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艾灸,排寒关键时刻

文 / 健康与知识1
2020-10-13 00:26

早卧早起

秋季凉爽之时,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作相应的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要注意早睡早起,不要熬夜。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适当“秋冻”

夏天人的毛孔都是张开的,而秋天渐渐冷了,毛孔也开始收缩。如果天气稍冷就急着加衣,皮肤未经严寒的锻炼,抗寒能力不强。这时适当地冻一冻,让身体逐渐适应低温环境。另外,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受风,也容易感冒。

秋冻有一定讲究,比如脚、肩部、肚脐以及腰都是不能被冻的。“俗话说,病从寒起,寒从脚生。”即便是锻炼自己的抗冻能力也不能让脚部受凉,尤其是女性要特别注意,脚部受寒很容易导致子宫、下腹部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经期提前或延迟,严重者还会造成痛经或月经不调。肩部受凉后会致使上肢血液循环不畅,让人明显感到肩部酸痛,颈椎僵直,甚至头晕。如果肩颈长期受凉,就易造成颈椎病,易发肺部疾病。

有五种人不宜秋冻:

消化道溃疡患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易导致胃痉挛,使原有的溃疡病复发。

脑血管疾病患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使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容易引发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

慢性肺病患者:秋季的寒冷空气会对呼吸道产生不良刺激,引起过敏反应,寒冷可诱发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的痉挛,造成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复发或加重。

心血管疾病患者:人体要抵抗低温就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搏动加快,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心脏缺血、缺氧,造成冠状动脉痉挛,附壁血栓脱落,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

关节炎患者:风寒湿邪是造成关节病变的主要诱因,寒性凝滞,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因此,这类病人,从秋季开始就应该注意腿部的保暖,不适合“秋冻”。

经常运动

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和抵抗疾病能力,为冬季寒冷的到来做好准备,预防感冒。同时,与家人朋友多交流,保持快乐的心情。寒露时节,秋高气爽,非常适合登高望远。周末假日,与亲朋为伴,登山畅游,尽情地饱览名峰秀水、秋山红叶,领略大自然的绮丽景色,既可尽舒胸怀,又可增强体质,其乐无穷。

少食辛辣

秋天干燥,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类食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液。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蜂蜜、乳制品、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同时适当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

1

寒露养生不排寒,一切都白谈

有歌曰:

养生不排寒,一切都白谈!

万病由寒起,寒从脚根生!

树老根先死,人老脚先衰!

女人不排寒,定有小肚腩!

女人不排寒,风湿追肾盘!

女人不排寒,肿瘤身上缠!

女人不排寒,手脚一身寒!

女人不排寒,抑郁很麻烦!

女人不排寒,月经常头痛!

女人不排寒,生育一定难!

女人不排寒,青春不复还!

女人不排寒,长寿离的远!

2

阳虚体寒之人十之八九

国医大师李可曾说,来南方后,看过的病人大概有一千多人,阳虚寒湿证的十之有八九,而阴虚火热证的百不见一二。南方属火,外界的这种热,加上本身阳气不断释放,人里面就空虚了,损伤的阳气要比北方人多很多

阳虚的主要表现就是怕冷,体寒,舌苔发白,鼻涕、痰是白色,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经常腹痛、腹泻、脚踝浮肿 、四肢肩颈疼痛……

因空调等的出现,让阴寒之气频频进入体内,造成头痛、慢性鼻炎、常年难愈的感冒、痛经、产后病,婴儿在空调的环境下长大,最易得哮喘病。阳气损伤的后果,也许自己察觉不到,,但脸色慢慢变得苍白灰暗的,疾病也是在慢慢储蓄。

3

寒露后,养生重点由养肺到排寒

为何秋后,一旦受寒,人们就更易生病呢?

秋主收,主降,人体虽然也会出汗,但是气机也开始向体内收缩,所以汗会变少,皮肤会开始干燥,这种干燥在有黏膜的地方会明显,比如口腔、鼻腔等。这种收敛本是正常的变化,可如果身体正气不足,则易出现问题。

就好比部队要做战略性撤退,如果部队战斗力不足,敌人一来,阵脚就可能乱了。夏天身体阳气在外,防御还是较轻松的,可此时气机向里收敛,漏洞就出来了,寒邪稍一来袭,身体就难以抵抗。

4

要排寒,先要知晓排寒3大部位

说白了,所谓的排寒就三大类:

1.排背部经络寒;

2.排身体前部经络之寒;

3.排肺脏营卫外层之寒;

当寒气侵入身体后,如果血气能最不算太低,身体会尽可能将寒气排出.血气能量不够时,身体没有能力立即将之排除,只能选择将之暂时储存。这时可通过艾灸等方式补足能量加速排寒。

人体后背主要是太阳膀胱经,所谓太阳寒水,所以背部太阳经是最容易受寒的,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太阳伤寒,寒邪均从此入,所以这个部位许多人都会有大量的寒气积蓄在此。

所以膀胱经寒气重常会出现肩部、背部的酸软或酸痛。因为膀胱经连接整个头部,还会出现头痛,头胀以及口腔咽喉的疼痛,这些就都是背部膀胱经寒气堵塞的症状。头部或背部受寒时,寒气都会留存在膀胱经里,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是指寒冷。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这时的天气明显变冷了,与白露节气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地面上的露水也更多了,因而称为寒露。从寒露开始,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时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

史书记载“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继“白露身不露”之后,又到了“寒露脚不露”的时节。与白露相比,寒露除了不能赤膊露身外,还有夏天的凉鞋也不要穿了,以防凉气从脚底侵入体内。因此到了此节气,勤快的家庭主妇们可以把家中所有的凉鞋洗洗刷刷全部收起来。谚语还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夏天的短袖也可以洗净收纳了。

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艾灸背部或晒太阳

阳光是天上的补阳驱寒之法,艾灸的地之阳。尤其是因受寒引起头疼时,因为头是诸阳之首,阳气聚焦最多的地方,太阳一晒,会很快排出头部之寒

颈腰脚,三保暖

寒露之后不宜再“秋冻”,尤其要注意肩颈、腰背、脚部的保暖。

暖颈

脖子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部位,会导致咳嗽、感冒、嗓子发炎。戴条围巾可有效保暖颈部。宜经常模仿“乌龟伸脖”的动作,前后伸缩脖子,再左右转动。

暖腰

老年人阳气渐衰,腰肌劳损等症状受冷的刺激容易加重。老年人早晚出门时不妨穿个马甲。

暖脚

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袜子、棉拖鞋,还可以利用看电视的时间,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做完运动再用热水泡脚,可舒筋活血,温暖全身。

八点后,不进食

其实,一年分四季,一天也是一年的浓缩,也有四季,也有小节令,只是知道的人不多:

晚上20点是一日小节令中的寒露,这个点之后,大家要做到三个字:不进食或者少进食(正常生活作息的情况下)。

八点后,不进食,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寒露养生重在收,对应到一天之中的寒露小时令就是吃饭。

研究人员追踪调查了721名平均年龄53岁的高血压患者,发现晚上8点后进食、或就寝前两小时内的进食者,夜间血压不降、一直保持高位的可能性是不进食者的2.8倍。

所以,寒露这一天过后,切记晚上8点之后不要再进食了,另外,高血压患者本来就是心脏病高危人群,夜间血压再不降的话,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会高得多。

喝足水,防脑梗

每到气候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有脑血栓病史的人尤其要注意清晨和晚间适量饮水,可以稀释血液,防止栓塞。

另外要提醒的是,高血压患者夜间不要因为起夜怕凉而憋尿,否则会使血压升高,引起脑出血或心肌梗死,严重的还会导致猝死。

寒露以后一定要多泡脚

此时,泡脚、搓脚、熏脚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精装泡脚包“艾叶,红花,益母草,老姜”

《千金要方》中说:“每(年)八月一日已(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即每年农历八月初一以后的深秋和寒冬季节,应当重视足部保暖,防止下肢受寒。

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用热水泡脚,能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

泡脚注意:

水温宜高一些,以不伤足为原则,以微汗为好;

水量以没过脚踝部为好;

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宜,其间加入热水2~4次;

晚饭后1个小时以后才可以泡脚。

泡完脚,若有时间还应该搓双脚底板各50下,然后熏灸脚底的涌泉穴。这样做不仅适合寒露的暖脚,也起到引火下行、不容易上火的作用。

更有三大穴位需要您的呵护

寒露时节,除了暖脚和关注涌泉穴外,脚上还有三位“老太太”需要您的呵护!平时注意按揉、艾灸,会有很好的效果哦~

1

太溪

“太溪穴”在内踝骨向后凹陷的位置,为肾经原穴,能滋阴降火,又能培阳补肾。而且,它阴阳都能调,可谓补肾的一个要穴。

无论肾阳虚导致的怕冷、四肢冰凉、头晕、胆小、易受惊吓,还是肾阴虚导致的慢性咽炎、心烦、失眠、牙痛等都能通过太溪穴来和资料。

所以,如果肾虚了,您分不清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不知道该吃什么药的时候,按摩这个穴位就能得到缓解。

2

太冲

“太冲穴”在脚背上的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中间的缝隙里,为肝经的原穴,能疏肝解郁、调和气血。像青光眼、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都是通过这个穴位来调治。

如果这个穴位按上去特别的疼,是老人家的话,往往说明他的血压不正常,经常按揉可以降压;如果是年轻的女性,一般反映她肝火比较大,爱发脾气或者月经不调,建议经常按揉可以祛肝火、调月经。

3

太白

“太白穴”在脚内侧,大脚趾骨鼓起来的关节后下方凹陷处,为脾经的原穴,能健脾化湿、理气和胃。

像老人家因脾胃功能下降导致的消化不良、胃痛、腹胀、拉肚子,便秘等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改善。

脾经是少气多血的经络,血有余而气不足,所以它经常出现气虚的症状。像脸色发黄、乏力犯懒、没有精神、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食欲不振就属于这种情况。经常按揉这个穴位就能很好地改善脾经经气不足的症状。

艾灸禁忌:

1、部位

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禁灸穴位的记载,但各种书籍之间互有出入,颇不一致。如《针灸甲乙经》仅载禁忌穴24个穴位,《针灸集成》则达49个之多。

从临床实践看,其中多数穴位没有禁灸的必要。而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疗,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妇腹部亦禁灸。

2、病证

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头痛等症,一般不适宜用灸疗,但并非绝对。

3、其他禁忌

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疗。另外,近年来还发现少数患者对艾叶发生过敏,此类患者可采用非艾灸疗或其他穴位刺激法。

寒露节气要好好的保养身体,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相应的准备。快转发给家人朋友们一起来做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