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维生素A、D专家共识权威发布,建议收藏!

儿童早期发展关乎一生,营养健康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维生素A和维生素D作为两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与儿童健康关系密切。充足的维生素A、D营养对儿童早期发展及疾病的防治具有积极的作用,缺乏和不足均会影响儿童健康。近二十年来,我国采取的维生素A、D预防性干预措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此次会议中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彭咏梅教授对共识的内容作了详细的解读,针对儿童保健医生和儿童家长们最为关心的维生素A、D营养现状、缺乏原因及危害、防治措施及安全性等问题做了详细的讲解,也给出了明确的推荐建议。本文就共识的内容做一梳理,方便有重点地阅读。我国儿童维生素A、D整体营养水平并没有达标共识明确了维生素A缺乏的判定指标和判定标准,强调血清视黄醇浓度≥1.05μmol/L(≥0.3 mg/L)为正常。无论是维生素A缺乏(VAD)还是维生素A边缘型缺乏(MVAD)都属于应重点关注并采取预防干预措施的范畴,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成为我国儿童最主要的缺乏形式。维生素A缺乏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年龄差异,年龄越小缺乏率越高,农村地区缺乏率高于城市。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3-5岁儿童VAD和MVAD整体患病率为29.3%,其中农村达36.8%。
调查还发现,维生素A营养水平除了与各地区经济状况有关,还与是否服用维生素A补充剂有关。城市服用维生素A补充剂的比例约为50%,而农村地区仅有不到20%,补充意识的差别也可能是导致城乡维生素A营养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共识也明确了维生素D缺乏的判定指标和判定标准,强调血清25(OH)D浓度≥50nmol/L(20ng/mL)为正常。我国3-5岁儿童中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发生率约为51.9%,城市略高于农村。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制剂是目前最常见的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措施。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仍是我国儿童突出的营养问题,服用维生素AD补充剂有助于改善我国儿童维生素A、D营养状况,降低缺乏风险,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维生素A、D缺乏的原因易被忽视共识指出,儿童维生素A、D缺乏的原因包括:① 围生期储存不足:维生素A和类胡萝卜素都很难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孕期母体维生素A、D水平不足,以及早产儿、双胎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都容易导致维生素A、D缺乏。② 生长发育迅速:婴幼儿生长发育较快,对维生素A、D需求量相对较大,追赶生长、超高、超重、肥胖儿童更易出现维生素A、D缺乏。③ 营养供给不足:母乳中的维生素A、D含量不能满足婴儿体格日益增长的需要,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较少且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维生素D会受到较多因素影响,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转化率较低。纯母乳喂养、辅食摄入不足更易导致维生素A、D缺乏。④ 疾病的影响:感染性疾病会导致体内维生素A、D大量丢失,还会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⑤ 药物的干扰:长期服用考来烯胺、新霉素、抗惊厥药、抗癫痫药和糖皮质激素,会对人体维生素A、D的吸收和代谢造成影响。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D不足影响儿童健康维生素A、D缺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长期营养摄入不足会导致体内储存的维生素A、D的消耗,进而出现血液循环中维生素A、D水平的下降,最终导致维生素A、D缺乏的发生。研究发现,无论是处于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还是维生素D不足的阶段,均会对儿童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会引起组织细胞增殖分化与代谢功能的改变,对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和造血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临床表现为生长缓慢、反复感染、贫血等,群体儿童的患病率和死亡风险增加。儿童期维生素D不足会导致青春期骨量、骨峰值下降,并明显增加成年骨质疏松的风险,还会增加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风险,以及增加过敏和哮喘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