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起水泡是排湿毒?烧烫伤起水泡呢?

文 / 挣脱枷锁的囚徒
2019-04-20 12:03
艾灸后起水泡是排湿毒?烧烫伤起水泡呢?

艾灸后为什么会起水泡?

很有点意思,好多人都在说,艾灸后起水泡是因为身体湿气重,是在排湿毒。

艾灸后起水泡是排湿毒?烧烫伤起水泡呢?

然而,如果这些人不小心被火烧或开水烫了,同样是起水泡,他们会“坚定”的认为自己被烧烫伤了。

艾灸后起水泡是排湿毒?烧烫伤起水泡呢?

同样是遭遇热损害,同样是起水泡,艾灸火烧烤的起水泡为啥就是排湿毒;而其他火烧烤或开水烫就成了烧烫伤了呢?

道理很简单:

很多人只要沾上中医,智商立马就会归零。

皮肤轻度烧烫伤

皮肤热损伤,即烧烫伤,是日常最常见的损伤,几乎没有人没有经历过烧烫伤的侵害。

皮肤的热烧烫伤从损伤程度来说可以分成三度:

艾灸后起水泡是排湿毒?烧烫伤起水泡呢?

一度烧伤:轻微的热损害主要影响皮肤表面的表皮层,主要表现是皮肤即可出现发红,疼痛,还可能有轻度的肿胀;

艾灸后起水泡是排湿毒?烧烫伤起水泡呢?

这种烧烫伤没有对组织造成实质性损害,更多的是伤害性高温(42℃以上)短时间的刺激引发皮肤初级感觉神经元在产生神经信号上传到大脑产生热痛觉的同时,释放的神经肽引发局部组织产生的炎症反应:

其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扩张血管致使局部发红,P物质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导致血浆外渗,引发局部水肿,缓激肽刺激产生持续性疼痛。

由于这种炎症不同于通常说的由免疫系统介导的炎症,因而被称为神经源性炎症。

艾灸的局部不可避免的都会导致一度烧伤。

二度烧伤:更高的温度,更长时间的接触造成皮肤表皮和真皮层部分的损害,根据累及皮肤的深度,又可以分为浅二度烧伤和深二度烧伤。

艾灸后起水泡是排湿毒?烧烫伤起水泡呢?

浅二度烧伤的发生和病理过程与一度烧伤类似,也是局部皮肤产生红肿热痛。

但是,程度要重于一度烧伤,通常,局部皮肤肿胀和疼痛要更加明显;并且,常会在在很短时间内,或者几个小时后出现水泡——这种水泡是浅二度烧伤的标志性体征。

起水泡的机制是,浅二度烧伤损害血管通透性增加更明显,因而血浆渗出更严重,这些渗出的血浆积聚在真皮层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组成的致密层和表皮层之间的组织间隙而形成水泡。

艾灸之所以会导致局部皮肤起水泡,是因为“火候”或时间没有掌握好,艾火距离皮肤太近,或者烤的时间过长,从而造成了浅二度烧伤所致。

艾灸后起水泡是排湿毒?烧烫伤起水泡呢?

除非发生意外,艾灸不会造成深二度以上的烧伤,因而不赘述。

发泡灸为什么会起泡

“灸法”,除了艾灸这类火灸外,还有一类灸是使用一些可以“发泡”的中药敷在局部的灸法,称发泡灸。

发泡灸最常用的是白芥子,斑蝥等;其次,也有用火灸与一些可能具有发泡效应的中药联用的灸法,如下图所示:

艾灸后起水泡是排湿毒?烧烫伤起水泡呢?

这种灸法也称药物灸,常用的像是生姜片,蒜片或蒜泥等。

“发泡灸”为什么也会导致局部皮肤起泡呢?

难道也是烧伤?

恭喜!答对了。

这种发泡本质上也是一种烧伤,叫化学烧伤。

什么样的化学物质,通过什么分子机制产生的化学烧伤呢?

具体的物质可以有不同。

比如,白芥子含有的芥子甙转化成的异硫氰酸甲酯等强刺激性化合物;生姜、大蒜和胡椒中的大蒜素、姜醚、姜辣素,胡椒碱等,也都是像白芥子中含有的强刺激物一样的含硫化合物。

这些物质的强刺激性的分子机制和作用途径都是一样的,都跟辣椒素的“强刺激性”一样,通过激活辣椒素受体,也称TRPV1受体发挥效应。

艾灸后起水泡是排湿毒?烧烫伤起水泡呢?


TRP受体是一个有几十个成员的大家族。

辣椒素受体TRPV1是这个受体家族中第一个被发现的,本质上是一种非特异性阳离子受体通道,就是可以被很多理化因素和物质激活,产生热痛觉,和神经源性炎症。

比如,辣椒素,42℃以上温度,PH5.9以下的酸,大蒜素,姜辣素,姜醚,胡椒碱,芥子甙,仙人掌毒素,以及内源性大麻素、花生四烯酸,等等。

艾灸后起水泡是排湿毒?烧烫伤起水泡呢?


其中,绝大多数发泡灸和药物灸,甚至几乎所有“热”性中药,都是是通过激活TRPV1产生其热(热痛觉)和“灸”(也是热)效应的。

因此,发泡灸可以发泡,跟艾灸可以起泡一样,都毫不奇怪,也不是什么排湿毒,通通都是高温或者化学物质造成的烧伤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