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让您血管干净,气色越好,一辈子都不显老!
今天我们先猜个谜语:图片上这位女士您猜猜多大年纪?
40岁?
50岁?
60岁?
图片上这位皮肤光洁无斑、面色红润少纹、头发浓密亮泽、身材不胖不瘦,看上去顶多五十多岁,实际上已经76岁啦!
她就是我国最早的周围血管病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教授、卫生部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陈淑长女士。
陈淑长虽然已经70多岁了,但因为学术水平很高,明明是退休的年纪,却忙得像个上班族:每周出5个半天的门诊,带教博士后,还有几位全国中医优才拜她为师,周五六日参与社会工作、授课及会议等…...
不过,她一有空就给我们中老年人讲自己的健康方法。今天,她就来给咱们名家名方的朋友们讲一讲:
身体好
归功于懂中医
吃饭有食欲、睡觉睡得香、排泄无障碍、思维反应快、运动不费力,这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的5个标准。大多数年轻人都可以达到,但是作为一个70多岁的“老人”陈淑长却说:
“我今年76岁,这5条全都做到了。
这得益于我选择了中医,懂得中医养生。”
▲ 您没看错,这是年过70岁的陈老师
陈淑长女士是如何养生的呢?陈淑长对我们说了几件事,是她每天坚持做的。她一个70多岁的“生理老人”都能做,也许也合适大家。
三餐选择
决定个人寿命
一个人的身体整体状态超乎常人,一定不是某一味药能够做到的好效果。生活中天天做的那些事,才是养生保健的安全、绝妙方法。比如说,陈淑长女士的一日三餐的特殊食法:
早餐三七是精髓,吃了几十年
按时按量吃早餐,牛奶、麦片、葡萄干、奶酪、面包片等,最后把一小勺(1~3克)三七粉混在少量牛奶中喝下去。
三七药性平和,能够活血通脉,帮助血液循环。早晨喝了之后,大脑血液供应状态良好。一整天用脑之后,也不会感到疲劳,并且对大脑和心脏都有好处。
服用的结果:全身气血充盈,血管好,身体组织器官就能得到滋养。少生疾病,皮肤好得根本不像70岁的人!
午餐吃饱为生,合理搭配
陈淑长工作紧张时,她有一个“速食饭”,即把肉切成丁加上点酱油、黄酒、葱花和姜末一起腌一下,然后放在电饭锅里与米饭一起焖;再做一个西红柿或黄瓜鸡蛋汤。其实,就是保证每顿饭膳食结构合理。
晚餐饭前吃六个枣,一个核桃不显老
凭借着学到的中医知识,陈淑长发现大枣是所有药用食物里健脾益气效果最好的,而且食用后不会导致水湿停留。
从那之后,她就迷上了吃枣,一吃就吃了50年。说到吃枣,她说:“如今的好状态真是和健脾有关,这个枣是‘早’的谐音,真是让我早早就知道了中医养生的关键。”
她的吃法是:每天晚饭前,先吃上6个枣、1个核桃(可以通润血脉、润肤润发),而且是换着花样吃。
比如,煮熟后放蜂蜜或红糖或冰糖,吃完之后再吃饭。身体就能正常地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脾胃运化好代谢就正常。人体就处于平衡状态,体型就保持得好,不会发胖。
正所谓枣养气血,“一日吃仨枣,一辈子不显老”。
常按三个穴位
就是吃补药
如果一个人心脏功能很好,血管很健康,则一定是“漂亮”的。气色红润、皮肤透泽、多不长斑,而且皱褶也会比同齡人少些。
这话不需要去做实验论证,您看下刚出生的婴儿就知道。健康的宝宝都是皮肤粉嫩,哪里会有什么血管问题。这就是最基本的“望”。
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保养,陈淑长老师是这么说的:常按这三处,就是“吃补药”。一个是足三里穴,一个是涌泉穴,一个是太冲穴。
▲足三里、涌泉、太冲穴位
1.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髌骨下缘3寸(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宽度即为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拇指指关节横度)。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
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坚持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2.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第2、3脚趾缝与足跟连线的1/3处,靠近脚趾端的那个点就是涌泉穴;或者你用力弯曲脚趾,脚底凹陷的那个地方就是涌泉穴。
睡前用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用手掌擦涌泉穴,使局部产生热感,每次5~10分钟,每日1次。
高血压患者擦热涌泉穴后,再用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揉。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
如果坚持每天推搓涌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
3.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太冲穴。
用拇指点按太冲穴,一压一放,持续按压,至有酸胀感为度。力度要保持均匀柔和,如果感觉按压时有疼痛感,则说明肝火很盛,可以多按一会儿。而对于盛怒中的人,则可以刮压该穴,能够迅速消解怒气。
经常按摩太冲穴能平肝清热、清利头目,让人的心情平静下来。
陈淑长认为:这样可以调补肝、脾、肾,保持气血流通正常,因而更健康更漂亮。另外,如果人心里装的事太多,再好的食物也不能消化吸收。
因此,她还告诉我们:“人要保持心平气和的良好心态,一定要向善,遇事不生气,能忍自安。这个忍是高品味的忍,就是淡化它,转移它,往好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