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艾灸疗法调理阴虚体质
阴虚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属于热病的一种,多伴有血虚的症状,而心主血,血液主要负责全身津液以及营养物质的输送,所以阴虚者主要表现为阴津不足,身体呈缺水状态。经常没原因的手脚心发热,胸口烦热。此外,阴虚体质者还容易“上火”,相对于阳来说,人体津液属阴,犹如生命的泉水,滋润着身体的每个角落。如果津液损耗太多,身体皮肤便不再水嫩,肠道也会犹如失水的河道,容易淤积成灾。
用艾灸疗法来调理阴虚内热,主要以滋阴为主。需要对症以下X大穴位:太溪穴、涌泉、三阴交、肾俞、阴郄穴和照海穴。今天灸哥给大家逐一介绍每个穴位的位置及功效。
1.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足内踝(高点)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即: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当中)。太溪穴归属足少阴肾经,艾灸此穴有治疗失眠健忘、咳嗽气喘、月经不调、牙痛、阳痿、手脚发热,祛斑祛痘、美白肌肤等作用。
2.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当你用力弯曲脚趾时,足底前部出现的凹陷处就是涌泉穴。涌泉穴归属足少阴肾经,艾灸此穴有缓解治疗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等作用功效。
3.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也就是足内踝上缘四指宽处,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自己的手横着放,约 四根手指横着的宽度)就是三阴交穴位。三阴交穴归属足太阴脾经。艾灸此穴有保养子宫和卵巢、缓解月经失调、痛经、不孕等作用。
4.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首先人要直立或者是正坐,然后吸气,我们先摸到我们的肋骨的下缘,在侧腰部,沿着肋骨的下缘画一条水平线,交叉在我们的腰两旁的肌肉上,这就是肾俞穴。)肾俞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艾灸此穴有补肾助阳、调节生殖功能,缓解腰痛、肾脏病、高血压等作用。
5.阴郄穴
阴郄穴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伸肘仰掌,用力握拳,在手前臂内侧可触摸到一条大筋(尺侧腕屈肌腱),从腕横纹沿此肌腱的外侧向上半横指,拇指指甲中点所对,按压有酸胀感处。阴郄穴归属手少阴心经,艾灸此穴有缓解治疗心区痛、盗汗、胃出血、子宫内膜炎等作用。
6.照海穴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即:在我们脚上内踝骨下方的凹陷处。照海穴归属足少阴肾经,艾灸此穴有治疗失眠、便秘、脚气、痛经、月经不调、疝气等作用。照海穴原则上不能用灸法,轻轻敲打或按摩即可。
以上穴位,每天每个穴位艾灸一次,每次每穴10分钟左右,每周休息一天。有见好转后,可以减少为一周3次,每次每穴10分钟左右。平时注意保暖并进行适量的运动。穴位的艾灸顺序应自上而下,自内而外。
阴虚的主要症状为火热,而艾灸主要是通过温热刺激把药力透进皮肤,达到效果,那么这样不会加重阴虚的病症么?其实不然,根据八纲论治的原则:“寒则温之,热则凉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艾灸是可以双向调整的。艾灸期间不应着风受凉,保持平和情绪。饭饱酒后不宜灸,大汗淋漓不宜灸,艾灸后毛孔舒张,故半小时内不宜洗澡,避免寒气趁虚而入。艾灸一向是慢功出奇效,无论是养生保健,亦或防治疾病,都需坚持。如果没有艾灸条件,可以每日按揉相应的穴位,也有一定的效果。中医艾灸的博大精髓需要我们国人共同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