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艾传阳:艾灸的这些小故事,你可否听闻过?
旭御堂健康资讯 艾灸的神奇疗效自古多有记述,最著名的可能就是南宋医家窦材在《扁鹊心书,住世之法》中的记载:
故事一:
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役后遁入江湖做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
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健步如飞……后来犯案被抓,判了死刑。临刑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傅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王超被处死后,刑官让人将他的腹暖之处剖开,看见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用艾火灸出来的。
这个故事被广泛传颂,里面可能夸张成分比较大,但是艾灸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故事二:
相传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江户有一老寿星名万兵卫虚度174岁,其妻173,其子153岁,其孙105岁,个个精神矍铄,健步如飞。问其长生之术,答曰:祖传每月初八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
在气候寒冷的日本北部,人人都喜欢灸足三里作为补身长寿之术,有“勿以不灸足三里者为伍”和“不灸足三里勿作旅人”的说法。其实此灸法乃由我国所传,早在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其本人经常灸足三里,活至102岁,这正是古代养生家所推崇的疤痕灸,使灸疤延久不愈,可以保健延年。
故事三:
唐朝末年发生黄巾之乱,为首的人名叫黄巢。由于他出身贫穷,又值当时社会上贫富差距很大,有些贪官污吏又时时有官商勾结的事情发生,使他更嫉恶如仇,于是他纠集一些有志之士,开始劫富济贫,杀死了很多人,从此他们所到之处,大家无不闻风色变。
有一天,黄巢穿着一身洁净的衣服,骑着白马,来到一个村庄,他看到村里的男女老少很惊慌的都正往城外逃,人群里有一个妇人,背上背着一个年岁比较大的小孩,而手上却牵着一个年岁比较小的小孩,他看了觉得很奇怪,就去问这妇人:“你为何要背比较大的孩子,而让较小的孩子走路呢?”妇人说:“背上背的这个孩子今年五岁,是邻居家的孩子,孩子的父亲被征召去战区筑墙,不幸死了。孩子的母亲也因病重快要死了,如今她把孩子托付给我,所以我有责任把她的孩子照顾好。而我手上牵的是我自己的孩子,如果不小心走丢了我还可以再生啊!”黄巢听了非常感动,心里想:“一个妇人家都可以有这样的爱心,去爱别人的孩子,而我堂堂男子汉,怎么可以比不上一个妇人家呢?”于是他跳下马来,赞美这位妇人的爱心,接着又问妇人说:“你们这么匆忙的往城外跑是为了什么呢?”妇人说:“黄巢要来了,难道你不怕吗?”黄巢又问:“他那么可怕吗?”妇人说:“听说他的眉毛一边高一边低,而他的两个鼻孔是朝上的,也就是青面獠牙的那种呀!”黄巢笑着问妇人:“你看我像不像黄巢?”妇人说:“你看起来这么斯文,哪里会像他呢?”
黄巢说:“我就是黄巢。”然后他拔起地上的艾草,放在妇人的手上说:你赶快回去,把艾草插在家门口,也告诉村里有爱心的人这样做,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他们了。
故事四:
《旧唐书》记载,柳公度年八十余岁,步履轻便,别人向他请教养生之术,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佐喜怒,气海常温耳。”柳公度就是经常用艾灸气海以防病延年的。
故事五:
韩国习俗里,五月端午节喝艾草汁的话,可以健胃整肠,一整年消化吸收良好,也不会中暑。艾草米糕可以帮助消化,因为碱性的艾草可以中和酸性的米饭。艾草在汉方里可治疗妇人病、吐血、痢血、鼻血;对于肠胃较弱者,或者有痛症、感冒、发烧、全身酸痛者,都甚具疗效。
故事六:
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鲍姑也是—代女名医,其夫葛洪是晋代著名的炼丹家,曾著有《肘后备急方》等医学名著。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和家庭影响,给她行医治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她长期跟随丈夫在广东罗浮山炼丹行医,为民治病,岭南—带民众尊称她为“鲍仙姑”。
鲍姑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州、南海、惠阳、博罗等地。她医术精良,一丝不苟,擅长针灸,以专治瘤与疣而闻名。她采用越秀山脚下满山遍野生长的红脚艾作艾绒进行灸疗治疾,因此,后人称此艾为“鲍姑艾”。鲍姑死后,岭南人民为纪念她对医学事业的贡献,在广州越秀山下三元宫内修建了鲍姑祠,以做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