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之方,走进艾灸的历史
文/二妹姐
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左传·成公十年》
上面所提到的“攻”指的是艾灸,“达”指的是针刺。《左传》中的这段话所记载的是秦国太医在为晋景公诊治时所说的话。由此可见,艾灸疗法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是医学上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至今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
其实再往前追溯,艾灸的历史更为久远,时间可上溯到石器时代。彼时,古人在身体某一处有病痛时,偶然受到了火的烘烤,遂有舒适之感,疼痛也能稍作缓解。之后,他们便主动用火熏灼身体,以此来治疗更多的病痛。
根据史料记载,艾灸疗法的起源最晚也不会晚于西周,其发展到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很是流行。春秋时代的《诗经 • 采葛》载 ,“彼采艾兮”,西汉毛亨和其侄子毛苌所著《毛诗诂训传》释,“艾所以疗疾”。从远古时代实际临床运用早于文字记载的特点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艾灸疗法的起源应在西周之前。
在我国第一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对艾灸有十分详细的记载。《灵枢 • 病传》有言:“余(黄帝)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鴌、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这一段文字,明确了灸法和针灸的针—九针一样,具有同样重要的治疗地位。《素问 • 异法方宜论》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鴌,故灸鴌者,亦从北方来。”
这里明确讲到了用这种烧灼疗法治疗“藏寒生满病”是颇有疗效的。
随着人们对艾灸的重视,其逐渐发展为可以用于治疗全身不同性质的多种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说起来,中国的文字很有意思,灸,灼也,从火,久声。形声且会意,音同“久”,其实也有“久”之意,有长久、久远的含义。
艾灸以火治病,需要“久”治,身体健康才能长“久”。
艾灸具体如何操作呢?
艾灸是指用艾草制成的艾绒或者艾条,点燃后对准相应的穴位( 或疼痛处 ),借助燃烧的热力和艾烟的熏烤作用,起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以及美容的功效。它是一种古老的中国医术,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其神奇的功效,它不仅能治疗各种疾病,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还能养生保健。
据《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有消炎、止痛、活气血、逐湿寒等功效。1973 年,在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两部帛书,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有关经脉论述的专著,也是世界上首次记载灸疗的医学典籍。
到了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清晰地指出了疾病“可火”与“不可火”的治疗原则,其所言之“火”,便是后人所说的灸法。
大家都知道中医的四诊法是“望闻问切”,而鲜有人知中医的四大医术,即“砭针灸药”。砭指的是刮痧和按摩,针即针刺,灸则是艾灸,药指开方用药。
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健康问题和美容问题,人们已由原来只是注重“有病治病”的阶段,发展到了开始重视“无病防病”的阶段。而作为无毒无副作用的艾灸治疗,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以上内容摘自《香艾,是最好的疗愈》作者二妹姐 原乐蜂网保健品负责人,崇尚自然疗法,不打针,不吃药 北京汇智博达图书音像有限公司授权发布
一读就懂,一懂就会,一本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居家SPA完全使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