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中药入菜,孕期、产后食补要小心吃
在药食同源的观念下,有些食材不仅是日常可见食物,也是药材。而各式食物只要有号称“添加多种中药”的祖传祕方,似乎更具市场竞争力,不可否认地,重视养生的国人对中药入菜颇有兴趣,只是要注意,不论是中药入菜或药膳,都要小心食用才是!
长久以来,百姓深受药食同源的观念影响,平日饮食会运用既是食材也是药材的农作物食疗或进补,以达养生之目的,例如:炖鸡汤撒上一把枸杞或放入几片当归,更不要说像药炖排骨或四神汤等滋补圣品,越到冬天,越受欢迎。
然而,随手在菜中放一把中药材,是否可与“药膳”划上等号呢?
药膳,治疗处方的一种
随手抓一把中药入菜与药膳有所差别,不能划上等号,食疗为纯粹食物所产生的效用,如西瓜可利尿解暑、红豆利水除湿,即使一般人也能轻易运用在日常饮食中;药膳则是经过中医师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辨证论治的判断,所使用的一种处方。
严格来说,药膳是运用不同食物与药物调理身体,补不足或校正偏失之处,即使同一人使用,也随着体质状况不同而有不一样的服用剂量,且须根据体重与体况调整药物比重,以达到协助治疗疾病的目标。若为大锅菜般的“药膳”,并不符合对治病的期待。很多产妇在产后喝黑豆水,这样算是食疗,但若是对于体质有所区别,并针对性处理,则为药膳,例如:偏热体质不见得适宜食用炒过的黑豆煮水,应以未炒过的黑豆煮水或加入生甘草一起煮水再喝。
食用前先确认体质属性
吃药膳前,要很确定自己的体质属性,且选用的药材与食材经过中医师设计,最重要的是,之前吃这些东西时没有发生过剧烈不良反应。为了让自己吃得更安全,若有心食用药膳,建议务必让中医师确认体质。
不少人习惯吃烧酒鸡等补品,虽然大部分的人吃了没事,但也不乏有些人因体质关系而出现病况,如:吃过后讲不出话来、拉肚子、皮肤起痒疹等,这时就要避免再吃,采用经验法则,避开以往吃过有问题的补品,或是继续使用对身体没有产生过剧烈反应的药物食材,是食用这些补品的原则。
女性吃补品,不同时期做法有别
女性想吃补,特别要注意是否处于经期,在行经的特别时期,因为是子宫内膜增生后的代谢期,应尽量不吃补品,待脱落的内膜完整无碍地排出体外后,不再滴滴答答,亦即子宫内膜修复后,再用含有中药的补品补身。另外,经期容易排出血块的女性,表示循环较差,更要小心食用属性偏凉的食物或药物。
孕期妇女多属燥热体质,适合食用莲子、芡实、茯苓或山药等药食同源的食物,如果孕妇怕冷,表示原本身体状况差,更要小心吃食补或药膳。
至于产后必吃的麻油鸡,究竟该怎么吃才适当呢?在气温15℃以下食用麻油鸡,可增加身体产生的热能;产后食用,则因为是高蛋白食物,有增加乳汁分泌之效,其中,来自芝麻榨油而成的麻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与多种微量元素,可增加母乳营养成分,有助产后身体的修复,只是若用高温爆炒处理,会让麻油变得燥热,宜注意用量与服用时机。
若问何时为最佳食用麻油鸡的时机?产后第三周再吃为宜。若是剖腹产,伤口未复原时,至少两周内,不要碰麻油爆炒过的食物,若想要增添食物的风味与营养,不妨用苦茶油代替麻油。
民间流传祖传祕方之药膳食补究竟有无补身效果?
对于打“百年祖传祕方”的药膳食补,曾经抱持着“民间偏方不可取”的态度,毕竟中药是相当个人化的治疗方式,不分男女老少都用同一方子,究竟能有多少效用,令人疑惑。
然而,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他对号称“百年祖传祕方”有了新的体认,就是的确“经过历练”,毕竟要让那么多不同体质的人食用同一方子,又没有出大问题,并不是容易的事;同时,想让人相信这道祕方即使暂时不见立即效果,但有朝一日可能会有作用,也非易事。
当然,这些方子就像什么都有,但什么都一点点的‘大锅菜’,若真的需要专业药方,仍必须让有功力的中医师出手。
想补身,慎选药食同源的中药
现代人追求健康,很难不做点什么帮自己补身,除了借助中药师的专业外,也有人习惯自己购买中药材,或泡茶或熬汤,或做为料理之用,因为是一家人要吃的,应选择性平的药材,比较不会有副作用,并选择适合自身体质的材料,以确保食用安全。
即使是小吃,只要有使用中药材,就要多注意,毕竟是药材,就有副作用的存在,例如四神汤,若排便不顺畅,不宜食用四神;若排便较稀较水,则可食用四神汤。若孕妇水肿,喝不含薏仁的四神汤。
又如不少人爱喝的桂圆茶,并非人人都适合饮用,因偏热性,适合不易上火的体质喝,建议冲水喝即可,不吃桂圆肉。女性手脚冰冷者,习惯吃点可补血的药膳或汤品,要先确认手脚冰冷是血虚或阳虚,若为血虚,有唇甲苍白无血色、下眼睑颜色偏白等征象,就适合用四物汤补血;反之,没有血虚症状就不宜吃四物汤。
中药材也是农作物的一种,购买时,应注意完整包装等标签信息,使用前,要先浸泡或清洗干净,也是大家要留心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