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维生素A、D专家共识权威发布,建议收藏!

文 / 医学界儿科频道
2020-11-30 09:52
为进一步落实我国政府对儿童早期发展的相关要求,实现从以治疗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转变,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中国儿童保健学术年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国内外从事儿童保健的著名专家学者和各级妇幼保健专业人员,围绕我国儿童保健领域新进展、新技术,开展主旨演讲和专题发言,此次大会采取线下会议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形式,吸引了我国近2万名儿童保健医生参会。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专家组讨论并制定的《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也在本次大会权威发布,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儿童早期发展关乎一生,营养健康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维生素A和维生素D作为两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与儿童健康关系密切。充足的维生素A、D营养对儿童早期发展及疾病的防治具有积极的作用,缺乏和不足均会影响儿童健康。近二十年来,我国采取的维生素A、D预防性干预措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此次会议中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彭咏梅教授对共识的内容作了详细的解读,针对儿童保健医生和儿童家长们最为关心的维生素A、D营养现状、缺乏原因及危害、防治措施及安全性等问题做了详细的讲解,也给出了明确的推荐建议。本文就共识的内容做一梳理,方便有重点地阅读。我国儿童维生素A、D整体营养水平并没有达标共识明确了维生素A缺乏的判定指标和判定标准,强调血清视黄醇浓度≥1.05μmol/L(≥0.3 mg/L)为正常。无论是维生素A缺乏(VAD)还是维生素A边缘型缺乏(MVAD)都属于应重点关注并采取预防干预措施的范畴,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成为我国儿童最主要的缺乏形式。维生素A缺乏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年龄差异,年龄越小缺乏率越高,农村地区缺乏率高于城市。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3-5岁儿童VAD和MVAD整体患病率为29.3%,其中农村达36.8%。
调查还发现,维生素A营养水平除了与各地区经济状况有关,还与是否服用维生素A补充剂有关。城市服用维生素A补充剂的比例约为50%,而农村地区仅有不到20%,补充意识的差别也可能是导致城乡维生素A营养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共识也明确了维生素D缺乏的判定指标和判定标准,强调血清25(OH)D浓度≥50nmol/L(20ng/mL)为正常。我国3-5岁儿童中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发生率约为51.9%,城市略高于农村。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制剂是目前最常见的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措施。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仍是我国儿童突出的营养问题,服用维生素AD补充剂有助于改善我国儿童维生素A、D营养状况,降低缺乏风险,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维生素A、D缺乏的原因易被忽视共识指出,儿童维生素A、D缺乏的原因包括:① 围生期储存不足:维生素A和类胡萝卜素都很难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孕期母体维生素A、D水平不足,以及早产儿、双胎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都容易导致维生素A、D缺乏。② 生长发育迅速:婴幼儿生长发育较快,对维生素A、D需求量相对较大,追赶生长、超高、超重、肥胖儿童更易出现维生素A、D缺乏。③ 营养供给不足:母乳中的维生素A、D含量不能满足婴儿体格日益增长的需要,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较少且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维生素D会受到较多因素影响,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转化率较低。纯母乳喂养、辅食摄入不足更易导致维生素A、D缺乏。④ 疾病的影响:感染性疾病会导致体内维生素A、D大量丢失,还会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⑤ 药物的干扰:长期服用考来烯胺、新霉素、抗惊厥药、抗癫痫药和糖皮质激素,会对人体维生素A、D的吸收和代谢造成影响。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D不足影响儿童健康维生素A、D缺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长期营养摄入不足会导致体内储存的维生素A、D的消耗,进而出现血液循环中维生素A、D水平的下降,最终导致维生素A、D缺乏的发生。研究发现,无论是处于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还是维生素D不足的阶段,均会对儿童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会引起组织细胞增殖分化与代谢功能的改变,对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和造血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临床表现为生长缓慢、反复感染、贫血等,群体儿童的患病率和死亡风险增加。儿童期维生素D不足会导致青春期骨量、骨峰值下降,并明显增加成年骨质疏松的风险,还会增加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风险,以及增加过敏和哮喘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不良影响并不是发展到维生素A、D缺乏阶段才出现的,而是在维生素A、D水平低于正常值就开始对机体造成影响。因此,对于维生素A、D缺乏而言,预防观念更为重要。预防性补充维生素A、D的目的重在预防营养素的预防性补充干预是以预防营养素缺乏、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儿童早期发展为目的,其重点在预防,而不仅局限于对已发生营养素缺乏的矫正。为了预防儿童维生素A、D缺乏,共识提倡出生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A 1500-2000IU/d、维生素D 400-800IU/d,持续补充至3周岁。针对特殊人群,补充维生素A、D能够使儿童获益,主要包括:①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胞胎等出生后每日应补充维生素A 1500-2000IU、维生素D 400-800IU,前3个月按上限补充,3个月后可调整为下限。② 存在缺铁性贫血及铁缺乏的儿童,每日应补充维生素A 1500-2000 IU、维生素D 400-800 IU,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提高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③ 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罹患感染性疾病患儿每日应补充维生素A 2000 IU、维生素D 400-800 IU,以促进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发生风险。④ 其他罹患营养不良、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慢性病的儿童同样存在着维生素A缺乏的风险且病情严重程度与维生素A缺乏程度呈正相关。建议每日补充维生素A 1500-2000 IU、维生素D 400-800 IU,有助于改善患病儿童的营养状况,改善慢性病的预后。5维生素A、D同补具有协同作用随着维生素A干预策略的开展,典型的维生素A缺乏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改善,但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的问题在我国依然严峻,影响着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维生素A补充计划仍然是具有显著成本效益的合适的干预方法。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依然是我国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儿科医疗保健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基于我国儿童维生素A、D的缺乏现状,维生素A、D两种脂溶性维生素在缺乏人群上高度重叠,因此从可及性、经济性、便捷性等综合评价,提倡我国儿童采取维生素A、D同补的方式,能同时满足儿童对两种维生素的生理需求,而且维生素A能够使维生素D更好地发挥作用。研究发现,维生素A可以促进维生素D受体-类视黄醇X受体的异二聚体与维生素D反应元件的结合,使维生素D更好地发挥生物学活性。医学研究发现,维生素A、D在免疫功能、骨骼发育、预防贫血等多方面具有协同作用。采取预防性补充措施不会引起维生素A、维生素D中毒的发生。目前国内报道维生素A中毒多因一次性误食大量动物肝脏(狗肝、鳕鱼肝)或一次性意外服用大剂量维生素A制剂(超过30万IU)引起。维生素D中毒多因长期、大剂量使用导致,如需采取大剂量突击治疗,需监测血清25(OH)D水平。维生素A、D对儿童早期发展至关重要,缺乏和不足将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广大儿童保健工作者和儿童家长应予以重视。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我国儿童维生素A、D营养状况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证实了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预防手段,应持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