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许能贵团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文 / 南方Plus
2020-01-10 16:06

当接过证书时,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员许能贵心情激动。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他领衔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得了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这是许能贵的高光时刻。1991年起,他在针灸治疗中风的研究道路上沉浮近30年,曾把中风的自己当作实验对象,往身上扎了上万针,最终阐明了针灸治疗中风的神经生物学的机制。

不久前,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采访时,许能贵感慨一路艰辛,“获奖不是针灸事业的终点,是起点”。未来,他打算建立针刺治疗中风的标准与指南,向世界推广中医文化。

探索针灸治疗中风的科学机制

中风在我国发病率居首位,每年有超过250万新发病例,其中缺血性中风占56.6%—80%。在临床上,虽然针灸治疗中风有一定效果,但并未形成系统的针对中风发病全过程的整体治疗方案。由于缺少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国际医学界对针刺治疗中风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秉持怀疑态度。

针灸治疗中风,自古有之。古人得中风后,躺在床上不能随意运动,慢慢地肢体痿弱无力,这一类病证,中医上称之为“痿证”。中医创新,突破经典。在经络学说和中医神志学说的指导下,许能贵提出了“督脉为脑脉、主治脑腑疾病”的学术思想,突破了中医“治痿独取阳明”的经典理论,创建了以“通督调神针刺法”为主体的缺血性中风偏瘫的分期治疗方案。

许能贵表示,在中风发病两周以内属于急性期,两周至6个月属恢复期,6个月以上属后遗症期。在不同的分期,针灸医生会提出不同的针刺方案。经国内外多中心、大样本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该方案可使缺血性中风偏瘫的残障率下降至17.9%,远低于国际水平。

针灸治疗中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许能贵解释,一方面,神经元细胞高度依赖氧气,大脑一旦缺血,神经元细胞内钙浓度会异常性升高,很快就会坏死。研究发现,如果对百会和大椎穴进行针刺,就可抑制缺血损伤部位钙超载,调节神经元的钙稳态。

另一方面,针刺可有效调节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虽然脑缺血后神经元损害不可逆,但可通过改善突触数密度、体密度和突触后致密物质从而调节脑结构可塑性,激活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介导的大鼠海马的长时程增强,促进缺血性中风患者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从而调节脑功能可塑性,激活周围神经元的‘潜力’,强化健康神经元的功能。”

目前,这一套分期治疗方案在全国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和缩短住院天数。

“自己给自己造了个模”

“身心都用来和针灸谈‘恋爱’了。”许能贵沉默时温文儒雅,说话时声如洪钟,情绪高昂。

1983年,作为村里唯一的大学生,许能贵怎样也高兴不起来。由于志愿没填好,他与名牌大学失之交臂,被调剂到了安徽中医学院针灸专业。

那时,他对针灸毫无概念,想着“这辈子,只能和‘一根针一把草’过了。”后来,在实践课上,目睹几根小小银针即可解除病人的痛苦,他开始对针灸产生兴趣。

1991年,攻读研究生时,许能贵选择了缺血性中风作为研究方向,探索针灸治疗效果良好的科学机制。这一做就是30年。

在研究过程中,许能贵曾不幸中风,大面积脑梗,由于错过了黄金溶栓期,医生判断,许能贵可能要坐一辈子轮椅了。

“我自己搞中风研究的,自己却中风了。”许能贵说,“我没有高血压,没有高血脂,没有高血糖,却突发中风了!”

“那就自己给自己针刺治疗!”许能贵是个不服输的人,暗暗下定了决心,“从老鼠到猫到狗到猴子,做了那么多的实验,最后自己给自己造了个模。”

那段时间,许能贵每天从头到脚扎几十针,身上扎过成千上万针。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他都咬着牙,熬过来了。

“我自己就是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最有力的一个证据。现在在任何讲台上,没有人比我对此更加感同身受了。”许能贵对针灸有特殊的感情。关键时刻,针灸回馈了对他的爱。

2015年5月1日,还在恢复期,许能贵就嚷着要出院,他手一扬,说“‘五一’劳动节,我要返工了!”他放不下自己的科研项目,第二天一早,直接从医院就启程前往北京参加项目专家论证会。事实上,在这5个月里,他也是躺在病榻上指导科研。

2019年,当第三次申报成功,拿到期盼已久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时,许能贵感慨,“我终于让我的项目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

记者了解到,这是广州中医药大学15年来的首个国家科技二等奖,也是建校以来的首个针灸方向的国家科技二等奖,对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义重大。

“世界认同中医从针灸开始。”许能贵表示,未来,研究团队将进一步降低致残率,形成针刺治疗中风标准,并向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让更多人感受中医药的魅力。

【记者】黄锦辉

【通讯员】肖建喜

【作者】 黄锦辉

【来源】 广东健康头条南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