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食疗|胆囊炎的营养食疗原则

文 / 康复快营养在线
2018-06-30 17:23

营养食疗|胆囊炎的营养食疗原则营养食疗|胆囊炎的营养食疗原则

解说胆囊炎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不少患者在进油腻晚餐后半夜发病,因高脂饮食能使胆囊加强收缩,而平卧又易于小胆石滑入并嵌顿胆囊管。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发热、恶心呕吐,但寒战少见,黄疸轻。腹部检查发现右上腹饱满,胆囊区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

胆囊炎引发原因

营养食疗|胆囊炎的营养食疗原则

身体、饮食因素(30%):免疫力低下造成胆道感染,胆道感染可引起胆囊发炎。日常饮食要有节制,切忌暴饮暴食。少吃高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并注意饮食卫生。

营养食疗|胆囊炎的营养食疗原则

疾病、心理因素(30%):情绪失调,可导致胆汁的排泄受阻引发胆囊炎。肠道寄生虫病,比如蛔虫钻入胆道可引起胆道发炎。其残体和卵可成为结石的“核心”。胆囊炎症状典型症状: 指甲呈扇形(70%) 右上腹痛(70%) 黄疸(70%) 恶心(70%) 胆囊壁毛糙(60%) 腹肌紧张(60%)临床表现1.急性胆囊炎不少患者在进油腻晚餐后半夜发病,因高脂饮食能使胆囊加强收缩,而平卧又易于小胆石滑入并嵌顿胆囊管。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发热、恶心呕吐,但寒战少见,黄疸轻。腹部检查发现右上腹饱满,胆囊区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2.慢性胆囊炎症状、体征不典型。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近似;有时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呈急性发作,但当结石移动、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转。体查,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若胆囊积水,常能扪及圆形、光滑的囊性肿块。慢性胃肠病的营养食疗原则急性期1 急性发作期应禁食,使胆囊得到充分休息,以缓解疼痛。2 由静脉补充营养。3 可多饮水,在饮料中注意补充钠和钾盐,可有利于治疗疾病。4 疼痛缓解后,根据病情循序渐进地调配膳食,可给予清淡流质或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碳水化物流质,如米汤、藕粉、豆浆等食物;病情进一步好转后可给予低脂半流质或低脂少渣软饭。慢性期1 热能。供给正常或稍低于正常量热能,约8.37MJ(2000kcal)/d,肥胖者宜限制热能。2 低脂肪。含脂肪多的食物可促进缩胆囊素的分泌,使胆囊收缩。胆囊炎时胆汁分泌障碍,脂肪消化吸收也受到影响,摄入脂肪可能诱发胆囊疼痛,故需严格限制脂肪摄入量,每天<20g,后可逐渐增加到40g以内;应严格限制动物性脂肪,而植物油脂有助于胆汁排泄,可以适量选用,但应均匀分布于3餐膳食中,避免在1餐中食用过多的脂肪。3 低胆固醇。摄入胆固醇大部分重新分泌于胆汁中,胆汁胆固醇浓度增高,每天摄入量以<300mg为宜,重度高胆固醇血症应控制在200mg以内;禁止食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肝、肾、脏等内脏,鱼子、蟹黄、蛋黄等食物。4 适量蛋白质。每天供给50-70g,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胆汁分泌,影响病变组织的恢复;摄入过少同样不利于受损胆道组织的修复。应适量给予高生物价蛋白,如豆制品、鱼虾类、瘦肉、蛋清等食物。5 碳水化物。每天300-350g,以达到补充热能、增加肝糖原、保护肝细胞的目的;应供给含多糖的复合碳水化物为主的食物,适当限制单糖,如砂糖、葡萄糖的摄入;对合并高脂血症、冠心病、肥胖者更应予以限制。6 供给丰富维生素。维生素A有防止胆结石生成作用,有助于胆管上皮生长和保持完整性,帮助病变的胆道修复,大量补充对胆道疾患恢复有利;其他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B族维生素也应充分供给。7 膳食纤维。植物纤维素能增加胆盐排泄,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血脂,可使胆固醇代谢正常,减少形成胆石的机会。食物纤维不但有利胆作用,且能刺激肠蠕动,有利通便,促使肠内产生的吲哚、粪臭素等有害物质尽快排出,防止胆囊炎发作。可选含食物纤维高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萝卜、豆类、水果、粗粮及香菇、木耳等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食物。8 大量饮水。多喝水和饮料,可以稀释胆汁,促使胆汁排出,预防胆汁淤滞,有利于胆道疾病的恢复,每天以1000-1500ml为宜。9 少量多餐。少量进食可减少消化系统负担,多餐能刺激胆道分泌胆汁,保持胆道畅通,有利于胆道内炎性物质引流,促使疾病减缓和好转。10 膳食禁忌。包括:刺激性食物和强烈调味品,如辣椒、咖喱、芥末、酒、咖啡等,煎炸及产气食物,如牛奶、洋葱、蒜苗、萝卜、黄豆等;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寄生虫和细菌感染。

营养食疗|胆囊炎的营养食疗原则

营养食疗|胆囊炎的营养食疗原则

营养食疗|胆囊炎的营养食疗原则

营养食疗|胆囊炎的营养食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