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丨艾灸真有那么神奇吗?
艾灸,是一种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
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
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艾蓬轩大夫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艾灸
艾灸历史源远流长,纵观艾灸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里程,第一个是传统艾灸,第二个是现代艾灸,不论是传统艾灸还是现代艾灸都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不足之处。传统艾灸有效,但有烟,有火(不安全),操作不方便(需要专业人士);现代艾灸,虽无传统艾灸之弊病,但疗法单一,有时好转反应太强烈,使有些客人难以承受,这正是其单一疗法的局限性所造成。
艾灸有什么作用
艾灸的作用本质上就是通过炎性调节,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修复力。所谓免疫力就是人与生俱来的免疫细胞进行自我防御能力,而修复力就是人体脏器通过细胞分裂和新陈代谢所达到的愈合能力。
现在很多人由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熬夜、贪凉、无节制饮食、酗酒、精神压力过大等)会让人体的免疫力下降,自我修复能力减弱,当消耗程度超过了免疫系统的承受强度,而自我修复又无法跟上时,就会产生疾病。
很多人产生疾病之后,一直医治不好,主要是因为太着眼于自己身上的各种表象的“症状”,想着怎么去“治”,变得过于依赖医生和药物。
为何用艾来灸
为什么使用艾草来艾灸,这个要从两个方面去说,
一、从现代科学上讲,艾叶中存在5-叔丁基连苯三酚比BHT都有更强的抗自由基活性成分
二、从中医上讲清代的《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艾草,灸疗学就不存在了。
艾灸治病原理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其实对于大多数人,只要把自身的炎性反应调节好,恢复自身的自愈力,大多病症自会消除,而艾灸就有这样的功效;可以针对人体的炎性反应不足和炎性反应过度进行相应的调节;
而从中医对艾灸的理解,就好像你旅游回来发现你自己最喜欢一盆花的枝叶枯萎了,你肯定不想着把枯萎的叶子怎么修剪,而是浇点水到根部,让花自己恢复回来,其实,人体也是这样,而在中医上来说,人体的“阳气”,就相当于花的水,而人体的免疫力,就是这个“根”。
宋朝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指出:“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这里的真气主要理解为阳气,因为人死后阳气散了所以是冰冷的。)
由于艾草是纯阳之物,艾灸可通过皮肤表面向经络、脏腑渗透能量,驱散寒气,温通经脉,进而提高自愈力,以缓解和消除各种疾病。
艾灸的作用
抗炎镇痛:将体表穴位的物理信息转化为生物信息,引起穴位局部的感受器兴奋、细胞功能变化及各种活性物质释放,使得艾灸信息得以启动并集连扩大,进而发挥整体调节作用。
调和气血:气是生命之源,血为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气机条达则人的生命活动正常;反之则发病。艾灸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保健的目的。
温通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达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之效。
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就会发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扶正祛邪: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哪些人群不宜艾灸
一、过度劳累、饥饿或精神紧张患者不宜艾灸治疗;此外,体质虚弱者不宜艾灸过强。
二、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或皮肤感染、溃疡、瘢痕等部位不宜灸;眼区、项区、胸背部等慎灸。
三、孕妇及小儿囟门未闭合者,不宜艾灸。
四、精神病患者及其他不适于灸疗的重症患者也需慎用艾灸。
艾灸的历史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
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在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就已开始用火。陕西蓝田人在100万年前就有用火的痕迹,北京周口店人在50万年前已经掌握了用火的方法,并已能保存火种。。
“湖北蕲艾厂”为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识。查经络、查穴位在首页的右下角有一个“艾灸学堂”的工具,可以学到更多穴位知识。还有“您哪里不舒服”等常见疾病的艾灸方法和更多的艾灸知识。
《孟子·离娄篇》载:“今之欲王音,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见艾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因此,用艾灸治病的起源也当在西周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