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最容易感冒的季节,中医针灸、推拿按摩、刮痧来帮你
感冒是常见的外感疾病,亦称伤风,系指风邪侵袭人体而引起的以头痛鼻塞、流涕、发热等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冬天因为气候骤变,感冒发生的概率也就很大。感冒在中医治疗中,除根据不同的类型,采用辛温、辛凉解表药物外,还可以采用针灸、按摩、刮痧等疗法。如《素问·骨空论》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那么该怎样用针灸、按摩、刮痧来治疗感冒呢?我们首先要来分析一下感冒的病因病机。
本证系因人体御邪能力不足,风邪病毒乘虚侵袭肺卫,肺卫失于宣通而致,偏于风寒,则寒邪束肺,肺气不宣,阳气郁阻,腠理闭塞;偏于风热,则热邪灼肺,腠理疏松,肺失清肃。现代西医学的感冒、流行性感冒可以算在本病证。
感冒还分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感冒辩证分型:
风寒感冒: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液清稀,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发热恶寒,寒重热轻,无汗,肢体酸痛,脉浮或浮紧,苔薄白。
2.风热感冒:恶寒发热,寒轻热重,或有汗出,头痛或昏胀,口红面赤,口干,微渴欲饮,咽喉干痛,咳嗽,咳痰黄稠,咯吐不畅,胸闷流浊涕,脉浮紧,苔薄黄。
对于不同的感冒类型,有不同的针灸处方。
风寒感冒:治则:祛风散寒,宣肺解表。
处方:风池、列缺、合谷、迎香、风门。
方义:风池、合谷,以解表散邪;风门以疏调太阳经气,祛除风寒;列缺可宣泄肺气;迎香以通鼻窍。
治法:均用泻法,刺激可略强,使之出汗。风门可针后加灸。
古方辑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无汗恶寒,宜针太阳、至阴(出血)、昆仑、阳跷。”
《针经摘英集》:“伤寒在表,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脊强,无汗,脉浮,刺合谷。”
风热感冒:
1.治则:疏散风热,清肃肺气。
2.处方:鱼际、大椎、尺泽、风池、外关。
3.方义:风热灼肺,清肃失司,放取手太阴荥穴鱼际,配合穴尺泽清泄肺热、化痰止咳而利咽喉;风池、大椎、外关,用以疏风解表,以祛邪热。
4.治法:均用泻法,风池宜向内眼眦方向刺,使针感放散至同侧头颞部;鱼际快速进针,施捻转提插泻法后不留针;大椎穴针后可加罐。
5.古方辑录:《伤寒论》:“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
《针灸大全》:“伤风面赤,发热头痛:列缺、通里、曲池、绝骨、合谷。”
除了针灸治疗感冒外,还可以配合按摩和刮痧疗法:
按摩治疗感冒:
缓解打喷嚏,鼻塞,流鼻涕
1.迎香穴:在鼻的两端半个手指处
2.列缺穴:双手虎口自然交叉,食指接触到的位置.
3.四白穴:眼眶底下一个手指处(有个小窝的就是)
4.合谷穴:五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最高点.
5.风池穴:后脑双侧骨下(有两个窝就是)
头痛,怕冷,肌肉酸痛
1.太阳穴:眼角外侧一个手指处(张开嘴的时候有个窝)
2.印堂穴:眉毛中间
3.攒竹穴:眉毛的内端(有个小窝)
4.百会穴:头顶中央
5.风池穴:后脑双侧骨下
6.太冲穴:脚背第一拇脚指和第二脚趾之间.
发烧,发热
1.大椎穴:低头颈后最高点的下面(可以大椎穴点刺放几滴血,退热比较好)
2.外关穴:前臂外侧正中距离手腕两个手指处
3.曲池穴:胸窝的外侧(肌肉的最高点)
4.合谷穴:五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最高点.
5.风池穴:后脑双侧骨下
咳嗽,哮喘
1.檀中穴:两个乳头中间一分种
2.天突穴:胸骨上面的窝(喉咙下有个小窝),可以点按后揪痧
3.定喘穴:低头最高点骨的两侧2分钟(可以点按后揪痧)
4.尺泽穴:肘关节窝内
5.孔最穴:前臂外侧中间(手平侧手腕和肘关节中间就是)
6.内关穴:前臂内侧正中距离手腕两个是手指处
7.列缺穴:双手虎口自然交叉,食指接触到的位置.
8.合谷穴:五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最高点
感冒刮痧也需要分型
风寒型:刮背,刮热后,涂上姜汁【鲜的】再覆上保鲜膜,两个小时后方可揭开。
伤风型:刮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刮中府及前胸;刮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
风热型:挟或刮曲池、池泽;点揉外关、合谷;刮风池、风门、肺俞及肩胛部。放痧穴:肺俞、大椎、少商。
最后,小编要说的是,春节快到了,一定要防止感冒,注意防寒保暖,不然这个春节.............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