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荚颜色会影响营养价值吗?

文 / 中科院之声
2020-12-19 09:12

菜豆 (Phaseolus vulgarisL.)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种类和食用豆类之一,在我国种植广泛、地方品种繁多,资源丰富。同时具有表型特征差异大、基因组小和繁殖周期短等特点,是研究豆科植物基因功能的重要资源。

菜豆具有高蛋白、中淀粉、低脂肪及营养元素丰富等特点,是人类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菜豆品种黄金勾豆荚果实呈浅黄色,嫩荚肉厚,纤维少,味甘甜等独特口感,是我国东北三省最具特色的菜豆品种之一。

菜豆黄金勾的小豆荚呈绿色,在豆荚长度约5-6 cm时即开始颜色转变,而后快速褪绿而呈浅黄色豆荚 (图1)。而在辐射诱变的黄金勾突变体库中出现较高比例的绿色豆荚突变体,该突变体的豆荚颜色随着生长一直保持绿色 (图1),这为研究黄金勾豆荚颜色变异提供良好材料。

图1 豆荚发育过程中豆荚颜色和叶绿素含量变化

A:豆荚不同发育时期;B、C:豆荚内部及横切表型;D:绿荚突变体多纤维表型;E、 F、G:豆荚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序;H、I:豆荚叶绿体结构观察

以野生型黄金勾及其绿色豆荚突变体为试材,对3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豆荚进行生理生化和组学分析。研究表明:随着豆荚的发育,叶绿素含量不断降低,在野生型黄金勾中下降速率更快(图1E-G)。

对叶绿素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叶绿素降解基因PAO, CLH, SGR和RCCR随着豆荚发育表达量增加,尤其是RCCR基因在黄金勾绿色小豆荚中高表达,而在绿色豆荚突变体中其表达量极低(图2A-B),在其他绿色突变体株系(M729,M693和M756)中也得到相同结果(图2C-D),推测该基因是黄金勾豆荚褪绿的关键基因。另一方面,绿色豆荚突变体豆荚质地较硬,烹饪口感差,通过对纤维素含量进行测定,发现绿色豆荚突变体中纤维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且与野生型相比,绿色豆荚突变体中叶纤维素合成基因表达量上调。

图2 叶绿素代谢通路基因表达量变化

A、B:转录组测序揭示叶绿素降解基因表达变化;C:其他绿荚突变体M693,M756,M729豆荚叶绿素含量变化;D:其他绿荚突变体中叶绿素降解基因表达变化

类黄酮也被称为生物黄酮素,属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自然存在于植物中的多酚抗氧化剂,也是一种植物营养素,摄取含类黄酮丰富的食物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类黄酮物质尤其是异黄酮是在豆科作物中高含量的营养物质,为研究菜豆在豆荚发育过程中类黄酮物质变化,对不同发育时期豆荚进行代谢组分析。

研究表明:随着豆荚发育,很多类黄酮物质发生明显变化,且在野生型和绿色豆荚突变体间出现明显差异(图3A-E)。共检测到154种类黄酮物质,且随着豆荚发育,多数类黄酮物质含量降低(图3F)。在黄金勾中,柚皮苷,牡荆素-2-O-鼠李糖苷,异槲皮甙,槲皮素,山奈酚,紫云英苷和芒柄花苷含量较高。而木犀草素,芹菜素,李属异黄酮,鹰嘴豆素,黄颜木素在绿色豆荚突变体中含量较高。共检测到5中花青素类物质,且均是在野生型中含量高于绿色豆荚突变体(表1)。

图3 差异类黄酮代谢物的聚类热图,PCA和OPLS-DA分析

A:差异代谢物聚类分析;B: 差异代谢物的主成分分析(PCA);C、D、E:差异代谢物OPLS-DA分析;F:不同比较组间差异代谢物数量统计

表1 野生型和绿荚突变体差异代谢物统计

该研究从生理和分子水平揭示了黄金勾豆荚褪绿的机制,并对豆荚发育过程中类黄酮物质进行代谢分析,为解析营养物质变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 Enhanced chlorophyll degradation triggers the pod degreening of “Golden Hook”, a special ecotype in common bean(Phaseolus vulgarisL.) ,在 Frontiers in Genetics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