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的反应以及护理调养说明
艾灸后的反应
1、灸后有水泡,古称灸花,为湿气或其他毒素外排的情况,小的无需处理,大的需要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泡液引流减压,特别注意之后的包扎及避免感染。
2、灸后局部起红疹,多在灸完2~3天后出现,绝大多数属湿气外排的好转反应。
3、灸后伤口处发痒、发红、发肿、化脓,属伤口处有湿热(或寒湿)外排现象,属好转反应。
4、灸后膝盖处有如外冒风感或发麻感,属风邪(或湿气)外排现象。
5、灸后不热,没有感觉,多数为身体经络黏阻不通,或身体非常好的情况。
6、灸后腹泻,并无气虚的表现,多是属于排毒反应。
7、灸后便秘,多数为气血虚或体内有热而产生,灸后多喝温开水可得到缓解。
8、灸后腰酸腰痛,是属于“气冲病灶”的反应。气血打通郁结点,本来没有感觉,目前反而有了感觉,多数为身体有陈旧性损伤。
10、灸后月经延迟和月经提前,属经络调整的过程,属好转反应,不影响到下个月经周期。
11、乳腺增生灸疗时部分会有疼痛和蚁行感,疼痛属化黏散结的过程,蚁行感为气血运行、邪毒外排的过程。
12、艾灸后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表明体内的阴阳正在调整,阴不胜阳,这时应特别注意多喝温开水。有的时候还会出现西医所诊断的各种炎症,这主要是因为病邪逐渐外发,出现炎症的地方正是病邪被驱赶外排的地方,此时应该继续艾灸,直到病邪完全被排除。
灸后起疮,化脓后会形成灸疮,灸疮形成后要避免感染,不可以清理脓苔,否则不仅会引起灸疮疼痛,还可能会阻碍脓液外渗。要是发现灸疮不断扩大的趋势,脓色由淡白色变为黄绿色,而且有恶臭味,可以先用双氧水冲洗,之后用消炎膏或生肌玉红膏涂贴。
晕灸的预防和处理 晕灸是不多见的一种艾灸不良反应,多数为轻症,但也有些较严重,应引起需注意。晕灸产生的诱因很多,比如说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饥饿、疲劳、过敏体质、心血管疾病、穴位艾灸刺激过强、体位不当、环境和气候等因素。 晕灸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发凉,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仆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 相对于轻度晕灸应迅速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若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重度晕灸马上停灸后平卧,若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必要时配合施行人工呼吸,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穴位。
施灸的过程中身体会消耗元气来疏通经络,调补身体功能,因此,灸后比较容易出现各种反应,所以,灸后的调养是非常重要的,是决定灸疗疗效的关键因素,灸者要从心性调养、睡眠起居、饮食及运动调养等多方面加以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