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为简,揭开传统中医治疗手段的神秘面纱
导语:针灸推拿因其适应证广、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疗效显著等特点在临床上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对于一些特定病来说,药物和一般的治疗手法起不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例如面瘫、落枕、月经不调等疾病。这时候就不妨选择针灸推拿等一系技能实操的医疗手法来进行治疗。下面让我们来看几个病例了解一下这些技能实操的具体应用吧。
一、面瘫针灸治疗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为单纯性一侧面颊筋肉弛缓。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无明显季节性。西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于本病范畴。
病案举例
主症:起病突然,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病,病侧眼睑闭合不全,流泪,口角下垂,流涎,不能作蹙眉、皱额、闭眼、鼓腮、示齿和吹哨等动作。部分病有耳根后疼痛或面部疼痛、头痛等,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治则:散风通经活络
处方:取手足阳明、少阳经腧穴为主。针刺时初期用泻法,后期用补法可灸。面部穴位平刺透穴或斜刺、浅刺。穴取太阳、阳白、地仓透颊车、翳风、合谷(双)。
随症选穴:人中沟歪斜则用地仓透水沟,体弱者加足三里。
[其他疗法]
皮肤针:用皮肤针叩刺阳白、太阳、四白、地仓、颊车、合谷等穴,以局部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宜用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电针:选取翳风、地仓、颊车、阳白、合谷等穴,通电5~10分钟,通电量以患者感到舒适,面部肌肉微见跳动为宜。
穴位注射: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或加兰他敏,或胞二磷胆碱注射液,上述穴位每穴注射0.5毫升,每次用3~4穴,每日或隔日1次。穴位贴敷:将马钱子锉成粉末约1~2分,撒在胶布上,然后贴敷于面部穴位处,5~7日换药1 次,或用蓖麻仁捣烂加少许麝,取绿豆粒大一团,贴敷穴位上,每隔3~5日更换1次,或用白附子研细末,加少许冰片作面饼,贴敷穴位,每日1次。
二、蛇串疮的针灸治疗
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多成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带状疱疹。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区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伙伴核肿大。
病案举例
主症:初起患部皮肤烧灼刺痛,局部皮肤潮红,伴有轻度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丘疹,迅速变为水泡,如绿豆或黄豆大小,疱液先为透明,后转混浊,三五成群,排列如带状。疱疹在2~3周后,逐渐干燥结痂,愈后一般不留瘢痕。若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口苦口渴,烦躁易怒,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若脾虚湿蕴,皮损淡红,疱壁松弛,口不渴,纳呆,便溏,舌体胖,苔白厚或白腻,脉濡数。若气滞血瘀则皮疹消退后疼痛不止,舌暗红苔白,脉弦细。
治则:清火燥湿,解毒止痛。
处方:取局部穴、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局部围刺、夹脊穴、合谷、曲池
随证选穴:肝胆火盛加太冲、支沟;脾虚湿盛加血海、三阴交;气滞血瘀加膈俞、气海、内关。
[其他疗法]
1. 耳针:胰、胆、肾上腺、神门、肝。毫针刺,强刺激,捻转3~5分钟,每次留针30~60分钟。每日1次。
2. 激光:用7~25伏氦氖激光治疗仪散焦局部照射,每次照射20~30分钟。每日1次。
3. 穴位注射:肝俞、足三里、相应夹脊穴。选用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注射液,每次每穴注射0.5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
三、痛经的艾灸治疗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又称“经行腹痛”。
病案举例:寒凝血瘀型痛经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或见推后,量少,经色暗而有血块,血块下后疼痛减轻;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脉沉紧。
艾灸穴位:次髎、关元、地机、至阴、血海(双)、中极、足三里(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悬起灸10~15分钟,或实按灸7~10次。每日或隔日1次,3~5次为一个疗程。②艾炷隔姜灸,每穴每次灸治7~10壮,艾炷如枣核大小。每日1次3~5次为一个疗程。③温针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
四、小儿推拿治疗发热
根据患儿发热证型﹙外感发热、肺胃实热、阴虚内热、气虚发热﹚,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推、拿、揉、捏等中医手法进行治疗,效果较好。
很多家长见到孩子发烧就会喂服抗生素,认为抗生素可以退烧去热。但是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只能杀灭或抑制若干特定的菌种,且对病毒无效,如果盲目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逐渐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且易发生“二重感染”。
根据患儿发热证型﹙外感发热、肺胃实热、阴虚内热、气虚发热﹚,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推、拿、揉、捏等中医手法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如:
清天河水:蘸滑石粉,医者以手自患儿掌后腕横纹中点至肘窝止,呈单方向推100~200次。
推三关:医者以手于患儿前臂外侧缘,自腕横纹推向肘,推200~300次。
推脊:医者于患儿后正中线上,自上而下在脊柱上直推100~300次。
捏大椎:医者捏患儿大椎穴5~10次,以出痧为宜。
以上手法,每次20分钟,对1岁以内患儿以推、揉等弱刺激手法为主,推拿后以微汗出为宜,同时协助患儿饮温开水200毫升左右。其无痛苦,能够减少或避免用药缩短病程,是一种安全、绿色、有效的疗法,尤其适用于婴幼儿。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拔罐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以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
病案举例:寒湿型腰痛
主症:腰部冷痛重着,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转侧不利,静卧痛势不减,或伴有下肢肢体麻木重着疼痛,体倦乏力,或肢末欠温,食少腹胀。
治法:选穴肾俞、腰阳关、阴陵泉、委中。
拔罐方法: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用毫针刺入,得气后留针10分钟,出针后,再进行拔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腰部及沿着下肢疼痛部位加温和灸20分钟,以皮肤潮红、人体感觉舒适为度,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六、咳嗽刮痧疗法
咳嗽是指肺气失宣,肺气上逆做声,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咳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都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病案举例:外感咳嗽
主症:咳嗽,兼气喘,数月不愈。愈咳愈剧,不能平卧,咳吐稀白痰涎,其味咸,小便频数清长,咳甚时有小便遗出,畏寒肢冷,两足微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两足微肿,腰背酸疼,舌淡苔白,脉沉细。
处方:取穴大椎、风门、肺俞、身柱、膻中、中府。
放痧穴:肺俞、太冲。
刮拭顺序: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风门、肺俞、身柱,然后刮胸部中府、膻中,最后刮足背部太冲。
在涂抹刮痧油之后,各刮至出痧。治疗4次之后,症状明显改善。
今天仅仅是将几个特殊的病症给大家进行讲解,其实在生活中,类似案例中的病症数不胜数,大家总会被一些小病小闹影响到工作,日常生活中去。
— THE END —
▶ 版权声明:
1、文源:青医说 编校/小竹茹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联系(微信):15236133644
3、欢迎大家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