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事如神,民国名医曹颖甫的“连环药方”
《经方实验录》由曹颖甫著,门人姜佐景整理,是一部难得的经方医案著作。曹颖甫,民国时期中医名家,江苏江阴人,曾中举人,诗文书画俱佳,治学之余亦治医。原遵父志,一心致仕,后科举取消,遂改宗仲景。51岁始在家乡挂牌行医,1927年迁上海悬壶,任上海同仁辅堂诊务及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教务长。下录《经方实验录》一则有趣的中医“连环药方”:姚左发热,头痛,有汗,恶风,脉浮缓,名曰中风,桂枝汤加浮萍主之。川桂枝三钱,生白芍三钱,生甘草钱半,浮萍三钱,生姜三片,大枣三枚。服药后进热粥一碗,汗出后,诸恙可愈。汗出热不除,服后方,热除不必服。生川军三钱,枳实三钱,厚朴钱半,芒硝二钱冲,生甘草钱半。以上是《经方实验录》所录一则医案,简明扼要,辨证精准,效如桴鼓,预后如神。细读后愈觉内有乾坤,值得玩味。01为何用桂枝汤要加浮萍?一个姓姚的男子,暑天出现“发热,头痛,有汗,恶风,脉浮缓”等症状,按照六经辨证,很显然属于太阳中风证,应该用桂枝汤主治。曹颖甫除用桂枝汤之外,还加了浮萍。这是为何?姜佐景谓“浮萍为我师暑天常用之药,多加于桂枝汤中,师每赞其功。”浮萍性味辛、寒,有发汗解表、祛风透疹、利水消肿的功效。其特点轻浮升散,善通毛窍,解表发汗,疏散风热,有“夏月麻黄”之谓。桂枝汤为辛温之剂,温胃之品,暑天用桂枝汤加浮萍既能增强解表祛风之功,又有辛凉之用,防止伤及胃津,以生阳明之变。02为何要连开两方药?话说这个姓姚的男子看完病从曹颖甫诊所出来,拿到两张药方,回去后竟彷徨不敢服用。别的医生看病都是开一张药方,这个老先生怎么开了两张药方?怎么回事?是不是没有信心啊?迟疑之下跑去请教当时的名医恽铁樵先生的高徒某医生。某医生曰:“先解其表,后攻其里,是乃仲圣之大法也,安用疑为?”这个姓姚的男子听到名医恽铁樵先生的高徒也说没问题,方才放心服药。果然,服第一方后很快汗出热退,诸症悉除。但仅过了大半日,又开始发热了。这时患者才开始叹服曹颖甫老先生有先见之明,果真料事如神啊!因此放胆服用第二条方药,服药后很快热除症减,三日后悉如常人,完全好了。曹颖甫老先生为患者连开两条药方,以先后服用,犹如诸葛亮用连环锦囊退敌之计,其用意有二:一是“术”,能准确辨断患者服药后虽然病情会好转,但很可能会出现其他症状,需连续接力治疗方能除根。二是“德”,为患者省往返之劳,节诊金之费,其菩萨善念如此这般,不知病家能否省察?03什么情况下需要连开两方?或许有人会问:太阳中风表虚证用桂枝汤之后,有些就此病愈无需再用药,有些则需要继续用药,医生应如何分辨?患者表证解除后出现阳明里证,多由二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患者本来是表里同病,以表证为主,治疗原则是先表后里,先用桂枝汤等方药解除表证,再用承气汤等解除里证,即分步治疗。二是素体有热,用桂枝汤等辛温解表后,伤及原本不足之胃津,变生阳明实热之证,如上案之姚姓男子,先前发热是太阳表证,半日后再发热则属阳明里热,病变性质和部位是不一样的。因此,曹颖甫初诊风寒表证患者时,如果并见患者舌苔色黄且厚者,或大便不畅者,或口渴者,或阙上痛者,或素体热盛者,多于解表方药之后,再疏承气汤嘱患者继服,极大的方便了患者,一时传为佳话。同是民国名医的张锡纯亦以擅用经方著称,并能灵活运用,如用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汤时,常加入知母等寒凉药,寓辛温解表佐以寒凉清热的具体运用,可制麻黄、桂枝、细辛之辛燥烈性,使汗出病退而胃津不伤,防表证退后病转阳明。此是英雄所见略同也。一部《伤寒论》,洋洋数万言,概括起来也就几个字:扶阳存阴。善为医者,自当谨记。
本文摘自《经方源流临证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