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患者营养大不同,应适时启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牵头,湖北省医院协会临床营养管理专业委员会、湖北省临床营养质控中心和湖北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制订的《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学营养诊疗专家共识(试行版)》正式发布,供定点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参考应用
专家解读
同济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姚颖教授介绍,营养风险筛查涉及营养状态受损评分、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和年龄评分,年龄≥70岁需加1分,总评分≥3分表示存在营养风险。医生将患者按照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分类,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营养支持计划,同时针对康复期患者,选择适宜的营养治疗方案。
轻型患者保证足够能量、蛋白摄入
轻型患者要保证足够能量和蛋白的摄入,特别是每天摄入优质蛋白类食物,每日推荐150~200克。争取做到食物多样化,若因疫情期间蔬果暂时供应不足,可每天服用复合维生素片(普通非处方药物即可)等。
适量增加必需脂肪酸摄入,包括通过多种烹调油增加必需脂肪酸摄入,特别是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总脂肪供能比达到膳食总能量25%~30%;保证充足饮水量,总量不少于每日1500毫升。
保证充分热量,对于普通饮食能满足目标能量和目标蛋白质需要量的患者,可给予均衡膳食。需三餐定时,根据胃肠功能情况可增加上午及下午间餐;体重轻者建议晚上加餐;肠内营养制剂、水果、奶类、坚果等可作为间餐或加餐。
对经口进食不能满足能量和营养素需求总量75%的患者,建议予以口服营养补充;不能进食或进食不能满足目标能量60%的患者,可给予管饲肠内营养;低白蛋白血症患者可在标准整蛋白制剂基础上额外补充乳清蛋白。可适量口服复方维生素、矿物质制剂及深海鱼油等营养补充剂。
同时要关注体重,尽量维持体重或仅有轻度下降(1个月体重下降 < 2%)。少量多次饮水,建议每天1500~2000毫升。可以选择饮温开水或淡茶水,不喝碳酸饮料。作息规律,不熬夜,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保持适量室内活动(不参加集体活动),增加光照时间。
可进食的患者根据病情选用利于吞咽和消化的流质食物,随病情好转可摄入易于咀嚼和消化的半流质食物,逐步向普通膳食过渡,饮食不足者,增加口服营养补充。不能经口进食,或者经口进食不足目标能量60%的危重症患者可进行鼻胃管或鼻空肠管肠内营养。肾功能受损患者适当减少蛋白质的摄入,但需保证优质蛋白占50%以上。
推荐患者在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前提下,如无肠内营养(EN)禁忌症,24~48小时内应启动肠内营养。对存在危及生命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患者,推迟EN时间;在稳定性低氧血症以及代偿性或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时,可开始EN;对于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及俯卧位通气的患者,建议早期开展EN。适量增加含有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配方,可使用肠道微生态的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感染。
若EN实施后3~5天内无法达到目标能量60%,即可采取部分肠外营养(PPN)或补充性肠外营养(SPN);对于存在经口进食或肠内营养禁忌症的患者,需在3~7天内启动肠内营养(PN);建议将鱼油脂肪乳作为肠外营养处方的一部分加以考虑;肠外营养配方中常规添加复合维生素及复合微量元素制剂,同时要结合考虑口服补充剂量。
ICU的运动康复训练同样有助于恢复肠道功能,有助于尽早过渡到正常饮食。危重症患者病情逐渐缓解的过程中,可摄入半流质状态、易于咀嚼和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每日5~6餐,补充足量优质蛋白质,随病情好转逐步向普通饮食过渡。
出院前仍在进行口服营养补充的康复患者,出院后继续至完全恢复到正常饮食。体重轻及住院期间体重有下降者,提倡每日5~6餐,可在三餐定时外,增加上午及下午间餐,或者晚上加餐。每天摄入优质蛋白类食物,包括鱼、瘦肉、蛋、奶、大豆和坚果,坚持每天一个鸡蛋,奶及奶制品300克。
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家庭用餐,实行分餐制或使用公勺公筷等措施,避免与家人相互传染;禁烟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食物要生熟分开和烧熟,厨房食物处理生熟分开,肉类务必要烧熟煮透,尤其是肉、禽、蛋和水产品,以免感染病菌和寄生虫。
回家后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每天保证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保持适量室内活动(不参加集体活动),逐步恢复体力活动,以达到健康体重为目标。
1、疫情期间,要正确认识疫情,科学防护,学习防疫知识,不信谣,不传谣!
2、宅家不出门,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科学防治;
3、做到“一少二多三保持”:“一少”即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外出一定要记得佩戴口罩,“二多”就是多洗手多运动,“三保持”是保持室内通风,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保持健康的作息时间;
4、拒绝野味,保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 益生菌 ,维护肠道生态平衡,提高个人免疫力。
华大益生菌富含益生菌、益生元,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减少体内毒素,促进肠道蠕动,提高肠道机能,改善排便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益生元具有促进益生菌繁殖,调节肠道健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