湿”。

人们之所以迷恋辣椒,是因为辣椒可以“发汗”。带点辣味的东西吃下去,会感觉到浑身都热起来,好像整个身体在燃烧一样,给人一种“祛湿”的错觉。

实际上,辣并不是一种味道,而是一种痛觉。辣椒中有一种物质叫做“辣椒素”,能与口腔中特定的神经受体结合,产生类似高温带来的灼烧痛感。灼热痛可引起体温升高、代谢加速,促进血管扩张、分泌汗液[2]。

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的一种本能手段,汗液挥发带走了热量,身体就会感觉舒服了。

所谓的“汗蒸”“桑拿”,也是利用了出汗后更舒服的原理。但经常蒸桑拿会让皮肤水分过度流失、破坏皮肤屏障,还不如运动出汗来得畅快。

拔罐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疗法,用于吸拔脓疮、吸除脓血。

拔罐后的皮肤,一般都有一圈圈淤斑。这其实是拔罐对皮肤局部产生负吸,造成了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有些人拔罐之后有舒适的感觉,不过是人体对抗疼痛刺激自发释放的内啡肽在作祟。

还有的人拔罐后,背上会出现水泡。这时候,拔罐师傅会跟你说,“水泡越多体内湿气越重,拔火罐是把湿气拔出来了”。

水泡并不是体内湿气重,而是烫伤的表现,水泡越大说明烫伤越严重

传统的“拔火罐”用明火燃烧来制造负压,这种做法造成烧烫伤的案例不在少数。

水泡里的也不是有害的“湿气”,而是组织液,原本就存在于细胞之间的正常液体,对细胞有营养、保护的作用。如果水泡护理不当,还可能出现破溃、感染、脓肿等后果。

那为什么在实际案例中,拔罐或刮痧确实能治疗部分疾病呢?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这是一个“破而后立”的过程——先在皮肤上施加压力(火罐的负压、刮痧是手指的压力),使得皮肤中的血管破裂,坏死的细胞就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应答。这一过程模拟了细菌或病毒对人体的攻击情况,从而活化机体免疫系统,提高身体免疫能力。

因此,在机体受到病毒感染导致感冒时,拔火罐在某些情况下确实能提高免疫能力,促进疾病的痊愈。

但这个过程是以机体组织损伤为代价的。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即便不吃药,一周也能自己好。为了治感冒导致烫伤,得不偿失;对于其他感染性疾病,万一操作不当,还有全身感染、脓毒血症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有风湿免疫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患者认为自己“湿气重”而去拔罐,但这样反而会加重病情!

因为这类人群的机体免疫系统本身就已经过度活化了,体内存在着攻击自身组织的抗体(如自身抗体谱中抗体阳性,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等阳性),攻击身体的关节或者器官,导致关节炎等症状。

此时,如果再进行拔火罐治疗,无疑“火上浇油”,进一步活化免疫系统,加重自身抗体对机体组织的攻击。因此,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是不适合“拔火罐”的!

由此可见,“湿气”背后的真凶,其实是过敏原、细菌真菌和自身免疫引起的疾病。巧的是,它们大多与身体的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而形形色色的“祛湿方”,基本都是在短期内通过发热缓解症状,却不见得能真正治好你的病。

与其想方设法去掉身体里的“湿气”,不如做好科学的护理。

对于健康人来说,注意卫生清洁、穿透气干爽的衣物鞋袜、回南天使用干衣机、多运动提高免疫力、大量出汗后及时洗澡和擦干身体,就能让“湿气”离你远远的。

而对于怀疑自己有“湿气”、试过各种方法都治不好的人,建议根据上面说的三大类症状,去医院对应的科室(过敏和变态反应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科)检查找到病根、进行系统的治疗,这才是正道。

需要提醒的是,免疫系统异常并不容易调整到正常,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坚定的信心、长期正规的治疗才可以。

不少病人对治疗没有耐心,不能坚持,所以总是反反复复、效果不佳。只要长期坚持正规治疗,很多过敏和风湿免疫性疾病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李颖,足贴变黑是在吸脂排毒?专家说不可能.科技日报,2018,04:1-2

[2] KindtS, VosR, Biondeau K, etai.Infiuenceofintra-oesophageai capsaicin instiiiation on heartburn induction and oesophageaisensitivity in man [ J]. NeurogastroenteroiMotii, 2009, 21 (10) e1032-e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