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灸 • 春分】一树春分两色花,疏肝补肾两不误!

文 / 九头仙艾
2021-04-06 18:13

一树春分二色花

孤山夜合连枝来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3月20日17点37分将迎来“春分”节气。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习俗

竖 蛋

“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

春 祭

早在周朝时,就有了春分祭日之仪式。据《礼记》记载“祭日于坛”,之后这一习俗就在历代相传下来。”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

吃春菜

孔子有言:“不时,不食。”食物也有自己的时节。春菜顾名思义,是春天的蔬菜。

在岭南一带,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踏春、放风筝

春分后,人们纷纷开始踏青出行。户外活动中,放风筝是一个重要项目。在古代,春分时还有簪花喝酒习俗,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簪花。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鹞”和“鸢”都是鹰类猛禽,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纸鸢”。后来,风筝的形状各异,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

疏肝补肾

由于春分节气的天气变化剧烈,温度与湿度往往相差很大,气候的骤变会导致人体的平衡失调,体弱者容易生病,旧病者容易复发,如高血压、心脏病、月经失调、眩晕、失眠、痔疮等均是此时的多发病。

疏肝首防气血瘀滞

由于冬季进补导致肝脏积聚了大量油脂,需要将肝脏储存的热量和垃圾释放、清理出来,肝脏先清理干净了,护肝才有意义。这就叫“疏肝”。在饮食上宜清补而不宜浊补,可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以养肝。

防眼病需调补肝肾

中医认为应从调肝补肾入手来预防和治疗眼病。因为,“肝开窍于目”,只有肝的精气充足,眼睛才能黑白清晰,炯炯有神。如肝火上炎,可见双目肿赤,肝虚则会双目干涩、视物不清。“肾为肝之母,肝肾同源”,肾的气血充足,才能维持肝的正常功能。

穴位推荐

肝俞穴

【取穴】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目赤、目眩、雀目、脊背痛、近视。

【方法】艾炷灸5~7壮;或艾条温灸10~15分钟

肝俞穴配肾俞穴,有滋阴养血补肾的作用,主治健忘,失眠;

肾俞穴

【取穴】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缓解治疗遗尿、遗精、阳痿、腰痛。

【方法】艾炷灸5~7壮;或艾条温灸10~15分钟

【取穴】在小腿内侧,正坐屈膝成直角,在踝关节内侧,四个手指并拢,沿着足内踝尖(脚内侧内踝骨最高点)向 上另一侧对应的点。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方法】用艾条悬空灸该穴位15~20分钟,以局部产生温热感为宜。

三阴交配足三里穴治脾胃虚寒、气血亏薄;

足三里

【取穴】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中 指)。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

【方法】艾灸足三里的理气作用非常强,通常是采用温和灸的方法用艾条灸灼10-20分钟或者用艾炷艾灸5-10壮。

足三里穴配三阴交穴、肾俞穴,具有调理肝脾、补益气血的作用,主要治疗月经过多、心悸;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艾灸不可取代就医、身体不适请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