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及冬灸不老的秘密

文 / 国培
2019-07-05 10:28

冬灸不老

一、施灸时间

立冬三天,也是人体储存阳气的最佳时机,能把能量最大程度的保存起来,在来年或以后时间当中提高自身免疫力,温补元气,每年有且只有立冬三天可以每天连灸7个小时。

在施灸穴位隔姜或直接灸7小时左右,连续做完整个灸疗疗程(7小时为一疗程)。

二、冬灸材料

陈艾绒经艾灸师手工变成一粒粒大小均匀的艾柱,大概一分钟燃烧一“壮”。阳气非常旺盛,对所灸的穴位、经络产生的人体调节力量巨大。

姜片,姜片由新鲜老姜切片而成,厚3-5毫米,长宽2-3厘米,正方形。按照冬灸的需求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扎了细细小孔的初期用姜片,另外一种是中间空心的后期姜片。

三、冬灸穴位

立冬时节,关元、中脘、身柱等穴是人体“内敛”吸收阳气的开关,但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因而取穴也不同,冬灸由灸疗师辨证之后,选择施灸穴位,用圆棒蘸龙胆紫或墨笔在客户身上定位,确保三天的冬灸能达到最大的效果。

这里简略介绍关元穴和中脘穴。

1、关元穴

关元穴为任督、冲一源三岐之源,是统摄元气之所,所谓“肾间动气”、男子藏精、女子藏血既是该处。除此之外,关元穴也是肝、脾、肾三阴经与任脉之会穴,有调和阴阳的作用。

2、中脘穴

中脘:属任脉,为足阳明胃经的募穴,八会穴之一(腑会中脘),也是任脉、手少阳、手太阳、足阳阴经之交会穴。

四、冬灸主要防治的疾病及其功效

1、冬灸主治

治疗诸虚百损。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习惯性感冒、过敏性疾病、一切虚劳损伤。

2、冬灸功能

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温中散寒、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温经通络、强身健骨、延年保健。

五、冬灸注意事项

灸前须知:

如有进餐,须在餐后半小时方可进行;

如有剧烈运动,须休息半小时方可进行;

一般情况下,过饱、过饥、酒醉者不可进行灸疗,特殊需要者需辨证看诊再做决断;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经期妇女须如实告知院长或灸疗师,判断是否可以进行灸疗;

脊柱炎患者在灸疗期间忌食花生、香菜。

施灸过程须知:

1、耐心按时、连续做完整个灸疗疗程(7小时为一疗程);

2、由于各人皮肤对热的感应存在差异,可能会出现水泡,此时不用害怕,灸疗师会继续在出水泡的位置施灸,数次后水泡会自行溃破。溃破后仍然可以继续施灸直到结痂,结痂后还可以施灸,这时会有液体状的物质从痂体下渗透出来。以上均为艾灸后的排病反应,而流出来的液体状物质也大多为人体瘀滞的废物,令其流出会加速身体的康复。灸出的“疤痕”相当于在穴位处安装了一个“终生调节开关”,可以起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作用,特别在季节转换之时作用更明显。

灸后须知:

灸毕24小时内忌进食生冷、沐浴,否则会对艾灸效果产生影响;

冬灸之后忌喝茶一日,最好三日;忌房事一周,最好两周;

灸疮化脓前应多食鱼、虾、蟹、鸡肉、豆制品等发物以促使化脓(提升人体免疫力),化脓后则需禁鱼、虾蟹、鸡肉、豆制品及姜、蒜、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瘙痒。

灸疗后7-10天时可能出现某些排病反应,属灸疗过程中人体的自我调整修复,通常2-3天后会消失。

灸后7-15天开始化脓,成为灸疮;化脓由焦痂边缘开始,黑痂约15-25天开始脱落,这时为灸疮化脓的最盛时期;灸疮约40天会完全愈合,留下。(疤痕灸本身产生的化脓为非感染性化脓,不影响正常生活,但应注意疮面卫生,保持干燥。)

灸感:指灸疗过程中及灸疗完成后1-2个月内,给身体带来的特殊感受,如局部产生酸、胀、麻、重、痛、冷感,起水泡、化脓、气流感、四肢温暖、面色红润、精力旺、中气足等。

每年冬灸一次,延缓衰老3-5岁。

青春永驻哦!

冬病夏治

中医里有一个很经典有效的概念,就是“冬病夏治”,认为冬天发作或者加重的很多病症,可以在夏季进行根除,并且已经在无数次的案例中得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作用机制:

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时节,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调理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常用方法:

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调理方法为艾灸等,现代研究发现,用艾条熏灸相应部位的时候,可使得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改善组织环境。艾灸补充的阳气,可以循经走络,自行抵达身体不适处,补充该处的阳气不足。另外,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其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还可能通过神经一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

艾灸穴位

夏季艾灸调理冬天易发症状的重点在于补充身体的阳气,祛除“冬病”的根源。因此可以选择以下穴位作为主要的艾灸穴位,并且要根据自己的具体的身体不适和冬天易发的不适症状,酌情增减穴位。

1、关元穴

常灸关元穴,能防病保健、强壮体质,对全身衰弱、少气乏力、精神不振、下腹部虚寒有调理作用。灸时点燃艾条,距关元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周灸2~3次。

2、神阙穴

神阙又名脐中,灸此穴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之效。常灸神阙穴有强壮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灸时点燃艾条,距神阙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舒适感时固定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0~20天再灸。

3、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高点直上3寸,胫骨后缘。艾灸三阴交,对消化不良、腹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心悸、失眠、湿疹等有显著的调理作用。左手持艾条灸左侧三阴交,右手持另一艾条灸右侧三阴交穴,每次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

4、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艾灸足三里可调理五脏六腑,对于体内脏器环境的改善,有着良好作用,能够为五脏六腑补充阳气。

因此,经常灸足三里,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防衰抗老、祛病延年。所以古人把足三里灸叫做“长寿灸”。点燃艾条,距足三里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可灸10-15次。

5、身柱穴

身柱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儿童做身柱穴保健灸,能促进发育,增强食欲,不易感冒。当然,无论是儿童或成人,常灸身柱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取艾绒适量卷成香烟大小,用温和灸法灸5~10分钟即可,隔日1次,每月尽量控制在10次之内。

6、风门穴

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风门穴,对肩背酸痛、颈部痉挛、头痛都有调理作用。如有感冒先兆,可用艾条在双风门穴上,各温和灸10~20分钟,使脊背感到暖和,能预防和减轻感冒。

中医灸疗师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增大,亚健康人群的增多,以及当前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体制特点,艾灸,这个中华古老的传统疗法,越来越深入人心,艾灸疗法对治疗亚健康人群的理疗奇效,使得灸疗师人才的市场缺口非常大!

从目前艾灸整个市场愈加火热的场景即可看到,艾灸又开始在中华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灸疗师,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灸疗师队伍却显得尤其不足,尤其是经过职业化培训和专家型的灸疗师严重欠缺,成为全国各大艾灸养生会所重点争夺的人才。职业化的灸疗师人才的匮乏正成为整个艾灸养生市场发展的最大瓶颈!

为规范全国养生保健服务市场,促进中医药养生保健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我国养生保健从业人员相关资质的规范化培训和认证工作,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基本标准(试用稿)》等文件要求,推动建立养生保健系列职业培训课程的标准化体系,全面提高养生保健从业人员职业水平,使灸疗师培训工作能够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地持续开展。

招生对象

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健康工作站

2. 健康管理(咨询)公司

3. 保健品公司

4. 直销公司

5. 体检中心

6. 医院

7. 保险公司

8. 健身机构

9. 大型旅游景点

10. 高档会所或俱乐部

11. 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医疗室

12. 老年人服务机构(养老院等)

13. 健康养生教育培训机构

项目定义

中医灸疗师应掌握中医经络基础理论、灸疗与经络腧穴学,灸疗与五运六气,灸疗与经络系统基础知识,灸疗的基本手法及施术要领、作用与部位,人体经络疏通技能,中医保健养生技能等专业基础知识。

证书介绍

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者,颁发中国国家培训网《专业技能培训证书》。根据《职业教育法》规定,该证书可以作为学员的从业凭证;该证书带有防伪标识,其序列号为唯一号码,全国通用,是求职、任职、单位录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可在中国国家培训网官网进行查询。

项目:健康管理师、中医特色调理师、中医康复理疗师、经络调理师、心理健康咨询师、儿童心理咨询师、灸疗师、养生经营管理师、整脊调理师、营养保健师、文饰师、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