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揭秘李氏针灸的奥秘-烧山火透天凉-这才是王者-震撼医界

文 / 不落的太阳
2019-11-26 16:09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生于世医之家。祖父为铃医。父李言闻,字子郁,号月池,当地名医,曾封太医院吏目,着有《四诊发明》、《奇经八脉考》、《蕲艾传》、《人参传》、《痘疹证治》等。兄名果珍。李氏14岁中秀才,三次赴武昌乡试未中,遂专志于医。

李氏博学多艺,乡试失利后,从理学家顾日岩处学过经学。上自经典,下及子史百家,靡不阅览,对理学有很深造诣。李氏承家学,阅读医书,教授生徒,为贫民治病,多不取值。1548年,治愈富顾王朱厚之子,被聘为楚王府奉祠,掌管良医所,被荐为太医院判。

1552年,李氏开始搜集材料,为编著《本草纲目》作准备。李氏编著《本草纲目》,以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为蓝本,集唐、宋诸家本草之精萃,益金、元、明各家药藉之不足、继承我国本草研究的传统,独辟蹊径,把本草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李氏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很有特色,达到一个新水平。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改善了古代科学方法,积累了科学研究的新经验。李氏成功地运用了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批判继承和历史考证方法。

观察和试验是本草药研究的基本方法。李时珍对药物采用亲自采集、仔细观察,以得其真的方法,获得很大成功。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分类使药物研究体系化,关键还是如何确立分类的标准。李时珍打破本草学沿用已久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建立了三界十六部分类法,使分类体系更为科学化。

除三界十六部分类法,他还在陶弘景主治药分类法基础上,建立了更完善的百病主治药分类法,创立了药物归经分类法。


李氏躬亲实践,广泛向劳动人民学习,注意调查研究,是他又一重要研究方法。莶一药,众说纷坛,有谓似酸浆,有说为苍耳,有曰即地菘;李氏经过广泛征询,聚诸草谛视,得出莶即猪膏母之确论,他从京师还,见车夫用旋复花治跌打损伤,遂肯定其益气续筋,补劳损之功。邻家小儿食积,偶取羊食之,归而大吐愈,李氏因此首载此品种入本草。他从猎户口中知虎骨强志壮神之功能;从菜农处明确芸苔即油菜,从工人处学得防止采矿中毒之法,山人、渔翁、农夫、皮匠、猎户,都是他的老师,使他从调查研究中获益非浅。

李氏主张人定胜天,通过以上研究方法取得的成果,使他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认为药性不是固定的,可用人工方法改造其自然性能。药性下沉者,用酒引之使其升;升浮者以咸寒药引之使降,李氏昭示迷信神仙说之误,批判服食飞升举之谬,服金银,为赖水谷血肉之躯所不堪,“求仙而丧生,可谓愚也矣”。居住水中,步履水上,是邪说;服食成仙“误食之罪,通乎天下”,药物“治病可也,服食不可也”。

李氏治学严谨,对未知事物,常用“未审然否”?“亦无所询征,妨附于子,以俟博识”,作为结语。

国医大师李时珍弟子李传奇-亲传大弟子 教你烧山火透天凉,针一进变热,针一进变凉

李氏针灸-精彩呈现

百余年的李氏针灸沉淀

理、法、方、穴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腧穴组方的唯用而尊

凤眼补、龙眼泻的捻转补泻法的创新发展与完善

烧山火、透天凉的创新与改进

李氏针灸的补与泻

几代人的不断创新发展完善而形成

1

烧山火

烧山火:将针刺入腧穴应刺的深度,得气后,拇食二指向补的方向紧搓,捏着针柄不动,然后指力均匀的适度适量向下按压(针身并未改变原来的深度),约0.5~1分钟后,其温热感便可逐渐产生,产生温补功效;若烧山火用于温散寒邪,则拇食二指向泻的方向紧搓,捏着针柄不动,然后指力向下按压,使之逐渐产生温热感。

2

透天凉

透天凉:将针刺入腧穴应刺的深度,得气后,拇食二指向泻的方向紧搓,捏着针柄不动,然后指力均匀的适度适量向上提针(针身并未改变原来的深度),约0.5~1分钟后,其清凉感便可逐渐产生,产生清凉功效;若透天凉用于滋阴清热,则拇食二指向补的方向紧搓,捏着针柄不动,然后指力向上提针,使之逐渐产生清凉感。

3

凤眼补

凤眼补:术者与患者对面位置进行捻针,双手大指向后食指向前,其拇指与食指间所形成的空隙似凤眼,即为补法。补法:刺激力度较轻,捻转角度较小,捻补后不留针,不等针感消失即拔针。施用补法,得气后,连续捻补3~5分钟后拔针,即补法不留针。

4

龙眼泻

龙眼泻:术者与患者对面位置进行捻针,双手大指向前食指向后,其拇指与食指间所形成的空隙似龙眼,即为泻法-龙眼泻。泻法: 刺激力度较重,捻转角度较大,捻补后需留针,等到针感消失方拔针。施用泻法,需留针。留针时间为20~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10分钟捻泻一次,每次捻泻约0.5~1分钟,如此可以捻泻2~4次。当最后一次捻泻后须留针3~5分钟,待针感消失后方可拔针。

1

补法配合烧山火→在连续捻补后即刻配用

泻法配合烧山火→在留针期间捻泻后配用

泻法配合透天凉→在留针期间捻泻后配用

泻后补→得气后,连续捻泻1~2分钟,留针10分钟,然后连续捻补3~5分钟就即刻拔针。

实例:八珍方

李氏针灸经典配穴妙方

【腧穴组成】

针补双合谷、三阴交。

【操作方法】

1、补泻与留针:两对腧穴分别先针一个腧穴,达到欲刺深度有针感后连续捻转补4-6分钟不留针,拔针后再针另一个腧穴,方法同上。如此两对腧穴针补完毕。

2、捻转时间:若属于气血亏虚严重,需要大补气血急救者,以上腧穴同时针刺,用双手捻补,连续轮流各捻补5-8分钟拔针。若在急救过程中,留针5-10分钟,再连续轮流各捻补5-10分钟。

3、针治时间:一般隔日或隔2日针治1次,用于急救、固脱,可每日针治1次。慢性病一般隔日针治1次,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可隔3-5日针治一次。

【功能效用】

1、辨证取穴

2、气血双补:用于血气双亏引起的或伴有气血亏虚症状的病证。

【治疗范围】

1、气血亏虚证:如头痛、眩晕、虚劳、心悸、失眠、崩漏、缺乳、偏瘫、眼病等。

2、肢体筋骨经脉病:凡因气血亏虚引起的和伴有气血亏虚的肢体筋骨、经脉病,如半身不遂、肢体疼痛、肢体麻木、痿证、关节炎等。

3、其他病证:凡病情发展到本方证阶段的病证,出现的久疮、月经不调等。

【方正简解】

1、 腧穴功能:本方为气血双补的代表方。针补合谷、三阴交之所以具有气血双补作用,主治气血亏虚证和伴有气血亏虚状的诸多疾病。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施用补法,具有养血的作用,

2、病因病机:主要是气与血二者亏虚而为病。

李氏针灸最大的特点

理、法、方、穴的一体性、完整性和系统

付世德老师传承百余年的李氏针灸,运用于50宇年的临床实践,腧穴组方唯用而尊,施术不拘一格,形成理、法、方、穴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付世德老师将深入浅出的带领大家学习在临床治疗中,怎么样灵活取穴?以循经取穴为基础,但绝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严格按照经络学说,五输穴的用法来辨证,分析疾病是属于哪一经或哪几经。让你重新打开治病思路,让你的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李氏针灸第六世传承人:付世德

专注中医针炙疗法五十余载。自幼与中医结缘 ,13 岁师从六世针灸传人徐成元(生前曾任临沂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16 岁随家人到东北牡丹江市,先后拜当地名老中医马盼仙、刘俊才学习针灸技法。1985年拜师河南省南阳市仲景国医大学教授五世针灸传承人李传岐门下至今,师从李传岐先生30余年,成为李传岐教授第六代亲传弟子,获学术传承人证书。2000 年拜北京军区总医院王文远教授为师,并获得平衡针灸保健医师证书。从事中医针灸50余年以来,在医疗保健领域得到同行及学术领域认可。多年临床经验造就独创诊疗医技,在多疾病领域都有广泛治疗经验,尤其针对:急慢性咳嗽、哮喘、顽固性头痛、眩晕发烧、失眠、嗜睡、抽筋、抑郁症、冠心病、浅表性胃炎、浮肿、泌尿系感染、前列腺增生、妇科疾病、痛风、风湿性关节炎、各种骨病、脑梗中风后遗症、丹毒、带状疱疹、紫癜、急慢性湿疹、顽固性搔痒症等。在内科病症、骨科类疾病、精神类病症方面均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特别是对复杂性多系统疾病颇有心得体会。例如:美尼尔综合症、中风后遗症、更年期综合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疑难杂症和亚健康状况均有好的疗效。自创的针灸补钙疗法更是独树一帜。

课程授课内容

一、中医四诊,中医针灸基础知识

1、针灸起源

2、针灸治病原理

3、针灸处方

4、针灸补泄手法

5、烧山火透心凉针法

6、针灸的迎、随、补、泄,提、插、捻、转。

二、李氏针灸治疗:

1、高血压

2、糖尿病

3、失眠

4、中风后遗症

5、更年期综合症

6、类风湿

7、颈椎病

8、腰间盘突出

9、痛风

10、胃病

11、女子不孕

12、冠心病

13、子宫肌瘤

14、乳腺增生

15、痛经

16、阳痿早泄

17、前列腺炎

18、湿疹

19、青春痘

20、鼻炎

21、近视眼

22、减肥等病例

进修联系:17633333085(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