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时节话养生,食疗排汗避暑!
时至小暑,浓荫的绿树,早上的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屋外温热的暖风已经在等候着纳凉的人,一年一度的小暑节气,炙烤着大地,热气腾腾的来到眼前。
暑字,拆开来看,日烤下者,犹如蒸笼熏蒸一般的炎热。于是,民间就有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7月流火,三伏40天,小暑头伏10天,大暑中伏20天,立秋末伏10天。“伏”是藏伏、潜伏的意识,提醒大家在夏日炎炎的这段时间要小心躲避暑蒸湿热之气。小暑的到来,意味着三伏天的开始。
小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夏时节正是开始。古人曾有这样的记载:“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令则热气犹小也”。古人也观察到小暑时节会出现“三物候”: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鸷。小暑日,大地上风都带着热浪。蟋蟀逃离酷热的旷野,躲藏到屋檐下、树阴处避暑,不愿待在酷热的旷野。天上的老鹰,也因耐不了地面蒸腾的热气,而飞到清凉的高空盘旋觅食。反正,小暑的到来,意味着热天是实实在在的来了。
小暑开始转为阳消阴长,阴生于地下,盛阳覆于阴上。人置身酷暑,但阴寒在内。阴阳交错,人容易生病。三伏天的到来,要注意养生。比如:夏季宜食苦,喝消暑汤。农村尝新米、喝新酒、比赛吃西瓜等民俗活动。城市的人们走入大山、乡村,感受大自然的清凉。
但是气温高、湿度大,容易情绪波动、心烦气躁,乏力,食欲不振,蚊子叮咬失眠,所以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等是高发期。中医讲究未病先防,平时如何注意饮食起居呢?小暑如何养生:
1、夏季要养心,静则生阴,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
2、夏天出汗多,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伤心之阴阳。夏天要降低活动度,避免过度出汗,适当喝点淡盐水。
3、夜卧早起,每天最好5点起床活动。若起床太晚,体内的阳气没法得以舒展,郁结体内,容易上火、身体疲乏。郁久化酸,易损伤肾脏,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肥胖、高血压等。
4、夏季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多吃豆制品;解暑利湿,健脾益肾。若有肾病不建议吃豆制品。饮食忌贪凉,若食生冷过多,使水湿固脾,脾胃升降,运化功能障碍,就会积水为患。所以,夏季要吃苦,苦瓜等,清泄暑热、以燥其湿,增进食欲。
5、闷热难眠,避免空调温度过低,风扇直接对着吹,赤膊不加遮盖。
6、肠道传染病,把好病从口入,剩饭剩菜一定回锅加热,勿食变质的饭菜。餐具、茶杯等要经常消毒。适当喝柠檬汁,对预防肠道感染有预防作用。
7、灭蚊蝇,尤其蚊子,防止皮肤感染及皮肤过敏,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