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对“艾灸的理解”:艾灸打通任督,打通小周天
阴阳之道:艾叶纯阳之性,能回垂危之阳。
道家追求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阳气是生命的根本,艾之火是纯阳之火。灸之要,气至而有效!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灸火连续燃烧,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又因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能使阳气通达五脏六腑。
艾灸是我国的传统养生之法,也属于道家文化,很多人认为它是一种疗法,实则不然。它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之上,和针灸不同的是,针灸是产生物理作用,而艾灸则是物理与药物作用的结合,所以艾灸已然成为了一种时尚养生方式。艾灸即包含中医的热效应、也包含中医的经络效应、还包含中医的药效应。
药王爷孙思邈博采群经,以甲乙之经络,道家之阴阳潜修医理,并结合亲身经验于公元652年形成《千金要方》。其中卷29~30为针灸孔穴主治,全书总计233门,合方论5300首,后世因其医德高尚,功勋卓著而尊为药王。公元682年《千金翼方》告成,其中卷26~28系针灸,他提出针、灸、药三者并用,“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知针知药,固是良医”。
《说文解字》:“灸,灼也”。“灸”字在现存文献记载中,以《庄子•盗跖》最早提及,如孔子劝说柳下跖:“丘所谓无病自灸也。”《孟子•离娄》也曾记载:“今人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由此可见,在春秋战国时代,灸法是已具初兴之态。同时期《黄帝内经灵枢•官能》中亦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
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瘀则堵,堵则瘤,瘤则癌。万病之源就是寒湿体质!艾灸温通调理,补元阳,散寒淤,通经络,补气血,迅速而安全地驱走人体的寒凉之气,补益纯阳正气。艾灸温通调理,靠的是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或潜力,所以很多人一做艾灸就有感觉,身体的各种不适很快就有明显改善。艾灸成为现代人喜爱的养生生活方式也就不奇怪了。
艾灸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艾灸之火力能温散体内之寒,但在接受灸疗之前,人体如同一个密封的玻璃瓶,体内经络(经脉和络脉)都如同封闭的状态,当用传统艾灸时,於堵在经络里的寒湿,如同河道里的冰块遇到太阳的照射,温度升高,融化并气化散开,一小部分会排出体外,另一部分寒气则因经络处于封闭状态,顺着经络走,到达身体各部,随着持续加热,被气化的寒气会到达体内深层。(中医讲邪出无路,好比警察抓小偷,没后门逃,小偷则会躲藏到最隐蔽的角落。)
1、“虚”的感觉是怎么样?
“虚”的体质是“觉得累,疲劳,犯困,没有精神”等;体虚最大的两个原因就是我们生活习惯不好与工作压力大。比如一个人生活习惯经常晚上很晚睡觉,或者说睡眠不好,则第二天就容易疲劳;一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压力大,经常超负荷工作,经常很烦恼,情绪不好,就容易让身体疲劳;而让身体经常处于这种疲劳中,我们器官的机能就开始下降,我们体质就是这样开始变“虚”。
2、“寒”的感觉是怎么样?
“寒”的体质是感觉“怕冷,怕吹空调,晚上睡觉感冷”等;当一个体虚的人,在平时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觉不注意盖被子,经常吹空调,冲凉水澡,往往就容易让我们体质受“寒”,特别现在女性平时穿衣少,更容易让身体受“寒”。
3、“湿”气的感觉怎么样?
当身体“寒”气越来越重时,身体慢慢更容易进入“湿”气,一个身体“湿”气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感觉身体重与不舒服。
《医学入门》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如果我们想要艾灸有一个好的效果、好的疗效,我们需要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配合,不要说,艾灸可以养生还可以治病我就可以熬夜,可以不注意饮食,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艾灸也帮不了你。艾灸时穴位打开、毛孔张开,一定要避风保暖,否则容易遭受二次风暴,有损健康。我们每次在做完艾灸后一个小时里不要喝凉水、碰冷水。
道家艾灸讲究天人合一,同气相求,开经开穴,邪出有路,真正的懂医明理实乃救人之道也。身心自然调整,保持心神安宁。在这种清静无为的状态中艾灸,能百脉全通。可以达到大道自然,返朴归真之高级功态。
我们都知道,地下的矿井无论严寒酷暑,都是恒温。但是下井的矿工,冬天深入井下,都是脱掉棉衣,坦胸露背;夏天深入井下,都是穿上棉衣。这个现象说明人体相对天时会做出调整,艾灸当然也应该顺应天人合一四时不同。
古曰:任督二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水离火交媾之乡。道家艾灸,讲求要打通周天。然而仅仅依靠自己练功,很难打通经络,必须借助外力,其中最常用的就是艾灸,用燃烧后的艾条热灸整条督脉和整条任脉,以及十二正经,借助艾火的循经作用和热能推动内气循行。
道家灸法追求快速打通人体的任督二脉,激活全身气血,排除体内寒湿瘀毒调整人体内分泌,增强五脏六腑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起到很好的防病治病作用。对人体的气血不畅、经脉不通、脏腑功能虚衰、寒毒内侵、血瘀阻滞、免疫力低下等引起的各种疾病,都有治疗的作用。
有诗曰:
“道家周天灸,
任督二脉求。
寒湿一扫尽,
精气神永留。”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
是不是艾灸不用学,没事给家人灸一灸总没坏处吧?
那不一定,更何况大家现在做的基本上都是“熏法”而非古人的“灸”疗。
请看医圣张仲景的相关论述,他老人家在《伤寒杂病论》中谈到针灸禁忌的条文有26条之多,书中常见“可火”、“不可火”、“不可以火攻之”论述。除了艾灸外,还包括温针、烧针、熨等火疗。
艾灸不当,火为邪神。“夫灸法当用火,用之不当,则因火为邪恶”。后人称为“火逆”。太阳篇中论述到:“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艾灸激发自愈力
自愈力既是天生的,也是可以被激发提高的。大道至简,大医精诚。艾灸的治疗本身其实并不神奇,它只是通过灸火刺激人体经络穴位,激发人体自愈力而已。古书《灵枢经》中有记载:“灸则强食生肉。”意思是,灸法有增进食欲,促进人体正常发育的功效。
疾病的康复90%源于人体自愈力,艾灸本质是激发自愈力。什么是自愈力?
人体神奇而强大的自愈力,是无法用文字完整描述出来的,智慧的古代医家形象地把它称作“正气”,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春天是艾灸的好季节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对外界的影响不仅有被动的适应能力,也有主动的调节能力。人体的这种适应与调节能力称之为“正气”,它是决定人体是否健康的内在因素,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要想避免人体遭受各种邪气阴寒的侵害,就必须增强机体“正气”。
艾灸作为与春天时节最契合的养生方式,必然成为增强“正气”的第一选择。闲暇的时候点一株艾,馨香飘来,呼吸着这与春天融为一体的气息,人也变得神清气爽。
国家重要适宜技术“中医灸疗师”培训,感兴趣可咨询。
关注微信“中国网”(CIIC_China)回复2018,告诉你一个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