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花清瘟研发领头人吴以岭,身价破百亿,出诊却仅收8元

文 / 墨渡熊心
2021-01-03 09:11

中医自古以来作为我国国粹之一,是千秋万代传承下来的,而由于其由公元前时代的巫医发展而来,一直饱受争议。

随着技术的发展,西医以其对科技的依赖性和科学性、诊断准确性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在近代进入中国后,更由于时代特殊性,新文化运动的爆发和当时接受西方新文化冲击的一众文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差别攻击"而在国内一度被推上神坛。

中医也逐渐没落,人们的忽视并没有阻止一群对中医有浓厚兴趣并渴望着中医重回历史舞台的青年依然致力于中医的发展和创新。2020年初,疫情爆发,一时间人心惶惶,寻找对治疗新冠肺炎有效的特效药和研发新疫苗成为首要任务,抗疫刻不容缓。

与此同时,网络上谣言四起,出现了"藿香正气水能预防新冠肺炎"、"抗病毒性感冒药物能够治疗新冠肺炎"、"吃大蒜能杀菌消毒"等无证据反科学的伪科普。

而获得钟南山点名的"连花清瘟胶囊 "一时间C位出道成为网红抗疫药,然而早在17年前的非典,连花清瘟就已登上抗疫的舞台。连花清瘟胶囊的背后是一段近代中医的血泪崛起史,也是一代中医医师吴以岭的传奇故事。连花清瘟是怎样出现的呢?吴以岭有着怎样的故事?现代中医该何去何从?

SARS风暴:非典时期,连花清瘟的登场"初秀"

2002年SARS病毒来势汹汹,在这危机时刻有人站了出来——吴以岭院士带领着他的团队开发出来了连发清瘟胶囊。

在吴以岭和他的研发团队夜以继日的试验下,从研制到生产连花清瘟胶囊仅仅用了15天,在临床上,连花清瘟胶囊表现突出,研究表明连花清瘟抑制冠状病毒SARS-COV病毒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0.09mg/毫升,其治疗指数为40.33,可抑制SARS病毒的复制。

中成药再一次大放异彩,连花清瘟成为了非典中为数不多的被证明对抗SARS病毒有效的药物。连花清瘟的成功绝不是偶然,中医自近代以后沉寂许久,急需一个窗口来弘扬中医文化,重获人们对中医的信任,打破一部分人对中医是玄学的观念。

中医药重新进入人们视野的道路却没那么容易,吴以岭越过了这块横跨于中医与现代科学的大山,他从中医古籍中钻寻历代医家治疗外感热病的用药经验,组成了连花清瘟的基本配方。

中国历代大小瘟疫不断,民间形成了系统的对待瘟疫传染病的一系列方法,药方也在无数医者手中传承创新,参照古时的经验,吴以岭很快在古籍中找到了连花清瘟的关键药物——"银翘散"(来自《温病条例》)、"大黄"(来自《瘟疫论》)、"麻杏石头甘汤"(来自《伤寒论》)。

历代医籍、药方得以流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医是一个不断传承不断进化的医种,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师徒情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很多时候拥有徒弟相当于对自己血脉的传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师徒关系,很多人甘心将自己毕生所学传给徒弟,而中医也得以不断发展,吴以岭也正是从同为中医的父亲手中接过了这一棒。

连花清瘟之父、中医现代集大成者——吴以岭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这位传奇院士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他创办的医药企业却广为人知——以岭药业,中国医药界的大亨。

吴以岭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便对中医有着浓厚兴趣,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吴以岭在看父亲为病人开药方时就已熟记于多种药方。在他高一的时候,中国特殊的10年开始了,他只能休学回家,然而因祸得福的是这也给了他熟读家中珍藏的各种中医古籍的机会,有了跟父亲随处走访病人的经历。

在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如愿考上了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从此正式和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2020年疫情期间,在尝试了无数特效药的研究后后,人们开始将目光放到曾在非典时期发挥作用的中成药上,连花清瘟胶囊获得钟南山院士的点名。

临床试验结果也显示连花清瘟胶囊对新冠肺炎的治疗有一定作用,而连花清瘟研发团队的领头人吴以岭也重新获得人们的关注。吴以岭更让人熟知的是其国家级名老中医的身份,"身价百亿"、"最富有的院士"——这些也是他身上的标签,1992年他一手创建了以岭药业。

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自掏腰包去免费送药宣传,到后来在药企界大放异彩,他在学者、医者、商人三个身份间来回转换,他说:"我只是个大夫",医者仁心,即使已经身价百亿,他却任然坚持出诊,挂号费仅需8元

在大多数人眼中"金钱"、"富有"这些词语和学者不应该挂上钩,好像专心于科研的学者们就应该一生清贫,好足以体现其品质高洁,人们就会自我高潮,大喊"先生无私"来获得自我满足,好像自己也为国家科研发展出了一份力。

吴以岭院士身价百亿出诊费却只要8元,对于吴以岭院士来说,他大可选择退隐过着闲适的老年生活,但他却还是坚持出诊,给了无数病人活下来的希望。生命之火生生不息,医者便是那点亮火焰的人,除了家人爱人朋友,只有医者盼望一个生命的延续。

吴以岭致力于发扬中医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医于国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就是中医在中国千百年来沉淀的影响力,这也代表着中医相较于西医在中国有着更夯实的基础。然而近现代以来,科技高速发展,科学观念越发深入人心,现代科学对中医治疗疾病是否有作用的原因尚未清晰,一时间是否还应该保留中医饱受争议,众说纷坛。

吴以岭在求学生活中深深感受到了人们对中医的偏见,他从此立志于将中医发扬光大,对前人的药方和经验作出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对于疗效不好的摈弃,确有特色又疗效好的传承下来加以创新和发展。

中医的传扬面临着重重阻碍,首先是科学论出现后大众对中医的不信任,科学难以解释中医是如何治愈疾病,很多中药用科学检测的方法都能检查出其含有的毒性。

如何让消除人们对中医的歧视,首先得用实际说话,让人们看到中医的作用。一次偶然的机会,吴以岭遇到一位长期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寻常的药物对他治疗作用不大,经过慎重考虑,吴以岭决定在药方中加入蝎子,意外的是,病人在一次性吃完后气色大有好转,这就是以岭药业后来占据市场上一席之地的第一手王牌——通心络。

为了让通心络打开市场,吴以岭决定下海创业推广通心络,随着营业额不断增长,吴以岭建立了药厂、实验室、医院一系列配套,通过数年的病例采集,吴以岭掌握了关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更详细的资料。

以岭药业已初具雏型,吴以岭更看重于药品的研发,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吴以岭就像住在医院里一样,随时观察询问患者的病情,通过患者对不同配方药物的反馈,不断改进药方。

与此同时,以岭药业也汇聚了一群不同领域的专家,他们组成了以岭药业强大的科研实力,这也之后非典时吴以岭能在15天内研发出连花清瘟胶囊提供了后备力量。

今年已经71岁高龄的吴以岭院士已不再参与管理以岭药业,将其交给了子女打理,他退居幕后继续搞科研,然而即使已经功成名就的他,还是每个星期坚持出诊。

在人们抱怨着如今黄牛无处不在,想要挂个专家号"又贵又难"的时代,吴以岭院士出诊费却只要8元,网友开玩笑的戏说吴院士是在做慈善。

或许说这一切源于吴以岭对医学真正的热爱更加合适,吴以岭曾在访谈中说道:"中医药是深扎于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医学科学,中药的药效是不可磨灭的",中医能够在短时间内有了复兴趋势,正是因为有像吴以岭院士一样的人们全身心投入医学事业,用生命燃烧着希望的火种,与人类疾病抗争。

"百亿身家的院士"、"以岭药业的创办人"、"连花清瘟胶囊研发带头人"、"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这些打在他身上的光环让外界对这位传奇院士又钦佩又好奇,然而就像吴院士一直说的:"我只是个大夫",对于他来说,首先是治病救人,发扬自己热爱的中医事业,然后才是药企企业家。有人问,怎样才能像吴以岭一样成功?或许答案没那么复杂,一颗热爱自己事业的心,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