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营卫谈食疗

文 / 康文草堂
2018-07-13 17:20
从营卫谈食疗

食物金字塔

经常有人问吃什么补药能够增加免疫力,蛋白粉营养价值高吗?我一以贯之的答案是,吃好一日三餐,什么补药营养品用不上了。简而言之,补品营养品都在碗里!中医里并没有“营养品”与“免疫力”之类的词汇,但是与之相应,意义非常接近的是是“营气”与“卫气”,又常常简称为“营”、“卫”。

那么,营卫是怎样得来的呢?《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气,指营气与卫气。大意是,人体精气来源于饮食,饮食入胃,经过消化,再经脾吸收其精微之气,然后向上传注到肺,从而五脏六腑都能得到精微之气的供养。这些精气中,精粹的部分叫“营”,剽悍的部分叫“卫”,营气运行于经脉之内,卫气运行于经脉之外,川流不息。这就说明了,我们的营卫,从饮食中得到,从口里吃进去,从胃肠道吸收而来的。

从营卫谈食疗

四季养生调营卫

只要是合理的饮食,人体需要的营养和免疫力,都是可以得到的,如果不好好吃饭,总是想着法子吃这补药,打那补针,往往是得不偿失的。说得更土俗一点,就是粥饭养人。粥饭吃饱吃好,胜过任何补药。正如清•王世雄《随息居饮食谱》所说:“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一日三餐吃好了,没有必要吃什么零食,无论是水果还是牛奶之类。如果确实认为有必要吃水果喝牛奶,把它们纳入到正餐的一部分,在进餐时完成,进餐结束后,不再额外添加。为什么这样说呢?《素问•五脏别论》说:“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大意是,饮食物从口摄入,胃里是饱满的,而肠道是空虚的。食物排下后,肠道是充满的,而胃里是空虚。从这里明白了食物消化、排泄的活动规律,更重要的是悟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不在字面,而在字背,就是在吃饭之前,应该是胃肠两虚;水谷入口之后,才会胃实而肠虚;食下不再进食,才会肠实而胃虚。由此,就明白了为什么要少吃零食或不吃零食。

为了吸收好营养,增强免疫力,就要保护好脾胃。饮食物都是要脾胃来消化吸收。中医认为,饮食劳倦则伤脾。饮食不当,会损伤脾胃。这里的劳倦,除了劳力、劳心和房劳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人们很少注意到的,胃肠道本身的劳倦,比方说,晚餐吃得过晚、过多,胃肠道得不到正常的休息,自然而然会劳倦;饱一餐,饿一顿,也会引起胃肠道劳倦。定时、定量进食,是防止胃肠劳倦极为重要的措施与保障。

从营卫谈食疗

脾胃有病百病生

只要脾胃功能正常,进食合理,营气足,就不会有营养不良的担忧;卫气足,免疫力强,就会抵御各种外邪的侵袭。中医常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脾胃居中央,培正气;肝心肺肾居四周,御外邪。脾胃旺盛,四脏得到滋养,充分发挥御敌于外的作用,即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所以说,中气就是正气,正气包括营气与卫气。宋•杨士瀛深谙治病之道,在《仁斋直指方论》写道:“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

饮食是人的生存之本,治病当从饮食入手,因此,中医把饮食不仅仅当成填肚子,而且是上升到一种防病治病的高度,称为食疗。《嘉业堂丛书》说:“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孙思邈更是开创了食疗的先河,说:“夫为医者,当须先调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在疾病治疗的开始,往往是先用食疗。在疾病治疗的后期,也是靠食疗。《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在病去九分后,还剩下一分,需要食养尽之。食疗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了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是药三分毒,能够不喝药就尽量不喝药,用食疗的方法进行善后,是非常明智的。

从营卫谈食疗

食疗

人类最均衡的饮食结构,来自《黄帝内经》中,《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则服之,以补精益气。”这一段话是我们整个饮食的纲领性文件。按照食物在人体作用主次分别是五谷、五果、五畜、五菜,这就是人体食物营养的金字塔结构,在底层是谷类,其次是果类,其次是肉类,顶层是菜类。由于谷类食物是最为重要的主食,中医将所有食物统称为谷。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这短短的九个字,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人受气于谷,是指正气的来源;谷入于胃,是指正气产生的途径。人体的正气(包括营气与卫气)不要指望从保健品、补品、药品中得到,从食物中可以补充。正气的补充途径最好是吃进去。从这两个方面,我们知道一个病人治疗过程中,如果饮食量在增加,标志着正气在恢复,病情在好转,治疗得法;若是饮食量在减少,标志着正气在衰减,病情在加重,治疗不得法。

从营卫谈食疗

静脉补充营养

当一个人,不能吃不能喝,就表明脾胃功能减退明显,如果过多输液,大大加重了脾胃负担,无论是输进的血液还是白蛋白、脂肪乳、氨基酸之类,还是输进的护肝、护胃、护肾药物,达不到应有的作用,更可怕的是,造成了气机进一步郁滞,形成了更多的“垃圾”堆积在体内。那怎么办?从《伤寒论》可以得到借鉴。

第398条原文:病人脉已解,而日暮为烦,已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故,故令为烦。损谷则愈。大意是,病人疾病初愈,脾胃气不是完全恢复,强行饱食,因致烦满。节食则愈。第71条原文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燥,烦燥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大意是,烦燥因大发汗后,一时胃中津液不足而引起,故有烦燥并且有渴欲,少少与之则愈。

从这2则条文知道,在大病初愈,或病经治后,脾胃气弱,或者损谷,或者少饮,目的是让胃气和,何况在病重之时?为了让病人胃气恢复,少少与饮之,少少与食之。不能进食者,也当遵循“少少与之”原则,绝不能用输液方式强行大量灌注,深知破船受不得重载!

从营卫谈食疗

静脉输血

饮食对我们来说,是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防病治病的根本保障,“君子养生,取食有道”!孙思邈说:“所以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在防病治病中,将食疗放在第一位,而药物是不得已而为之。记住一句话:吃好、喝好,病好、人好!

从营卫谈食疗

营养尽在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