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奇妙的健康“中国印”——拔罐,到底有哪些作用?

文 / 医食参考
2018-09-18 00:12


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民间被广泛使用。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拔罐不仅是一种辅助和替代疗法,作为一种独立的中医治疗手段,它不仅能排除皮下的瘀血、毒物, 还对内、外、妇、儿科的多种疾病有确切的治疗和缓解作用,如痛、腰痛、关节痛、咳嗽、哮喘、软组织损伤、肥胖、女性月经不调等,并可与针灸、刮痧、穴位敷贴等其他中医特色疗法配合使用。拔罐疗法简单便捷,立竿见影,在各级医院、理疗机构及居家保健中都被广泛应用。


拔罐的作用

01 疏通经络

拔罐疗法可通过对皮肤组织的吸引作用,鼓动经脉气血,引导体表营卫之气复来输布,将凝滞的气血疏通开,又能鼓舞正气,使经脉气血充盈。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加强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


02 扶正祛邪

中医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是基本的治病原则。拔罐偏于泻法,主要作用是拔除各种内外邪气,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以及痰饮、瘀血等,邪去则正安。


03 调和阴阳

阴阳失调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 拔罐疗法可调和阴阳,纠正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一方面通过经络腧穴的配伍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配合艾灸、刺血等其他疗法来实现。


禁忌与注意事项

1. 禁忌人群

体质过虚者、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心脏病患者慎用;孕妇的腰骶部及腹部禁止拔罐,否则极易造成流产,其他部位慎用。

2. 禁忌部位

如神阙穴(肚脐)、乳中穴(乳头) 及肌肉瘦削、骨骼凹凸不平、多毛发处,局部皮肤过敏、肿瘤、疤痕、静脉曲张、破溃或有皮肤病的患者不宜拔罐;面部拔罐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3. 水疱处理

留罐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应限定在25 分钟以内,以免造成起疱。拔罐之后局部皮肤出现红晕或瘀血属正常现象,不久会自行消失。若因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致皮肤起水疱,小的水疱无须处理,或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较大的水疱可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烫伤油等,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4. 拔罐前后

拔罐之前不可吃太饱;拔罐后不要立即洗澡,当天也最好不要吹风、吹空调,避免受寒、着凉。

5.拔罐不可过度

拔罐同样要遵守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拔罐可以祛邪,同样也可以拔除正气, 故不可过度。拔罐的频度如何,要根据具体病情与个人体质来决定,病人感觉稍累,即当停止。


5种疾病宜拔罐

1. 颈椎病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多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久坐耗气、劳损筋肉;或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筋脉闭阻不通等。拔罐时可以取阿是穴以及大椎、大杼、风门等穴位,并配合电针、颈椎牵引、中药热敷等方法治疗。

2. 慢性腰痛

拔罐时一般取腰阳关、肾俞、大肠俞、夹脊等穴位以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在阿是穴及委中穴上可用三棱针或采血针点刺出血后再拔罐。在此基础上,还可根据不同病因施以针对性的治疗:寒湿腰痛可艾灸腰俞穴;瘀血腰痛可在膈俞穴行放血拔罐,或并用走罐法、推拿擦法;肾虚腰痛可艾灸命门穴。


3. 便秘

中医将便秘分为4 类:热秘、气秘、冷秘、虚秘。对于热秘和气秘,可针刺支沟、长强、天枢穴,在大肠俞穴留罐,也可沿背部膀胱经两侧走罐至出痧,不宜艾灸;而冷秘和虚秘可针刺足三里、上巨虚、大横、中脘等腧穴,艾灸足三里穴、中脘穴,并可在脾俞穴、胃俞穴、大肠俞穴留罐10分钟。


4. 失眠

在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神门穴拔罐,留罐10分钟左右,以调和阴阳;或沿膀胱经第一侧线进行刺络拔罐,以补虚泻实。对于饮食欠佳、二便不调的患者也可于中脘穴处留罐。


5. 咳嗽

咳嗽多因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致。一般取肺俞、身柱、风门、外关等腧穴拔罐,留罐15分钟。喘息严重的患者还可取定喘、大椎、肩贞等穴位拔罐, 留罐15分钟,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策 划 / 本刊编辑部

执 行 / 段玉萍

文 / 黄天骄(北京中医药大学)

文章内容来源:《医食参考》

更多药食同源,食品安全,美食营养,疾病防治,减肥保健,长寿养生等专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yishicankao(长按可复制)。

如果这篇文章让你受益,请动一动你美丽的小手给小编打赏哦

谢过啦么么哒(づ ̄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