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最好途径是:未病先防 治未病
医生:你现在处于亚健康状态,建议挂号治未(wèi)病科
患者:治胃病?医生我得了胃病吗?
医生:不是'肠胃的胃',是'未来的未'……
上面的对话可不是开玩笑
在大家心目中医院是看病的地方
“治未病”的观念并不为人所熟知
即便是医院中设有治未病科
主动去治未病科了解自身情况的人并不多
▲历史上著名的扁鹊为蔡恒公治未病的故事
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很多大病往往是由一些小毛病引起的
“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治未病”的思想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就已经提出: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 《黄帝内经》
此后历代中医先贤(如:汉代医圣张仲景、唐代医家孙思邈、元代朱丹溪、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又有发挥,并赋以新的内容,弥足珍贵。
“治未病”包含四个方面: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魏文王求教于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二哥次之,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
未病先防也就是说人们在没有患病的时候,要积极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首先要有正确的健康观念,不仅要维护躯体健康,而且要保持精神情志的调畅、人际关系的和谐。
要养成健康的生活、起居、饮食、运动方式,积极消除致病因素,避免或减少外界致病因素对人体的侵害,就可保证不发病或虽病也不重。并且要定期体检,及早察觉疾病危险因素,注意体质是否发生偏颇,身体和精神是否处于健康状态。
扁鹊见齐桓公
名医扁鹊四次拜见齐桓公。发现齐桓公皮肤上有点小病,希望齐桓公早点治,可是齐桓公不相信。于是齐桓公由小病变成大病,最后就病故了。
这就是“治未病”作用,如果齐桓公早点相信扁鹊把病治了,就什么事也没有了。
人体即将发生疾病的时候,会出现阴阳失衡的征象。自身也会有一些不适的感觉,或者体检有轻微异常,但还没有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
比如出现体质严重偏颇、糖尿病前期、高血压临界、中风先兆症状头眩、肢麻、手颤等,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情志疾病的先兆失眠等,以及一些发作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缓解期,这时要及时察觉,加以重视,及早调理体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以避免发病或阻止疾病发作。
王粲讳疾忌医
王粲是“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诗人。张仲景(名医)和王粲(作家、诗人)是好朋友,张仲景发现王粲隐藏着可怕的“疠疾”的病源。要王粲早点服治疗,可王粲不听他的话,更不吃药。最后病情加重,无力回天。
有病要早点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既病防变也就是说在已经患病以后,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疾病进展或加重。一般来说,疾病的转变是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医学源流论》所说:“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比如糖尿病如果不积极治疗,就会发生肾病、视网膜病变或血管神经病变。如果疾病在早期就被治愈,也就不会进一步发展、恶化了。否则,等到病邪强盛、病情深重时再去治疗,就比较困难了。
愈后防复就是指在病愈或病情稳定之后,要注意预防复发,时刻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一般病人初愈后,大多虚弱,这就要求在疾病康复中,让身体“正气”尽快恢复,阴阳尽快平衡,要积极调动身体的自愈力,促使脏腑组织功能尽快恢复正常,达到邪尽病愈,病不复发的目的。医林膳中医食疗养生提醒您,日常生活务必重视食疗养生,中医药膳养生可以使人增强体质,保持健康,达到治未病的效果。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增强体质气血畅通,人体体质可以分为先天遗传和后天的获取。正气充实而身体强壮,反之则若。后天体质是否健康主要来源于人的一日三餐,健康的饮食养生观念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