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眼,为什么会有“泥 ”?肚脐眼藏着“生老病死”的秘密

文 / 医事
2019-04-04 13:36

小时候奶奶和我说,可以自己挖耳道、鼻孔,但千万不能挖肚脐眼,否则肚子会漏气,肠子会腐烂……但偷偷用棉签“清泥”的我也没出现过什么问题。

然而,前两天看到了一则新闻“1岁孩子没事爱抠爸爸的肚脐眼玩,谁知竟将肚脐眼抠伤,令爸爸腹痛不止。经检查,其腹壁长了个鸭蛋大小的脓肿……”我又慌了。

肚脐,看似对人体基本不会产生任何作用,但又会长出黑黑臭臭的“泥”,是人体中容易被忽视却又会引起注意的部位。这个小小的“孔”,究竟是什么?

肚脐,俗称肚脐眼,是婴儿出生后,脐带脱落干枯而遗留下的“疤痕”。一般直径约有1-2cm,位于髂前上棘水平的腹部正中线上。

但肚脐的形状与婴幼儿的身体状况、去脐带后是否感染、皮下脂肪厚度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有些人是一个小凹陷,也有些人是一个小突起。

肚脐眼的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究竟能不能挖?

01 肚脐眼,为什么会有“泥 ”

估计很多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肚脐泥不仅黑,还有一股怪怪的臭味,像是污垢……其实这些“泥”就是皮肤新陈代谢时脱落的细胞、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汗液、灰尘等杂质形成的混合物,就像你洗澡搓出来的“泥”。

02 脐屎,有一定的健康隐患

日积月累,肚脐泥(脐屎)也会滋生细菌。美国科学家有研究发现,人类肚脐可寄生大约1400种细菌。若长期不清理,有可能引发炎症。

但肚脐眼的肌肉组织非常薄,又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其内脏的神经反射依旧存在。经常抠肚脐眼或是操作不当引起破皮轻者会引起脐炎,局部出现脓性分泌物,有发红、发臭症状;重者引起消化道不适,感染扩散可形成腹壁感染、脓肿,或是腹膜炎甚至败血症。

03 清脐屎,有要点

少量的分泌物反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保持肚脐温度,可以不清理。但若是有洁癖或是肚脐泥有异味时,可以清洗,一般1个月清洗2-3次即可。

清洗时,可以用棉签蘸一点身体乳或橄榄油涂在肚脐内,待污垢软化后,再用蘸了水的棉签轻轻擦拭干净、再擦干即可。也可以直接用清水清洗。但若是忍不住用手抠,不仅下手要轻,手也得保持干净。

女性在经期时尽量不要清洗肚脐,以免刺激周围的血管,造成盆腔血管收缩,引起月经血流不畅。

古人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之说,看着不起眼的肚脐,除了正确清洗,日常应该如何护理?

1肚脐要保暖,少吹冷风

脐周是肠胃部位,容易受凉出现腹泻、腹痛。温度较低时尽量不要穿露脐装,尤其是经常手脚冰凉、易痛经的女性;吹电扇、空调等凉风时,不要对着脐部猛吹,睡觉时也应在腹部盖上薄物。

2肚脐要自然,不贴也不纹

肚脐纹饰、贴饰越来越多的人,但隐患不少。

纹饰颜料往往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肚脐周围血管又丰富,不利健康,且很多纹身的营业场所都共用纹针,可能患上传染性疾病,更应慎重。

贴饰会影响皮肤的呼吸、排泄等功能,存在湿疹等皮肤病隐患。

3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每次护理时应注意观察脐部的变化。如有脐孔红肿、渗血、分泌物增多等现象应加强消毒,但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诊:

脐部分泌物增多,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并伴有异味;

脐部潮湿、脐周围腹壁皮肤红肿;

脐孔溶血,或脐孔深处出现浅红色小圆点,触之易出血;

愈合时间延长,超过半个月。

在中医看来,肚脐是个防病治病的“长寿穴”,称之为“神阙穴”。任脉由此经过,与督脉的命门相对应,又因任督二脉统领全身经络的气血运行,所以认为肚脐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效。

疏肝理气,强体质

按 摩 调 理

晚上睡觉前,将两手手掌相对揉搓至热,左手覆盖在肚脐上,右手放在后腰部位与肚脐相对的位置,轻轻按摩一会儿;再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两手交叠,掌心对准自己的肚脐,稍稍使力按逆时针方向按揉100次左右,再顺时针方向按揉100次左右。

整个按摩过程要动作轻缓,力度适中,以达到腹部微热为宜。有疏肝解郁,促进身体气血循环的功效。

激经络,调脏腑

药 敷 肚

肚脐是腹壁最薄的地方,但血管丰富,药物不仅易于渗透、吸收,也不会受到胃酶等消化酶的干扰破坏。因此,对于进食后易腹泻、受寒易腹泻老年人及体质虚弱群体,中医常用药贴。

藿香、木香、茴香、丁香、花椒,制成花香贴敷在肚脐处,可以激发经络之气,调理脏腑。越是虚弱的人群用这种方法见效越快。

温元阳、调脾胃

艾 灸 肚 脐

灸肚脐是很好的养生方法,便秘人群可以尝试每天在肚脐熏艾10分钟。腹泻的人也可以艾灸肚脐,但时间应延长为30分钟。艾灸时注意避免烫伤,建议由专业人士操作。

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发现,根据肚脐眼的形状,也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健康。详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