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名家解读:三阴交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之交会穴,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三寸。中医针灸三阴交在临床上可治疗多种疾病。今天小编就详细解读名家针灸三阴交的两则经典验案!
基础知识
【穴名释义】穴当足三阴经交会之处。
【定 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主 治】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症;②月经不调、带下、崩漏、阴挺、经闭、痛经、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小便不利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③心悸,失眠,高血压;④下肢痿痹;⑤阴虚诸症;⑥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操 作】直刺1 ~ 1.5寸。可灸。孕妇禁针。
【古代文献摘录】
《医宗金鉴》:三阴交治痞满坚,痼冷疝气脚气缠,兼治不孕及难产,遗精带下淋漓痊。
《胜玉歌》:阴交针入下胎衣。
《席弘赋》:若是七疝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针。
《席弘赋》:小肠气撮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在迟。
《席弘赋》:冷嗽先宜补合谷,却须针泻三阴交。
《席弘赋》:咽喉最急先百会,太冲照海及阴交。
《玉龙歌》:寒湿脚气不可熬,先针三里及阴交,再将绝骨穴兼刺,肿痛登时立见消。
《玉龙歌》:水病之病最难熬,腹满虚胀不肯消,先灸水分并水道,后针三里及阴交。
验案举隅
田从豁医案
王 某,女,16岁,1998年4月13日初诊。
主 诉:经期腹痛3年。
现病史:患者月经初潮年龄13岁。自第2次月经开始,每次月经均伴有腹痛。经前1 天腹部坠胀,期间第1 天,少腹部掣痛,不能上学。月经量少色淡,伴畏寒。月经周期40天左右,经期7天。现值月经第3天,腹痛已缓解,纳可眠安,二便正常。面色萎黄,舌尖红,苔白,脉弦细。
中医诊断:痛经(冲任虚寒)。
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
治 则:温经散寒止痛。
处 方:关元(加隔姜灸),三阴交。
治疗经过:因经期将过,腹痛已缓解,仅针1次。嘱其每次经前1周来诊,后患者坚持治疗3个月经周期,处方:关元(加隔姜灸)、气海、肓俞、三阴交、足三里。治疗后月经周期30天左右,经期腹痛基本消失,可正常学习。——《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田从豁》
【按 语】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用之可以肝脾肾三脏同调,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又可补肝血、益肾精,诸脏调和,气血充足,方能流注于冲任二脉,使月经恢复正常。关元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交会,灸之可以补肾培元,散寒止痛。二穴相配常常用于虚寒型痛经。
肖少卿医案
张某,27岁,1979年8月24日诊。
患者系初产妇,于昨日深夜临盆,腹痛阵作,翌日凌晨胞浆(羊水)已下,而阵痛减弱,胎儿不能娩出,产妇精神颇为疲乏,脉象沉细。证属滞产。谅由初产精神紧张,临盆过早,致胞浆早破,下血过多而影响分娩。
乃师法徐文伯,“泻三阴交,补合谷,胎应针而下”之说,取合谷、三阴交,配以灸至阴、独阴而奏催产之功。经针灸30 分钟后,腹中阵痛加剧,胎儿随之娩出。——《中国针灸处方学》
【按 语】
胎儿能否正常分娩取决于产力、产道、胎儿三大因素。素体虚弱或者生产过程长均可导致产力不足,不能正常娩出胎儿。此案正为气虚产力不足所导致的滞产。
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属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属血。补合谷泻三阴交可以补气调血而治疗滞产。至阴、独阴亦为催产之效穴。四穴合用,可收活血利气、健运胞宫而下胎助产。
书名:针灸名家取穴验案精讲
作者:殷振瑾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定价:¥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