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许能贵: 莫让针灸变“古董”,呼吁升级针灸为一级学科
话题:关于针灸,您有什么想要说,请在评论区留下“针”观点!
1971年7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随团的《纽约时报》记者詹姆斯·莱斯顿急性阑尾炎发作,术后出现不良反应。接受了针灸治疗后,疼痛感消失。他撰写的文章《现在让我告诉你们我在北京的手术》,登上《纽约时报》头版。
自此,中国针灸逐步“西游”,走进国际主流视野。2010年,针灸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赢得世界关注。
世界认同中医从针灸开始。但一直以来,由于针灸疗效机制不明确,以及中医循证在样本选择与试验质量控制上的困难,一些针灸研究难以在国际上站稳脚跟。
“目前针灸发展内外交困。”广州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华南针灸研究中心主任许能贵呼吁,将针灸升级为一级学科,补齐人才和科研短板,阐释针灸的治病机理,实现针灸的标准化与现代化。
高质量临床证明针灸疗效
在美国,针灸执照师多达3.9万人,约5000名西医医师有针灸资格,50个州中有46个颁布了独立的针灸相关法律法规;澳大利亚、匈牙利等2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相关法律法规;新西兰、瑞士等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如今,针灸已经在全球183个国家广泛应用。
尽管针灸在国际舞台上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但围绕针灸的质疑从未断绝:针灸治疗究竟有用吗?效果如何证实?
一直以来,中国针灸传承多凭临床经验和师徒传承,缺少国际认可的研究方法来验证疗效。也有一些人尝试用循证方式验证针灸的有效性,但高质量研究始终不多,难以真正站稳脚跟。
2019年,许能贵研究员领衔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项目,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小反响。经国内外多中心、大样本循证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可使缺血性中风偏瘫的残障率下降至17.9%,远低于国际水平。
“我们申报病例数是3900多例,临床疗效确切,我才花大精力来做研究。”许能贵强调说,未来还将进一步降低致残率,然后形成标准,并向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全球推广应用,造福更多患者。
2020年12月,针灸再次引发国际医学界关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刘存志牵头完成的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系列成果在国际顶尖杂志上发表。
刘存志团队花了六年时间,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证实与假针刺(非穴位浅刺)相比,针刺治疗可以显著减轻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且疗效可以持续半年以上。
高质量针灸循证研究成果出炉让不少人看到了曙光。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会长、美国职业针灸安全联盟主席李永明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刘存志的研究对今后国际针灸临床实践,及针灸纳入主流医学临床治疗指南和医疗保险都有重要意义。
华南针灸研究中心人员合影
呼吁将针灸升级为一级学科
尽管国内外都有高质量研究证实了针灸在治疗痛症和运动障碍上的有效性,但另一核心命题始终未解——针灸的治疗机制是什么?
许能贵一直在经络学说的框架中找寻合理解释,不深挖经络学说的结构,而是从功能角度入手,寻找经络在现代神经系统上的功能对应点。
以针灸治疗中风为例,一方面,神经元细胞高度依赖氧气,大脑一旦缺血,神经元细胞内钙浓度会异常升高,很快就会坏死。另一方面,针刺可有效调节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虽然不能逆转大脑结构,但是却可以重组功能,相当于强化剩余的脑神经, 让“健在”的脑神经“支援”坏死部分。
针灸学发展的忧虑,不止于此。 即便在中医院,针灸也被视为“边缘学科”,人才流失,青黄不接。其根本原因在于针灸价格低廉,医生缺乏使用的积极性。身为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许能贵呼吁,应该将针灸升级为一级学科,培养更多的针灸人才,让针灸在国内得到好的发展。
“提高针灸价格,让技术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和尊重。”许能贵说,如果针灸医生能够靠技术赚钱,学针灸、用针灸的人就会越来越多,针灸就不会衰落。如果针灸成为赔本买卖,医生就会束之高阁。
“好的东西,必须要有人来做。”许能贵说,针灸教育要秉承师承教育,要早临床、多临床,同时要进行课程改革,引导学生多读经典,在经典中挖掘东西,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中医思维,“看病不能单纯靠检查仪器,经络辩证是真正最有特色的东西。”
“循证医学是把尺子,是工具,西医可以用,中医也可以用。”在许能贵看来,中医循证有自己的特点,针灸临床不少证据是据古籍记载,并非最新证据,论证力较低。但长期的人类使用经验和证据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弥补,因此不应该忽视古籍中的原始研究证据。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201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后,许能贵始终没放松,渴望在针灸材料的创新上寻找突破口。他计划运用纳米材料替代原先的不锈钢材料,达到针刺安全无痛又有效的效果。
【记者】黄锦辉 钟烜新(见习)实习生 蔡楚萍
【通讯员】孟楠
【作者】 黄锦辉;钟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