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肥地和瘦地(外三题)

文 / 兵途文苑
2021-02-28 18:10

肥地和瘦地

石光举||贵州

李根有家人口刚好和队长家人口一样多,土地承包那年,李根有和队长一起分土地,李根有真不敢与他作对,队长分哪他就算哪。

“我家劳动力弱,我的就山脚那两亩好一点的土地吧,你劳动力强,就算半山上那瘦一点那十亩土地。”队长阴阴地笑着说。

“我听队长的,你是我们的队长,原来听你的,现在我还是听你的。”李根有嘴上服气,心里不服气。

“别阴阳怪气的好不好,你那十亩地虽然瘦点,但比我的多八亩哩!”队长语重心长地解释。

李根有想队长是红人啊,惹不起的,大队支书是他大姐夫,公社书记是他二姐夫。

队长想李根有这小子我吃得住,老子堂堂一个队长怕他个球,有我大姐夫二姐夫在撑着哩!

就这样土地承包到户了,不再大集体,农民们都各自在自己承包的责任地忙碌着。

每年,队长家山脚那两亩地因为土质好,种下去的包谷总是绿油油的,包谷杆粗得能抬水吃,包谷壮得一个个像牛角,看了叫人眼馋。

每年,李根有家半山上那五亩瘦地因为土质不好,种下去的包谷细筋筋的,老鼠也要跪下去才吃得着。一看到这不成样子的包谷,李根有想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这狗日的队长把老子害惨了。

就这样一过就二十多年,队长乐滋滋种着山脚那两亩肥地,李根有那十亩瘦地种包谷连化肥钱都捡不起,丢荒了。

俗话说“一碗泥巴一碗饭”这话一点不假,可“瘦地出黄金”这话也同样不假,这事儿这回居然让李根有撞上了,他半山上那十亩瘦地居然让国家修飞机场占着,一丈量下来要赔偿一百多万。为这,队长后悔莫及,总在想老子当了二十多年的队长,怎么会没有李根有这小子聪明。

抬电杆

那是九十年代的事情,那年头县里没电视台,老百姓想在电视上看到县领导真难。对于贫困偏远的乡镇老百姓来说,就更不用说了,我这篇微小说就是针对这个事情。

一天,县委书记李爱民下到一个叫茅草乡的地方去检查工作,乡里的干部们太忙,全下到村里指挥农民抬电杆去了,李爱民便只好一个人在乡党政办坐着,等乡里面的领导回来。

这时慌慌张张跑进来一个满头大汗的年青人,见他在那儿坐着,便结结巴巴的说“你你你还坐这儿干啥?大家都去抬电杆,还不快去。”

李爱民没说什么,微笑说等我喝完茶再去,你们辛苦了。

正在这时,乡党委书记汪水牛进办公室一看是李爱民,忙不迭的说:“啊呀,我还以为是哪个?原来是李书记,请到我那里去坐,对不起,我们这段时间太忙了。”

以前喊他抬电杆的那个年青人一听到他是李爱民书记,马上大惊失色,回头一下就不见了踪影,忙去村里指挥农民抬电杆。

后来的后来李爱民书记每次来茅草乡,再也没见到这位年青人,问乡党委书记汪水牛,汪水牛总显得神神秘秘的,说那个年青人是茅草乡的副乡长,是个“工作狂”,在村里忙哩!

卖 药

又是赶场天,小街上来了一位卖药的,大约有三十岁,个儿高高的,穿着西装,扎着领带,看上去非常可爱。看着赶场人齐了,便寻一块空地摆好药摊,向围观的赶场人吹谈起来。他说他的药可治百病,是他祖父传下来的秘方,大家只要买他的药回去泡酒吃了就知道。

围观的人多起来,卖药的给每个人发半张报纸拿着,说这是等着马上包药的。围观的无非是些乡下人,年龄在五十岁至六十岁之间,岁月的霜刀风剑已在脸上刻上了道道皱纹,当听说他卖的药能治百病,并且是祖传秘方,大家便争着“汇报”自己的病情。卖药的假装认真听完,说这些病在老夫手里只是小事一桩,不收你们的钱,每人配副药回去泡酒吃,吃好了给我传个名。大家一听说配药不要钱,只是帮忙传个名而己,顿时心里头暖烘烘的,忙把半张报纸展开等着配药。

卖药的见大家默不着声,便为大家配药,边配药还边向大家解释每一种草药的名称和生长地点及特征,直说得大家心花怒放。药配到一半,卖药的说我这个人注重医风医德,我只是爱喝几斤老烧酒,大家每人拿五块钱给我打酒喝干不干?本来,大家心里都想说不干,但还是高声喊干就干,只要能治好病。卖药的见大家都说干,便伸手向大家收钱,结果二十多个只收得十多个人的钱。

卖药的把收来的钱捏在手里,似乎有些嫌少,笑着又发话了,说我看你们乡下人啊,真是吝啬鬼,讲到钱,有人又打退堂鼓了。实质上,我是试试你们舍得舍不得,我是新来新到此地方,只是想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来来来,我把钱退给你们,一边说一边就真的就把钱退给了大家。退完钱后,卖药的又继续往大家报纸里配药,把药配完后问,这回问大家每人给十块钱干不干?大家好像是鬼迷心窍似的,仍然齐声说只要把病治好干就干。当卖药的伸过手收钱时,大家每人把十块钱递了过去,这回一下子就收得了两百多元钱。

钱递到卖药的手里去了,大家都呆呆地守着卖药摊,一个也不想走。这回卖药的却一反常态,说真对不起大家,我也知道大家钱得来辛苦,但大家也应该知道,我的药同样得来也辛苦啊,这些药都是我冒着风霜雨雪翻山越岭去采集的,有几次攀上悬崖去采药,还差点送掉老命哩!明起讲,这钱就不退给你们了,花小钱办大事买药治病,你们并不亏。

红日偏西,鸟儿投林,小街上赶场人如鸟兽散去,卖药的收拾起卖药摊准备去找投宿地点,大家见钱退不成了,只好垂头丧气拿着一包药各自离开了卖药摊,一路上骂声不绝。

救济花名册

这事情出现在六七十年代,凡是那个年代出生的人,都知道那时候穷人多,吃救济是一件见怪不怪的事。

郝仁到一个叫沙子坡的乡去当书记第一天,沙子村主任杨幺狗送救济花名册来给他看,只见他扫了一眼后便说:“你这花名册没有造好,重新拿回去造。”

杨幺狗只好又把厚厚的一沓救济花名册提回家,左思右想郝书记是不是觉得我造花名册贫困户造少了,干脆再造10户,这是做好事,又不要我们村干部掏腰包,只要你郝书记拨得出这么多救济款,我多劳累点又何妨?

可是救济花名册送上来,郝仁还是叫拿回去重新造,说真的才这么多贫困户吗?你好好睁开你那狗眼深入各家各户看看。杨幺狗回来后想了想,觉得石跛子家也算贫困户,自己太粗心大意,就差他家没有造。他在乡里被郝书记骂了一顿,心里窝着火,他真想连锁反应把石跛子家那个组的小组长叫来日操一顿解解气。

这回救济花名册送上来了,郝仁瞟一眼就通过了,并且还对他大加赞赏,说杨幺狗你工作挺认真,全乡的村干部要向你学习。“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改行卖红薯”,干工作就要做一些对得起老百姓的事情。

到发救济款时,救济花名册上“贫困户”被删去了一大半,最后一次造上去的石跛子家不但没有被删除,而且是救济的重点对象,救济款还要比其他贫困户多几百元。

后来村主任杨幺狗才知道石跛子是和郝仁一起放牛长大的伙伴,来沙子坡村当上门姑爷的。从这以后,郝仁在沙子坡乡当书记那几年,每期救济花名册都少不了石跛子这户“贫困户”。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石光举,贵州水城人,小说、散文、诗歌均有涉足,作品散见各级报刊、媒体、网站,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