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看中国,中国针灸文史考古在巴蜀

文 / 重庆晚报
2020-12-15 00:09

【12月14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举行。这是今年以来两省市党政领导的第二次“会面”。

2020年,川渝各个部门、各个市州区县、各个领域,也开展了一系列交流、互动、签约,两地已签署200多个合作协议。其内容涉及交通通信、公交客运、通讯一体化、户口迁移、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多个领域。

那么,这些合作会对重庆、四川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或许“身处其中”的人们有着最深刻的体会。对此,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走访了重庆的警察、医生、政府工作人员以及普通的旅游爱好者或是被合作惠及的人们,听听他们的切身感受,看看他们如何在川渝合作的大背景下,生活一路向西。】

讲述人:刘光瑞,65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刘氏刺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少林堂传承人

▲刘光瑞

这些年来,国家对于中医药事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也让我这种干了一辈子中医的人既高兴,又感觉时间宝贵,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今年5月,重庆市中医管理局和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签署了川渝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这意味着官方有动作、有号召,民间也有了方向,有了目标。事实上,我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经常在四川各个地方看病、交流,因为兴趣所在,我当时购买、收藏了很多中医古书籍和匾额。还记得当时有次在四川阆中买了1000多元的中医古书籍,等到带回来看的时候才发现捡到宝了!这个宝不是说值多少钱,而是对于中医从业者来说,的确是个稀罕物件——在有册古书籍里藏了两幅针灸卦图,分别是康熙年间的《正人明堂图》和《伏人明堂图》,针灸对于中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这两幅针灸卦图对我来说,不仅可以学习,也是对中医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事实上,如果要针对我收藏的这些中医药古书籍,四川中医药从业者是最好的交流对象。但在过去,两地中医之间的互动交流并不频繁。今年,我和四川中医的交流逐渐多了起来,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专家柳长华带队来到少林堂,就我收藏的这些中医药古书籍和针灸卦图进行了交流,其中专家团队带来的一些宝贵经验、知识也让我受益匪浅。

▲刘光瑞与人交流中医文化(左三)

可能不少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世界针灸看中国。但后半句话是什么呢?作为巴蜀地区的中医看来,应该是中国针灸文史考古在巴蜀,就是如今的川渝地区。早在数年前,成都的考古队发现了汉代的针灸人,这足以说明早在汉代,中医就在用针灸给病人治疗。作为讲究传承和文化历史的中医,随着如今成渝中医交流的逐渐增多,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会!

新闻多一点:

川渝中医这些方面加强协作

今年5月21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重庆市中医管理局)与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签署了川渝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双方重点将围绕中医药综合改革、中医医疗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医药产业、文化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联动协作。促进资源、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优化配置、良性流动,增强川渝中医药发展协同性、联动性、互补性,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一体化发展。

根据合作协议,川渝两地中医药主管部门将建立联席会议机制,重点将在共建川渝地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打造川渝结合部中医医疗集群、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建设川渝中医药科技创新高地、共建川渝中医药产业经济体、中医药文化融合发展、加强中医药对外合作、加强中医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8个方面展开合作。

重庆晚报·慢新闻爆料邮箱:[email protected]

——END——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文翰 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