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营养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高蛋白营养支持

文 / 康复快
2019-05-21 09:12

乙型肝炎肝硬化因肝脏功能下降,使机体的代谢紊乱,如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紊乱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人员的不断探索发现,治疗该病的关键是保证患者的营养能满足自身的需求,因此临床在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时常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如蛋白营养支持疗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接收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4~84岁,平均(47.4±13.4)岁;按照Child-Pugh分级:A级患者31例,B级患者19例;其中HBeAg呈阳性患者19例,HBeAb呈阳性患者31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3~81岁,平均(49.1±11.4)岁;按照Child-Pugh分级:A级患者30例,B级患者20例;HBeAg呈阳性患者20例,HBeAb呈阳性患者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将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纳入试验:①患者年龄在85岁以下;②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等重大疾病;③患者精神正常且没有精神病史;④进行研究前均取得患者的同意。

排除标准:排除有以下情况的患者:①有严重的肾病、心脏病的患者;②血总胆红素水平增高的患者;③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④具有交流障碍的患者。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医院的常规食谱,试验组患者入院后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根据病情、标准体重,设计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每天给予碳水化合物3.5~4.5g/kg,蛋白质1.5~2.5g/kg(低蛋白血症者依据病情调整),脂肪40~50g/kg,补充足量维生素、矿物质,能进食者以天然食物为主,辅以肠内营养剂及营养配件,肠内营养不足时以肠外营养补充,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不给予白蛋白制剂以及促进血浆蛋白形成的药物进行治疗,30天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1周期。

观察指标: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球蛋白、白蛋白、体质指数以及上臂肌围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并做好相应记录。

二、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清球蛋白、白蛋白水平比较: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含量均降低,但试验组的降低幅度较大,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后白蛋白的含量均有上升,试验组的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两组患者体质指数、上臂肌围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体质指数、上臂肌围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试验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讨论

当今时代,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趋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因此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而环境卫生、社会压力带来的健康隐患却使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引起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关注。

研究表明,中国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大多数是肝炎后肝硬化,极少数是乙醇性肝硬化,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肝细胞大量死亡加之结缔组织增生,使得肝脏逐渐演变为肝硬化,该病出现的并发症较多,如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医学研究人员不断临床研究发现,一方面患者机体的代谢处于较高状态且消化吸收较差,因此患者需要摄入比正常人更多的蛋白质来满足机体生长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患者本身分解蛋白质的能力高于常人而使机体的营养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再者患者不能正常利用葡萄糖而导致蛋白质的分解加快,三种因素导致患者机体缺乏蛋白质。另外患者的脂肪储存量也减少,若不及时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会影响机体产生能量,降低免疫力。

因此,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医者提出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给予患者蛋白营养支持治疗,植物蛋白由于含有促进肝细胞再生的磷脂而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当患者的营养达到机体需要的程度时,患者血清中白蛋白的含量升高,患者的食欲得到改善而使机体的免疫力升高。

本次研究选取了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辅助两种食疗方法,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血清球蛋白、白蛋白、体质指数以及上臂肌围等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经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发现P<0.05,即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结果与廖日斌等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高蛋白营养支持疗法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