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解读:针灸处方配穴规律,承淡安解读的很明了(下篇)

文 / 悦读中医
2017-12-17 22:00

《百症赋》乃学习针灸入门歌赋,针灸大家承淡安先生“惜作者未加详注,使学者不免目迷五色之憾矣。愚以临证实验之所得,加所疏注,使其效却而收伟功,不无有助于后之读者”。承老注释去粗取精,参与临证经验,非常实用!

之前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文章《针灸处方配穴规律,针灸名家承淡安这样解读很清楚!(上篇)》

现将下篇一并奉上~

经典解读:针灸处方配穴规律,承淡安解读的很明了(下篇)

背连腰痛,白环委中曾经。

背连腰痛,针白环、委中有特效,宜加针环跳。

脊强兮,水道筋缩。

脊强转侧不利。

目眩兮,颧大迎。

目眩羞明,针颧髎与大迎,宜再刺攒竹,可治目。

痉病非颅囟而不愈。

痉病灸颅囟之外,宜再刺风府、大椎、曲池、合谷、中脘、昆仑等穴。

脐风须然谷而易醒。

脐风但凭然谷一穴,恐难十全,在脐之四周宜各灸一壮。

委阳天池,腋肿针而速散。

腋下筋肿,二手不能上举,委阳与天池,曾针过颇效。

后溪环跳,腿疼刺而即轻。

腿痛刺环跳与后溪而不愈,当刺阳陵泉与昆仑。

梦魇不安,厉兑相谐于隐白。

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厉兑、隐白殆泄胃经之热,以安其胃也。

发狂奔走,上脘同起于神门。

神门治发狂奔走,上脘降其痰热之上冲。

惊悸怔忡,取阳交解溪勿误。

惊悸、怔忡不宁,阳明、少阳经火上扰心阴,阳交、解溪,所以泻其火也。

反张悲哭,仗天冲大横须精。

反张悲哭,俱为二三岁内小孩有之,其症都属脏寒,与惊痫之反张不同。

癫病必身柱本神之令。

身柱、本神刺癫疾而不愈,再刺大陵、间使、神门。

发热仗少冲曲池之津。

发热泻曲池,刺少冲,曾验有效;惟热过重,委中、合谷、间使、后溪等穴亦宜刺。

岁热时行,陶道复求肺俞理。

流行风温之热,刺陶道、肺俞外,合谷、曲池亦当刺。

风痫常发,神道还须心俞宁。

此症宜灸。

湿寒湿热下髎定。

湿寒、湿热之症,范围颇广,下髎之治湿寒、湿热,殆指肠风、痔漏之症。

厥寒厥热涌泉清。

厥寒、厥热之刺涌泉,亦专指热厥而言,寒厥宜灸关元。

寒栗恶寒,三间疏通阴郄谙。

三间与阴郄宜刺而再灸(陶道、大椎行三进一退法甚效)。

烦心呕吐,幽门闭澈玉堂明。

二穴近胃脘,故治烦心与呕吐(再针中脘、三里)。

行间涌泉,去消渴之肾竭。

消渴分上、中、下三消,下消又名肾消,属肾经虚而有火,行间、涌泉泻其火也。

阴陵泉水分,治水肿之脐盈。

水肿之症,小便多而不利,刺阴陵泉,疏肝而利小便;灸水分温脾阳而消水肿。

痨瘵传尸,趋魄户膏肓之路。

魄户、膏肓,治传尸痨瘵,宜治之早,且宜灸,并灸三里。

中邪霍乱,寻阴谷三里之程。

中邪霍乱,系指呕吐、足转筋之病,阴谷、三里之外,当再刺承山、委中、尺泽、中脘等穴。

治疸消黄,偕后溪劳宫而看。

治疸消黄,刺灸劳官、后溪外,当再刺灸至阳。

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钟而明。

通里属心经,大钟属肾经,二穴治倦卧,宜加刺灸脾俞、至阳特效。

咳嗽连声,肺俞须迎天突穴。

咳嗽连声,系指顿嗽,前贤谓风伏肺底,每欲冲出而不得也,宜加刺中脘、天枢。

小便赤涩,兑端独泻太阳经(小海穴)。

小便赤涩不利,乃小肠结热,宜加针阴陵泉、三焦俞、膀胱俞。

刺长强于承山,善主肠风新下血。

肠风下血,乃肠出血,前贤谓之湿热下注,长强、承山有效。

针三阴于气海,专司白浊从遗精。

三阴交与气海针治白浊、遗精之症,须俟湿热已净尽乃可针。

且如肓俞横骨,泻五淋之久积。

五淋之针育俞、横骨,亦须俟湿热已去,宜加针阴陵泉。

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出。

盗汗针后溪与阴郄,曾针治数人;结核患者,每不易收效,其他佳良。

脾虚谷兮不消,脾俞膀胱俞觅。

脾虚少运,谷不易化,二穴当多灸之,宜加针三里。

胃冷食而难化,魂门胃俞堪责。

胃寒不化,魂门、胃俞亦须多灸,中脘亦不可少灸。

鼻痔必取龈交,瘿气须求浮白。

龈交治鼻痔,泻其气也;浮白治瘿气,宜针而多灸之。

大敦照海,患寒疝而善蠲。

二穴善治疝气之冲痛。

五里臂臑,生疠疮而能治。

二穴治疬疮宜灸,初起有效宜加针灸小海或天井、肩井。

至阴屋翳,疗痒疾之疼多。

此条理难解。

肩髃阳溪,消瘾风之热极。

瘾风,血热病也;二穴乃泻热也。

抑又论妇人经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

二穴宜针灸并施,于经之愆期者颇效。

女子少气漏血,不无交信合阳。

少气漏血,乃气不摄血,淋漓不净也,宜取中极旁一寸半,两面之经外奇穴针灸之。

带下产崩,冲门气冲宜审。

冲门属脾,气冲属胃,二穴能止带固崩。盖脾能统血,冲任为女子血海,冲隶属于阳明也,带下宜针带脉关元,产崩宜灸长强。

月潮违限,天枢水泉细详。

月潮前期宜刺宜泻,后期宜补宜灸,腹胀痛者加针灸天枢、关元、气冲、阴陵泉穴。

肩井乳痈而极效,商丘痔瘤而最良。

乳痈都肝胆郁热,初起刺肩井与尺泽颇效。痔漏刺商丘外,承山、长强宜刺之。

脱肛取百会尾翳之所,无子搜阴交石关之乡。

大气陷下,脱肛久不愈,百会宜灸之;尾翳即长强,宜刺。

无子之原因有多种,阴交、石关不过灸子宫之虚寒不孕,宜加灸中极、关元。

中脘主乎积痢,外丘收乎大肠。

中脘、外丘治痢疾脱肛,当加灸天枢、气海、大肠俞。

寒疟兮商阳太溪验,痃癖兮冲门血海强。

寒疟针商阳、太溪外,宜再加灸大椎。

痃癖之成,都为血瘀气聚,冲门、血海宜多灸。

经典解读:针灸处方配穴规律,承淡安解读的很明了(下篇)

夫医乃人之司命,非志力而莫为;针乃理之渊微,须至人之指教,先究其病源,后考其穴道,随手见功,应针取效,方知玄理之玄,始识妙中之妙。赋中所述,悉属前人经验之作,每病刺每穴,其理有不可解者,针之则甚有效。其有不甚效验者,亦占十分之二三,盖作者囿于韵语,难免掇拾成章,惜作者未加详注,使学者不免目迷五色之憾矣。愚以临证实验之所得,加所疏注,使其效却而收伟功,不无有助于后之读者。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承淡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俞中元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悦读中医”(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中唯一一个医药类公众号),每日推送,及时获取中医药知识和养生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