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揭秘南阳医圣祠三大镇馆之宝:中医祖庭 国宝传世

文 / 南阳日报社
2019-07-25 15:17

阅读提示

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绵三山而带群湖,枕伏牛而登江汉”,自古以来就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闻名于世,享有“南都”“帝乡”之美誉。南阳自然景观兼容南北,人文景观兼容四方,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吸引了来自各地的众多游客。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人,被中医学界奉为“医圣”,所著《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伤寒论》《金匮要略》历来是中医经典中的经典,无数中医人穷极一生研究不辍,对我国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心城区温凉河畔的医圣祠内,珍藏着三大镇馆之宝,分别是国家一级文物东汉针灸陶人、国家二级文物东晋医圣张仲景墓碑和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2016年3月28日,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国宝档案》节目播出《医圣传千古》,专题推介医圣祠珍藏的这三大国宝。今天,我们邀请张仲景博物馆馆长刘海燕为读者详细讲述国宝背后的传奇故事和尘封往事,开启仲景文化之旅。

东汉女体针灸陶人:

“中原百件国宝文物”中的珍品

据刘海燕介绍,医圣祠馆藏器具文物104件(套)、古籍书刊文献1万余册。1982年,医圣祠出土了东汉针灸陶人,陶人为女体,身高24厘米,胸宽7厘米,造型质朴,浑身遍布排列成行的针灸穴位,堪称稀世珍宝。

我国最早的中医著作《黄帝内经》提出了“经络”的概念。起初,中医认知穴位主要依靠书籍和图本,但由于没有直观的形象作为参考,极易出现差错,人体经络模型遂应运而生。北宋针灸铜人比西方解剖医学早了近800年,而东汉针灸陶人比北宋针灸铜人又早了将近1000年,它是我国最早的人体经络模型之一。

东汉针灸陶人为研究我国医学史及针灸学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刘海燕说,东汉针灸陶人与北宋针灸铜人遥相呼应,都是名副其实的国宝。东汉针灸陶人曾作为“中原百件国宝文物”之一,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其复制品目前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此外,由于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东汉针灸陶人还被编入了《中国美术全集》。

东晋医圣张仲景墓碑:

历经1600余年仍完好无损

医圣祠东偏殿陈列着一件宝物:东晋医圣张仲景墓碑。墓碑古朴厚重,圆额,长方底座,楷书阴刻“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碑文雄伟潇洒,字体遒逸,线条流畅细腻;边刻双线勾勒卷草纹,碑额刻有莲花盖、莲花托,碑阴无字,碑的下部有莲花座,隶书“咸和五年”四字。

上世纪80年代,医圣祠进行修葺整理时,工作人员发现碑座刻有“咸和五年”字样。经考古专家鉴定,该碑为晋代碑刻。“咸和”为东晋成帝年号,咸和五年即公元330年。最终,该碑被评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据《南阳县志》记载:“汉长沙太守张机墓,在延曦门东迤二里,仁济桥西北……”《南阳乡贤医圣张仲景祠墓志》对该碑亦有详细记载:“顺治十三年,郡丞张三异将此碑立于仲景墓前。”

民国时期,中医大家黄竹斋拜谒“医圣”张仲景祠墓,实地考察,拓碑拍照,撰写《拜谒南阳医圣张仲景祠墓记》,并将“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碑石拓页带往上海。他评价该碑“字体遒逸,类晋人书。祠中诸碑,古而可宝者,当以此为最”。

刘海燕说:“这通晋碑大约立于公元330年,距‘医圣’卒年只有100余年。历经1000多年,这通墓碑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它解决了张仲景其人、其墓、汉长沙太守之职等延续千载的学术疑惑和争论,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历史价值。”

1

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

既是孤本,也是绝本

张仲景所撰写的传世名著《伤寒杂病论》,被称为“方书之祖”,深受历代医家推崇。据刘海燕介绍,1800多年前,医圣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历代传抄,共13个版本,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是第十二稿,属于晚期版本,比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多载方88首,其内容应该比早期版本更完善。

据传,此木刻版本为张仲景第四十六世孙张绍祖于清代同治三年(1864年)传于桂林名医左盛德。左盛德珍藏40余年,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传于门人桂林罗哲初。罗哲初又珍藏30余年。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陕西长安名医黄竹斋到宁波天一阁寻访仲景佚书,得知罗哲初家藏有仲景《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1935年,黄竹斋依据罗哲初的手抄本抄得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而后于1939年筹资镌刻木刻书版。1960年,黄竹斋临终之时嘱托高徒米伯让:“你一定要亲自送到南阳医圣祠保存,以备后来者研究。”米伯让将恩师的遗嘱铭刻在心,须臾不忘。1964年,他亲自赶到南阳拜谒医圣祠,并进行实地考察。

1981年12月,米伯让被聘任为南阳张仲景研究会名誉会长,并应邀参加南阳张仲景研究会成立大会。他亲自护送280块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木刻版原版两箱及黄竹斋所撰《医事丛刊》木刻版一箱至南阳医圣祠珍藏,供全国医界同仁学习研究。至此,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在民间蛰伏1800多年,历经几多医学名家之手,最终回归中医祖庭医圣祠。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是经过张仲景反复修订之后留下的原稿,既是孤本,也是绝本。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田园

编辑 乔石月

南阳报业传媒 南阳报业官方号 权威资讯早知道 新闻热线:0377-63131339 广告合作:13513776111
邮箱:[email protected] 南阳市新媒体联盟理事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