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头条.拔火罐
推荐
养生
中医
营养
女性
慢性病
儿童
心理
健身
防癌
男性
常见病
【抗疫必读】打了上针没下针?要确保8周内接种第二剂次
文 / 九派新闻
2021-05-15 00:19
4月21日下午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新冠疫苗接种情况
会上明确
各地要做好精准调配
确保第二剂次接种在8周内完成
避免出现打了上针没下针的情况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剂次已超2亿接种速度还要加快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截至目前,我国新冠疫苗接种超2亿剂次。全球疫情仍处于高水平流行期,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数已连续8周上升,其中上周新增526万例,为疫情发生以来单周最高,病毒继续出现新的变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艰巨,务必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应接尽接。确保新冠疫苗第二剂次8周内接种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近期,有群众反映第二剂次预约难的情况。当前,国家为各省份调配供应疫苗时,已充分考虑如期接种第二剂次的需求量。各地要做好精准调配,确保第二剂次接种在8周内完成,避免出现打了上针没下针的情况,国家卫健委各驻点工作组对此也会加强督导。近期接种疫苗后若抗体阳性不作为诊断参考指标4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医药局联合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介绍,最新修订版和原来的第八版诊疗方案最主要的区别在诊断章节,概括起来是两方面的变化:第一,增加了诊断原则的表述。第二,要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作为首要标准。李大川表示,从去年开始,全球都在大范围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接种工作,我国也开展了大量的接种工作。对于疑似病例,国家卫健委明确,近期接种疫苗的,如果抗体是阳性的话,不作为参考指标。对于确诊病例,抗体作为诊断标准只限于近期没有接种疫苗的情况。不良反应的产生跟疫苗的特性和个人的特殊体质有关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对新冠疫苗接种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解读。王华庆说,实际上,不良反应的产生跟疫苗的特性有关,也跟个人的特殊体质有关。目前正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把不良反应降到最低水平,进一步控制风险。大规模接种疫苗会加速病毒变异?这种说法缺乏科学根据!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表示,有外媒称,全球大规模推广新冠疫苗接种可能会促使病毒加速变异,而且会发生病毒的免疫逃逸反应,这样有可能会导致新冠病毒的感染性更强、毒性更大。对此,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直言,这是缺乏科学根据的说法。邵一鸣说,病毒变异是个永恒的主题,特别是mRNA病毒的变异基础就是病毒会持续复制。这个病毒如何才能持续复制呢?新冠作为一种急性的传染病,它的整个病程就几周,它要想持续复制,必须要从感染者循环、不断地传给易感者,不流行就没有机会复制,不能复制就不会产生更多的变异株。这种情况下,疫苗是绝对起到正向的作用,不会促进更多的变异株的出现。邵一鸣强调,通过疫苗大面积的推广,我们还是可以为未来的病毒发生变异争取到时间,使得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研发机构能够研究新一代针对变异株的疫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疫苗绝对可以阻止变异株的出现,而不是促进它的出现。五一假期能不能打疫苗?国家卫健委明确这些情况要避免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各地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积极有序地去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是多次要求各地,要提高精细化管理,比如说要做好预约接种,避免群众长时间排队等候,或者避免出现“已经预约上了,到时打不上”这种情况的出现。近日,国家卫健委将结合目前工作中怎么去提高服务质量,对疫苗接种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培训。下一步,将继续指导各地,从方便群众、提高服务质量的角度出发,统筹做好包括“五一”节假日等接种工作安排,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疫苗接种的价值与意义许多市民已了然于心但个性化的问题仍然层出不穷疫苗接种完能刮痧拔火罐吗?我们整理了这些个性问题并列出科学答案
推荐阅读:
健身时这样吃,减脂增肌更快!
文 / 囚徒健身
冷知识:眨眼让我们的大脑得到休息!关于眨眼的6个小知识
文 / 科学鉴感
适合高血压,高脂血症饮用的两道茶饮,学会喝,家人都健康
文 / 中医杨润
减脂与增肌的训练计划有很大区别?并不,最主要关键点还是在于它
文 / 小方爱举铁
心理测试:选择你喜欢的舞会面具,测出你内心隐藏的东西
文 / 九霄云客
女人这个部位最怕懒,男人这个器官不能压,男女都怕这里硬
文 / 汤臣健康
肝病“偏爱”6种人,与年龄,熬夜,运动,酒等有都关
文 / 真爱搞笑的小花猫
贫血是缺血吗? 为什么贫血的人还会有高血压?
文 / 话生论健
把这7个“按时”做足了,你的身体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文 / 生活小窍门as
三高最怕这个东西和枸杞一起吃,专门降血压稳血糖,厉害!
文 / 观乎健康
首页
养生
中医
营养
男性
女性
儿童
心理
健身
慢性病
常见病
防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