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龙教授:形、气、神同调治疗中风偏瘫

文 / 焦点讯息
2021-03-16 18:19

中风(apoplexy)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角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喎、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

粟龙教授治疗运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有数十年,经验丰富,疗效确切,深受患者信任。

此文是粟龙教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经验和医案。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亦称之为“卒中”,属于西医脑血管病范畴,如脑梗塞、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中国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地区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据统计,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也是单病种致残率高的疾病。很多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还留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给社会、家庭带来沉着的负担和痛苦。脑卒中对患者健康的危害将日趋严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

治疗中风这类疾病,真希望有一套系统成熟的方法,可以让医生和患者都快速看到疗效,建立治疗和康复的信心。

思考:

《医学三字经》:“中脏多滞九窍,有唇缓、失音、耳聋、目瞀、鼻塞、便难之症;中腑多着四肢;中经则口眼㖞斜;中血脉则半身不遂。”

概括来说:

1.损伤神志,以至神志昏蒙、谵妄躁扰、九窍不利等,主要是“神志”的问题。

2.六腑不通,血脉瘀滞以至四肢不用、半身不遂等,主要是“气机”的问题。

3.经络失养,以至于口眼歪斜、关节僵硬、屈伸不利等,主要是“形态”的问题。

当然,神、气、形是互相影响和依存的,如何达到调神、调气和调形的目的呢?如果说汤药是从脏腑气血的角度通调“神、气、形”的方法,那么从针灸的角度,是不是可以分别选择最有利于调神、调气、调形的方法呢?

在针灸治疗中风和偏瘫类疾病,粟龙教授就是本着“调神、调气、调形”这种思路,将头针、体针、局部透刺法综合运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一、头针

“头者,精明之府”“脑为元神之府”,可见古人已经认识到脑与神志的密切关系,现代医学从神经解剖及大脑功能分区的角度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头针就是将针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疗法,通过刺激大脑相应部位和头部经络穴位,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发明是在实践中验证过的,并且得到联合国卫生组织推荐,还纳入了针灸教材。

头针的治疗范围很广,本人临床多将其运用于中风的治疗,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和感觉异常,对于顽固性的皮层性水肿,也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头针治疗偏瘫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扎上针之后让患者运动患肢。在头针的针法强调意气合一,头针结合运动的目的,也可以理解为意气合一。大脑功能区受到刺激和激活,让患者产生一个运动肢体的意念,然后通过肢体配合运动,将经气与意念逐渐达到协调的状态。

1.头与脏腑的关系

《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张介宾注:“五脏六腑精气,皆上升于头。”说明头部与人体内的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脑为髓海”、“头者,精明之府”、“脑为元神之府”均说明人体的坐立行走、言语、全身气血的调节、脏腑经络功能等都由脑所主宰。

“头为诸阳之会”、“诸经皆归于脑”则扼要表明人之阳经皆上循头面,阴经亦通过经别与头面联系的事实。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说明“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头”。

脑通过经络与五官、肢体、脏腑相连,通过经络的传导以发挥作用。

由此可知头部为全身之统领,与各脏腑器官关系密切。

2.头与经络的关系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

手三阳从手走头;

足三阳从头走足。

阳明行于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手足阳明经分布于前额及面部。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颈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手足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

手少阳三焦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毗。”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其文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手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颊、头颈部。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督脉“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

手足六阴经中手少阴经“上夹咽,系目系”,足厥阴经“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直接循于头面,其他阴经则通过经别在头项部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直接上至头面部。

上述经文充分说明头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联系。头为清阳之会,脑为髓海,为元神之府,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主宰,是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

头针疗法就是源自祖国针灸经络学说的理论依据,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发掘出来。

二、体针

1.经络辨证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及其所联系脏腑的生理病理为基础,辨析经络及其相关脏腑在病理情况下的临床表现,从而辨清病证的所在部位、病因病机及其性质特征等,为治疗提供依据。

中脏腑,主要见有神志病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且有闭证、脱证之分,醒后遗留偏瘫等症;

中经络,无神昏见证,而突然发病,或者神昏苏醒后,只有手足麻木、肌肤不仁、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㖞斜、口角流涎等症;

后遗症,一般病程稍长,经历上述二期,经针灸治疗或未经针灸治疗,后遗偏瘫,口眼㖞斜,语言謇涩,以气血虚衰、脾胃虚弱等证者最为多见。

2.由体态辨阴阳

足内翻 阴驰(急)阳缓。阳跷脉虚,出现肢体内侧拘急而外侧肌肉弛缓的病症。选穴:丘墟穴。

足外翻 阳驰(急)阴缓。阴跷脉虚,出现肢体内侧肌肉弛缓而外侧拘急的病症。选穴:照海穴。

抬颈无力、颈痛、头晕:风池、天柱、完骨、颈夹脊

吞咽困难(呛咳):风池、天柱、完骨、咽喉壁点刺

语言涩或舌强不语:上廉泉、金津、玉液

上肢活动受限:天宗、手三里、肩井、曲池、合谷、外关、中渚

手指握固不开:合谷透后溪/合谷透三间

腰无力、腰痛:肾俞、大肠腧

足下垂:髀关、伏兔、足三里、解溪

三、透刺

中风会常常伴随的很多局部问题,比如握拳不开、口眼歪斜、舌体歪斜等,古人在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中也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应对方法——透刺,并且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灵枢·终始》

比如说中风手指握固不开用合谷透后溪,患者当时即可逐渐松开紧握的拳头;针对面瘫造成的口角歪斜问题,就使用长针透刺,当即可看到改善的效果;针对舌体歪斜、语言謇涩的问题,就用“舌三针”来解决,很多患者当即就能感到口吃清晰很多;又如足内翻的问题,用丘墟透照海……

握拳不开:合谷透后溪;

舌体歪斜、语言謇涩:舌三针

足内翻:丘墟透照海

尿潴留:秩边透水道

肩臂痛:肩髃透臂臑

另外,还有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阳池透大陵、阳陵泉透阴陵泉、条口透承山……

、验案举隅

验案:谭某,女,46岁,因“左侧肢体麻木、乏力1年半”就诊。患者及家属诉患者在1年半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继而出现无法言语,大小便失禁,家属立即送至医院就诊,诊断为脑梗死、脑干脑出血,经治疗(具体治疗经过不详)病情稳定后出院。现症见:左侧肢体乏力,眩晕、嘴角抽搐,抬头困难,言语含糊,时有流涎,偶有饮水呛咳,左手指握固如鸡爪状,不能伸展,左下肢行走时明显抬腿无力,有明显内翻,行走困难,大便干结。精神、饮食、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舌体胖大,舌色红,苔黄厚腻,张嘴时有流涎,脉细,略有滑象。

治疗:运感区、极泉、曲池透少海、手三里、支沟透内关、合谷透后溪、髀关、阴廉、伏兔、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丘墟透照海。患者有眩晕、抬头困难,加风池、颈夹脊;言语含糊,时有流涎,偶有饮水呛咳,加廉泉,并点刺咽喉壁、金津、玉液;便秘用支沟、丰隆。

每天毫火针治疗1次。经毫火针治疗1次后,眩晕明显改善,能缓慢抬头,左手指火针针刺后,立即展开,能稍伸展;针刺2次后,饮水呛咳减少,嘴角流延减少;针刺15次后,左侧上下肢体乏力明显改善,能来回在附近散步20-30分钟,走路时左下肢有轻微内翻现象,患者自觉治疗效果满意,生活基本能自理。

验案二:王某,男,50岁,因“右侧肢体乏力、活动不利1年余”就诊。 患者及家属诉患者在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口角歪斜、嘴角流涎、全身乏力,继而出现意识模糊,无大小便失禁,家属立即送至医院就诊,诊断为脑梗死,经治疗(具体治疗经过不详)病情稳定后转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现症见:颈后疼痛,抬头无力,右上肢萎软无力,不能屈伸,右肩部及胁肋部疼痛,全手指麻木,腰痛明显,右下肢萎软无力,无明显抬举,言语含糊,痰声明显,饮水呛咳,自患病以来,患者精神欠佳,睡眠差,因疼痛不能入眠,入眠后易惊易醒,小便困难,尿等待时间较长,滴淋不尽,大便偏硬。

治疗:运感区、感觉区、极泉、曲池透少海、手三里、外关透内关、合谷、髀关、阴廉、伏兔、委中、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颈后疼痛,抬头无力,加风池、颈夹脊;右肩部及胁肋部疼痛,加天宗、肩井;腰痛,加肾俞、大肠俞;言语含糊,痰声明显,饮水呛咳,加廉泉,并点刺咽喉壁、金津、玉液;睡眠差,入眠后易惊易醒,加百会、四神聪;小便困难,尿等待时间较长,滴淋不尽,加中极、秩边透水道。

每天毫火针治疗1次。经毫火针治疗1次后,右肩部及胁肋部疼痛明显减轻,腰痛明显减轻,次日患者诉,夜间疼痛明显减轻,能入睡5-6小时,小便明显通利,腰部疼痛减轻且有力,右下肢能稍上抬,手指麻木症状明显减轻;经毫火针治疗3次后,右上肢能缓慢屈伸,右下肢能缓慢上抬;经毫火针治疗6次后,扶床后能勉强站立,言语逐渐清晰,痰声减少。经毫火针治疗15次后,患者能自行行走,走路时稍内翻,上肢能自行屈伸,能提轻物及端碗筷进食,手指麻木感消失,疼痛其余诸症消失,睡眠6-7小时。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按语

粟龙教授针灸治疗偏瘫类疾病,是以头针结合体针为主体思路,发挥头针、体针、局部透刺法的优势,以达到调神、调气、调形的目的。另外,在针刺方法上,善用火针。粟龙教授强调,现在我们所用的火针,可以用毫针代替(简称:毫火针),与传统火针不大一样,功效显著,痛苦轻微,故能为多数患者所接受。 且毫火针针入穴下,立时正气鼓荡,血脉澎拜,不用提插捻转,其气自来,气至病除。毫火针虽以出针,仍有针感(针留穴中之感),缠绵不断;仍有气感(酸,胀,木,沉之感),鼓荡不绝。速刺法针体在穴内虽停留不到1/10秒,其经气于穴中却可徐徐不绝,常常持续百余分钟,而经气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