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竟然是她?

文 / 中医出版
2019-04-29 09:19

导 语

提起《肘后备急方》,相信中医药爱好者们并不陌生。中国药学家屠呦呦更是从中“翻”出了诺贝尔奖。《肘后备急方》乃晋代名医兼养生专家葛洪从卷帙浩繁的《金匮药方》中精集而成。葛洪能有如此非凡的成就,背后更是离不开一位支持他并为中医药事业奉献的女人,她便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葛洪之妻鲍姑。

都说中医擅长慢病调治,其实《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由东晋医药家葛洪所著。现代女士随身之物多放于挎包里,悬于肘部,古代则可以直接放在袖子里,因古装的袖子都较宽大。一般口袋袋口是斜向上的,袋子口也比较小,底部大,正如我们常在古装戏中看到人们把东西往袖筒中塞藏的情景。所以,“肘后”谓随身携带的意思,指医书或药方,一般卷帙不多,可以悬于肘后。如唐代杜甫《寄张十二山人》诗:“肘后符应验,囊中药未陈。”前蜀贯休《宿赤松山观题道人水阁兼寄郡守》诗:“珠殿香倚翠棱,寒栖吾道寄孙登,岂应肘后终无分,见说仙中亦有僧。”明代唐顺之《题赠施心菊医士》诗:“肘后传方多已试,鼎中留药不嫌贫。”清代方文《京口访邬沂公感旧》诗:“独怜肘后方书在,我欲从君隐市门。”肘后书相当我们今天的口袋书。

说起当今口袋书的兴起,大概要追溯到1935年7月在伦敦出版的“企鹅丛书”,这套丛书3年间销售2500多万册,获得巨大成功。口袋书从此流行于世并引发了一场“纸皮书革命”,对欧美国家的出版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与美国发明柯达克罗姆彩色胶片一起被列入20世纪的人类发明、人类冒险和不寻常的事件当中。

中医古代的肘后书,也是指方便、廉价、实用,并能应急的医疗保健手册。

葛洪,江苏人,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这是什么意思呢?即持守本真,不为外物所诱惑,出《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典故。其父、祖父都是大官僚,其本人也因参加过镇压农民起义而被赐爵关内侯。晚年隐居于广东罗浮山,修心养性,著书立说,直至去世。

罗浮山是个草药宝库,药用植物有1200多种。罗浮山有一古迹“洗药池”,据说是当年葛洪洗草药之所,还传留他所写的“洗药池”诗一首:阴洞泠泠,风佩清清。仙居永劫,花木长荣。

《肘后方》集录了可以常常备在肘后的应急方药,注重便利实用。所以书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这都是他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他特地挑选了一些比较方便获取的药物,即使必须花钱买也很便宜,纠正了以前的救急药方不易懂、药物难找、价钱昂贵的弊病。尤其是书中对天花、恙虫病、脚气病及恙螨等急性传染病的描述都属于首创。

天花是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第一种传染病。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彻底消灭。但在古代,防治天花是很艰巨的事情。葛洪在书中对天花症状,以及其中对于天花的危险性、传染性的描述都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而且描述得十分精确。

葛洪很注意研究急病。他所指的急病,大部分是我们现今所说的急性传染病,古时候人们管它叫“天刑”,认为是天降的灾祸,是鬼神作怪。葛洪在书中说:急病不是鬼神引起的,而是中了外界的疠气。我们都知道,急性传染病是微生物(包括原虫、细菌、立克次体和病毒等)引起的。这些微生物起码要放大几百倍才能见到,1600多年前还没有发明显微镜,当然不知道有细菌这些东西。葛洪能够排除迷信,指出急病是外界的物质因素引起的,这种见解已经很了不起了。

结核病在今天已不是难治之病,但在新中国成立前仍是不治之症。葛洪在《肘后备急方》里面记述了一种叫“尸注”的病,说这种病会互相传染,并且千变万化。染上这种病的人闹不清自己到底哪儿不舒服,只觉得怕冷发烧,浑身疲乏,精神恍惚,身体一天天消瘦,时间长了还会丧命。葛洪描述的这种病,类似于今天的结核病。结核菌能使人身上的许多器官致病,诸如肺结核、骨关节结核、脑膜结核、肠和腹膜结核等。葛洪是我国最早观察和记载结核病的科学家。书中提到了结核病的主要症状,并提出了结核病“死后复传及旁人”的特性,还涉及了肠结核、骨关节结核等多种疾病,可以说其对结核病论述的完备性并不亚于现代医学。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还记载了一种犬咬人引起的病症。这里的犬就是疯狗。人被疯狗咬了,非常痛苦,受不得一点刺激,只要听见一点声音,就会抽搐痉挛,甚至听到水的响声也会抽风,所以有人把疯狗病又叫“恐水病”。在古时候,对这种病没有什么办法治疗。葛洪想到古代有以毒攻毒的办法,疯狗咬人,一定是狗嘴里有毒物,从伤口侵入人体,使人中了毒。能不能用疯狗身上的毒物来治这种病呢?他把疯狗捕来杀死,取出脑子,敷在病人的伤口上。果然有的人没有再发病,有人虽然发了病,也比较轻。(发病轻应该是古人知识不足造成的误解,狂犬病一旦发作死亡率100%,不管轻重都无差异)。书中记载的被疯狗咬过后用疯狗的脑子涂在伤口上治疗的方法比狂犬疫苗的使用更快捷而且有效,从道理上讲,也是惊人的相似。

葛洪用的方法是有科学道理的,含有免疫的思想萌芽。大家知道,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注射脑炎疫苗可以预防脑炎,注射破伤风细菌的毒素可以治疗破伤风。这些方法都是近代免疫学的研究成果。“免疫”就是免于得传染病。细菌和病毒等侵入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本来有排斥和消灭它们的能力,所以不一定就发病,只有在身体的抵抗力差的时候,细菌和病毒等才能使人发病。免疫的方法就是设法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使人免于发病。注射预防针,就是其中一种免疫的方法。葛洪对狂犬病能采取预防措施,可以称得上是免疫学的先驱。欧洲的免疫学是从法国的巴斯德开始的。他用人工的方法使兔子得疯狗病,把病兔的脑髓取出来制成针剂,用来预防和治疗疯狗病,原理与葛洪的基本上相似。巴斯德的工作方法当然比较科学,但是比葛洪晚了1000多年。

葛洪把恙虫病叫作“沙虱毒”。现已弄清楚,沙虱毒的病原体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微生物,叫“立克次体”。有一种小虫叫沙虱,螫人吸血的时候就把这种病原体注入人的身体内,使人得病发热。沙虱生长在南方,据调查,我国只有广东、福建一带有恙虫病流行,其他地方极为罕见。葛洪是通过艰苦的实践,才得到关于这种病的知识的。原来他酷爱炼丹,在广东的罗浮山里住了很久。这一带的深山草地里就有沙虱。沙虱比小米粒还小,不仔细观察根本发现不了。葛洪不但发现了沙虱,还知道它是传染疾病的媒介。他的记载比美国医生帕姆在1878年的记载要早1500多年。

葛洪妻子鲍姑嫁给了葛洪后,成为葛洪的得力助手,葛洪之著作中有甚多灸法急救术,与鲍姑善用灸法也有关。鲍姑长于灸法,以治赘瘤与赘疣闻名。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当地盛产的红脚艾进行灸治,取得显著疗效。“每赘疣,灸之一炷,当即愈。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应该说鲍姑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文献记载的女施灸家。传说有一天,鲍姑在行医采药归途中,见一位年轻姑娘在河边照容,边照边淌泪。鲍姑上前一看,见她脸上长了许多黑褐色的赘瘤,十分难看。乡亲们因此都鄙视她,亦无法找到婆家,故而顾影自泣。鲍姑问清缘由,即从药囊中取出红脚艾,搓成艾绒,用火点燃,轻轻地在姑娘脸上熏灼。不久,姑娘脸上的疙瘩全部脱落,看不到一点疤痕,变成了一个美貌的少女。她千恩万谢,欢喜而去。

《太平广记》一书的《崔炜传》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鲍姑升仙后,到唐贞元年间的中元节,在广东番禺人陈设奇珍异宝于佛庙时,鲍姑化为一乞食老妪,不慎打破人家酒瓮,无钱赔偿,正受到殴打,崔炜怜悯之,脱衣抵偿。有一天,在路上又遇崔炜,鲍姑说:谢子为吾脱难,不至被殴,我善灸赘疣,今有越岗山艾少许奉给你,每遇赘疣,只一炷之,不独愈苦,兼获美艳。崔炜接受后数日,遇老僧赘于耳,炜出艾试灸之,果如鲍姑所说,后又由老僧介绍他下山治一位家财巨万的任姓富翁的赘疣,炜因出艾,一灸而愈。任翁告炜说:谢君痊我所苦,无以厚酬,有钱十万奉先生。这段记载把鲍姑的越岗山艾当成神艾,可见鲍姑的炙术名不虚传。去掉神话的美丽外衣,可能是崔炜间接地学得了鲍姑再传弟子的灸术。

鲍姑的灸术,不仅名噪一时,而且相传了好几代人,直至明清两代,也还有人不怕艰辛,乞取鲍姑艾。葛洪在罗浮山逝世后,鲍姑和弟子黄初平到广州越岗,一面修道,一面为百姓治病。她继承了丈夫和父亲的医术,加上自己的钻研,医术更加精湛,往往药到病除,人们称她为鲍仙姑。鲍姑去世后,人们特地在越岗建“鲍姑祠”来纪念她。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蕲艾灸》,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下单)

内容简介

艾灸是祖国传统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历经三千多年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生存中逐渐积累、慢慢形成的一门独特应用技术,在历史的积淀中逐渐分离和结晶,已成为中国中医药学中的一枝奇葩,为中华民族健康事业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在我国民间更有流传极广的民间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蕲艾是李时珍故乡的一种珍贵地道艾草,较之普通的艾草,其药力更强,作用更佳。李时珍和其父李言闻对蕲艾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并将其成果收录与其编撰的《本草纲目》和其父编撰的《蕲艾传》之中。本书作者历时三年,依据《本草纲目》中的对蕲艾的相关内容,并收集大量富有神奇功效和深厚底蕴的“蕲艾灸”在民间应用中的经验,整理成册,供医药者学习参考,供病患者对症选用,供养生者益寿延年。

编辑推荐

有一种草,名曰“蕲艾”,能治百病。有一种灸,蕴藏蕲春民间数百年。这种灸就叫“蕲艾灸”。本书创新性提出“蕲艾灸”,包括蕲艾温灸、蕲艾汤灸、蕲艾香灸三大灸疗法。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现代常见病、多发病的穴位选择、温灸法的操作作了详尽介绍,文字通俗易懂,使人一目了然。同时还专门介绍了李时珍蕲艾养生灸的十大要穴灸法和十大保健灸法,为养生保健者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养生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