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正确养生深度解析——阳虚和阴虚

文 / 陈农夫中医食疗养生
2019-08-01 12:01

阳虚和阴虚症状完全不同,需辩证施药,男女都要知道!

食疗养生健康知识深度讲解科普——阳虚和阴虚

中医食疗的原则和方法调理。这也是中医食疗连锁产业发展巨大机遇,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捷径。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一股潮流,先知先觉有识之士纷纷抢滩,新时代下中医梦已经扬帆起航,谁主沉浮夺取首金。

阳虚则外寒:寒邪侵犯人体,阻遏上焦宣发卫气的功能,以致卫气不能布达肌表,发挥其温煦功能,使寒邪独留体表产生外寒。实际上这是外感寒邪初起,卫阳郁遏,不温肌表的恶寒,得衣被、近火取暖,其寒不解。这与现代临床所谓的“阳虚则寒”,本质不同。因阳虚而卫阳不足产生的外寒是畏寒,得衣被或近火取暖,其寒缓解.前者属实,后者属虚。

阴虚生内热:此阴虚指脾虚。因牌为至阴之脏,主肌肉成形体,主四肢能运动。所以,劳倦太过,外损形气衰少,内伤脾气,以至运化功能失常,谷气不盛,不能散精于上焦,则上焦不行,下脘亦因之而不通,谷气郁而不行,胃又为阳热之腑,故生热而熏于胸中。这就是李东垣的“气虚发热”的理论基础.与现代临床所谓的“阴虚内热”完全不同。后者指肺、肾、肝阴不足所致。

阳盛生外热:这是“阳虚则外热,即外感恶寒的进一步发展。是寒邪侵袭,腠理闭塞,卫阳郁遏不得泄越的结果,是外感发热,与现代所谓“阳盛则热”不完全相同,后者包括里热,治疗应以清热为主,在表者解表,在里者清里。前者则只解表清热即可。

阴盛则内寒:此指机体本身阴寒内盛,凝敛气血,久损阳气所致,与现代临床所谓“内寒”证并不完全相同。后者包括虚寒、实寒两方面,前者则是虚实错杂。

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即;养神则精,养筋则柔

阳气充足:精力充沛,富有朝气,昼精夜瞑

阳气---养神

阳气不足(心肾阳虚):但欲寐

阳气充足:筋脉得到温养,运动自如

阳气---养筋

阳气不足:筋脉失于温煦,筋脉拘挛,

运动失常,甚至可出现痿证

食疗养生适于补充人体营养,保持膳食平衡,适合人们日常食疗养生保健。适于抗病强身,延年益寿,平衡阴阳,药膳食疗养生非常适合于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的人士养生调理。适于健脾养胃,增进食欲,补气养血,食疗养生对于改善疲劳虚弱等各种亚健康状况有着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